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乳好处这么多!孩子出生后,妈妈到底该如何顺利开奶呢?

初乳好处这么多!孩子出生后,妈妈到底该如何顺利开奶呢?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随着一阵婴儿啼哭,初生的宝宝张嘴第一次吃奶,即为开奶

人生所有的第一次,可能都会有仪式感。而开奶这么重要的事,当然不能缺少仪式,得认真对待。

初乳好处这么多!孩子出生后,妈妈到底该如何顺利开奶呢?

其实,明白以下3个问题便可轻松面对:

1.什么时候开奶最好?

主张早开奶,出生后半小时。

2.开奶奶量多少为好?

很少,可能几毫升或几口。

3.用什么开奶?

当然是首选母乳。

围绕以上3个问题,那如何实践呢?

乳汁的合成和分泌的前提

• 正常发育的乳房。

• 正常浓度的两种激素催乳素和催产素。

催乳素→促使乳腺细胞合成乳汁;

催产素→促使乳汁流出(通过肌上皮细胞收缩)。

• 完整的信号传输反馈系统宝宝或吸乳器吸吮妈妈的乳头和少量乳晕,神经细胞将信号传递给指挥中心(下丘脑),使垂体释放催乳素和催产素。

初乳好处这么多!孩子出生后,妈妈到底该如何顺利开奶呢?

三早+勤学方针

▷▷三早(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接触:宝宝出生后立即进行皮肤接触至少1小时。

吸吮:新生儿在产后1小时内处于清醒活跃状态,同时母亲产程过程中催产素和催乳素水平较高,新生儿更易吸出更多的初乳。早吸吮还有利于后续泌乳启动。

开奶:WHO推荐产后1小时内,做不到的话产后6小时以内,越早越好。

产后1小时早吸乳可提高产后1周、3周泌乳量。

产后4天吸乳次数与产后6周泌乳量成正比。

▷▷勤学方针

哺乳/吸乳,只要宝宝想吃/想吸吮,那就让他吸。

习正确哺喂姿势,并观察宝宝含接姿势。

初乳好处这么多!孩子出生后,妈妈到底该如何顺利开奶呢?

早接触、早开奶的好处

▷▷早接触的意义

早接触是指母婴(或者父亲与婴儿)进行皮肤和皮肤的接触。

产后早接触,可以稳定婴儿的生理参数(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减少哭闹、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发生率。产后早接触,还可以帮助宝宝早吸吮(包括显示哺乳迹象、哺乳自行寻乳、自行含接等行为)。

▷▷第一口初乳的重要性

初乳富含>13种生长因子,68种细胞因子,415种蛋白,200多种寡聚糖,还有淋巴细胞等。可以促进肠粘膜细胞增殖、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提高宝宝免疫能力、减少出生后的感染及过敏发生。

少量的初乳不是为了满足新生儿营养需要,而是为了促进新生儿肠道生长发育,提供免疫保护。

对早产儿来说,初乳被认为是“药物”,而不仅仅是食物。您的宝宝只需要几滴初乳就能覆盖他的嘴和肠道。初乳就像一种特殊的“涂料”,保护宝宝脆弱的肠道内壁,避免细菌入侵。

初乳好处这么多!孩子出生后,妈妈到底该如何顺利开奶呢?

常见问题

▷▷第一天没奶或产后前几天奶少

经研究发现,产妇产后泌乳量与新生儿胃容量大小是匹配的。新生儿产后第一天的胃也就5ml-6ml大小。而且在孕晚期的最后6周-8周,胎儿会积累大量的脂肪和糖原,以供出生后最初数天的能量需要。

“有一种饿叫做奶奶觉得饿,

有一种渴叫做姥姥觉得渴。”

▷▷乳头又大又扁平没法喂

首选还是亲喂,但几次哺喂后发现宝宝存在吸奶困难,且妈妈乳头起泡、疼痛,可尝试佩戴小一号的亲密接触型乳头护罩以缩小乳头尺寸,改善婴儿含接。

▷▷母乳不足,能否偶尔加顿配方粉

有母乳尽量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够,或实在母亲泌乳延迟,防止宝宝出现低血糖,偶尔加顿配方粉也是可以的。

哺喂姿势

哺乳姿势包括摇篮式、交叉式、橄榄球式、侧卧式、半躺卧式等。但没有绝对的、万能的哺乳姿势,特别是在剖宫产后,在不断尝试中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姿势。

初乳好处这么多!孩子出生后,妈妈到底该如何顺利开奶呢?

摇篮式

初乳好处这么多!孩子出生后,妈妈到底该如何顺利开奶呢?

橄榄球式

初乳好处这么多!孩子出生后,妈妈到底该如何顺利开奶呢?

交叉式

初乳好处这么多!孩子出生后,妈妈到底该如何顺利开奶呢?

侧卧式

要点:

• 母亲应该采用放松舒适的坐姿或者卧位;

• 孩子身体贴近母亲,脸向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

• 下颌紧贴乳房;

• 孩子头与身体呈一直线。

总之,不管何种姿势,舒服有效最重要。

开奶注意事项

• 两边乳房都要喂;

• 勤吸吮,多吸吮;

• 尽可能吸空;

• 热敷、按摩;

• 避免乳头受伤;

• 母亲注意吃、喝、玩、乐、睡:合理饮食+充分休息+愉快心情+良好睡眠。

温❤提示

1.宝宝是每一个妈妈私人订制的、最好的开奶师和催奶师。

2.哺乳/吸乳时配合乳房热敷/按摩,可以提高奶量,减轻乳胀或乳导管堵塞。

3.不要在刚生完宝宝还未开奶就进补。

长按关注,更多育儿喂养知识等着你~

初乳好处这么多!孩子出生后,妈妈到底该如何顺利开奶呢?初乳好处这么多!孩子出生后,妈妈到底该如何顺利开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