漳州开春风俗之一:吃润饼

农历二月,寒冬甫逝,春绕古城,莺飞草长,花团锦簇。视觉,听觉,触觉在春的催促下迫不及待的迎风绽放,就连厌倦家宴的味蕾也在不知不觉中复苏。在家乡,一种清新爽口的吃食,润饼,带着春的气息,悄悄地走入家家户户。


漳州开春风俗之一:吃润饼​润饼,是漳州,也是闽南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 春笋丝、胡萝卜丝、高丽菜丝、香菇、猪肉腿、虾仁、蛋皮丝、酥海苔、炒熟备用,扯一张薄如蝉翼的熟面皮,各种菜肴选一点,各种酱料蘸一点,一折一卷,包成枕头状,便是嫩脆甜润,醇香多味的润饼。如果将包好的润饼放入热锅中油炸,则成了酥脆可口的“春卷”

漳州开春风俗之一:吃润饼​每年农历三月或清明前后,家乡漳州有吃润饼的习俗。至于润饼的典故有两张说法:一种据说是春秋时代,贤者介子推为了照顾母亲,拒绝晋文公的封禄,带着母亲入山隐居,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手段极端,放火烧山,可介子推抵死不从,和他的母亲一起葬身火海。伤心悔恨的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将这一天定为寒食物节。寒食节,顾名思义吃寒食,用面皮包裹凉的菜肴食用,这样的习俗流传到今日。另一种说法,类似云南米线的传说。相传它的由来,与明朝名臣的蔡复一有关。蔡复一是一位不可貌相的传奇人物,独眼、麻子脸、手瘸脚跛、弯腰驼背,却官拜兵部右侍郎,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兼贵州巡抚,赐尚方宝剑,节制五省。蔡复一任职期间,恪尽职守,整日忙于批阅公文,无暇吃饭。蔡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想出个法子,将鱼、虾、猪肉、香菇、冬笋、胡萝卜、豆干等食材,切丝后炒香成馅料,再用面粉制成薄饼皮包卷馅料成圆筒状,每到用餐时,她就捧着“薄饼”喂食丈夫。这种方便美味的吃食因此流传。 

时光荏再,人们或许早已不记得吃润饼的由来,可人们依旧在每年农历三月或清明前后吃润饼,一家人聚在一起,自己动手包润饼,说说笑笑,畅聊人生,共享天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