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3歲兒子“狠心”扔給老師,結果兒子情緒焦慮、身體發抖

兒子今年4歲,上中班!

明天又到了開學的第一天,回想起去年開學第一天的情景,我還是會感到焦慮和害怕。

我把3歲兒子“狠心”扔給老師,結果兒子情緒焦慮、身體發抖

1

去年8月26日,我的兒子還未滿3歲,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所以選擇送他去幼兒園,我是各種捨不得。

25日晚上,知道明天要去幼兒園兒子很興奮!我有些焦慮。怕起不來,八點多就帶著兒子睡覺了!那種緊張程度不亞於我高考那天。定好了鬧鐘,叮囑老公一定要叫醒我們(老公一般都是6點起床)。

結果沒等到鬧鐘響,兒子就醒來叫我“起床、起床,起床床,媽媽是個小懶蟲”,這是我教兒子唱的起床歌,兒子順口就把不要做個小懶蟲改成媽媽是個小懶。

真的好好感謝兒子,他讓我一下感覺不那麼焦慮了。

可是我高興的太早了。

我把3歲兒子“狠心”扔給老師,結果兒子情緒焦慮、身體發抖

從家到幼兒園都很順利,兒子蹦蹦跳跳,我開開心心。送進去後我就聽老師的,說了再見轉身走,我剛走到樓梯口就聽見兒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媽媽,您在哪裡?我要媽媽、我要媽媽”,我剛想轉身回去,兒子所在那個班的畢老師(一個面相兇狠的女人)攔住我,說要我“狠心”立刻走,我真後悔聽她的話,我這一“狠心”害得我兒子一個多月後都還很怕媽媽會突然離開。

後來我才明白兒子出現的這種狀況,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早就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補充能量。如果媽媽要離開,就得找一位能代替媽媽的親密看護人,可事實是我什麼都沒有做就“狠心”離開了。

我把3歲兒子“狠心”扔給老師,結果兒子情緒焦慮、身體發抖

2

說到這裡,我強烈建議家長們第一天送孩子去幼兒園,不要一送到幼兒園交給老師就“狠心”走開,再怎麼忙也留點點時間給孩子做個分別交代,清楚明確地告訴你的孩子你將要去什麼地方,什麼時間會來接他。這真的很重要,試想一下那麼小的孩子突然到一個誰都不認識的地方,最親的人什麼理由也不說,丟給老師就走了,特別是那些想竭盡全力抓住媽媽,卻被媽媽推開、被老師抓住的孩子,心理該有多恐懼呀。

在今天早晨,送兒子去幼兒園,這樣的場景還是隨處可見,我的心還是會感覺到當時的那種痛,就像是聽到兒子在哭一樣,還是無法理解“狠心”的老師和家長。

我把3歲兒子“狠心”扔給老師,結果兒子情緒焦慮、身體發抖

請不要誤解,我說的不要“狠心”離開,並不是贊同你過度的關愛,嘮叨,你要尊重你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需要的只是知道為什麼你要離開,他要留在幼兒園。

分離還是必須的,孩子在出生時是第一次分離(醫生幫你完成臍帶分離)幼兒園屬於第二次分離,三歲小孩智商已差不多等同成人。

我當時離開幼兒園後滿腦子全是兒子的哭聲,擔心焦慮一直伴隨著我,我無法安心上班,沒有等到下午5點放學時間,我請假來到學校,提前接了孩子,沒想到孩子和我一樣,也是焦慮、哭啼了一天,晚上做夢嘴裡也喊著不去幼兒園。

我把3歲兒子“狠心”扔給老師,結果兒子情緒焦慮、身體發抖

3

第二天,孩子一提到要去幼兒園就開始哭,我明顯感覺孩子的身體在發抖。我請了一天假,陪著兒子上幼兒園,我想知道兒子在幼兒園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徵得園長的允許(我用退費威脅)我在兒子所在的芽芽3班找個角落坐了下來,開始是小王老師和孩子們做遊戲,班裡21個同學都積極參與,玩得也很開心,兒子也高興,我以為是因為我在。

突然兒子像觸電一樣朝我跑來龜縮在我的身後,我看到畢老師、那個面相兇狠的女人正朝著兒子走來,邊走邊大聲喊道,今天誰要是再哭,就把他扔出去,她說這話時我明顯感覺到了兒子幼小的身體在發抖。

我把3歲兒子“狠心”扔給老師,結果兒子情緒焦慮、身體發抖

不知怎麼回事這時我也感到自己的身體在發抖,有一種想要逃離的感覺。

到了吃早餐的時候,一班21個孩子除了兒子以外有16個不敢靠近小飯桌,她用力拍打著桌子,叫喊道“全部都給我過坐好”,孩子被嚇得哭了起來,她再次大聲嚷嚷,並隨手抱起一個小女孩威脅說“都給我閉嘴,再哭就把你扔到別的班去”。

我實在忍不住了,站起來說:“老師你安排一下,去哪班我們馬上就走”。我的這句話惹惱了她,她說“誰讓你在這裡的?”“園長”,我答到。她沒有理我氣沖沖地走了出去。

10多分鐘後,來了個大男孩,據說是體能老師。一進就笑眯眯地和小朋友們問好,知道我是因為孩子出現狀況才來陪孩子的後,他安慰說不用擔心,這種情況能堅持陪孩子一兩天就好了。

他挨個把孩子抱在起來,親切地和孩子交流了幾句,然後把孩子輕輕放在小凳子上,再把小碗放在孩子的面前,沒幾分鐘孩子們都乖乖地吃了起來。兒子看到大家都在吃飯,膽怯地從我身後走了出來,他看到兒子走出來,過來輕輕蹲下和兒子交流,沒幾秒鐘兒子就和上桌吃飯了,他就是現在兒子的班主任週週老師。

我把3歲兒子“狠心”扔給老師,結果兒子情緒焦慮、身體發抖

4

兒子很幸運,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

遇到週週老師,是我們一家人的幸運。

看我還在擔心,週週老師告訴我說:“你只需要放鬆,一個好的再見就能開啟美好的一天,早上送孩子入園時要好好和寶寶說再見,要給寶寶一份承諾,那是一份最好的安撫。下午來接孩子孩子出園時,蹲下來抱她,眼睛看著孩子的眼睛和她輕鬆的對話,關注她的心情而不是就問她幼兒園吃飽喝好的事情。母體永遠連心,您好孩子會更好。”

我把3歲兒子“狠心”扔給老師,結果兒子情緒焦慮、身體發抖

第二天我聽他的話照做,兒子雖然有些不情願離開,但還是哭著和我說了再見。在他的安撫下兒子沒有哭,下午我也是早早的來到幼兒園,看到兒子正在和小朋友們做遊戲。

從那天起,兒子每天都主動早早起來上學,我真是慶幸遇到了位好老師。

但我的一個鄰居,她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由於忙和老公鬧離婚,兩口子都沒有時間管孩子,她的兒子足足為上幼兒園哭了一個多月,後來不哭了,但孩子變得特別不愛說話。

我把3歲兒子“狠心”扔給老師,結果兒子情緒焦慮、身體發抖

6

囉囉嗦嗦說了這麼多,我就是想告訴現有孩子正要上幼兒園的家長,作為一個過來人,孩子上幼兒的第一天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它關係到孩子初步嘗試獨立,以及安全感、正常社交關係的建立,完全撒手不管可能讓你追悔莫及。

特別是那些被抱著,一路掙扎哭喊進了幼兒園的孩子,沒有得到大人絲毫的同情,孩子心理課能會想怎麼回事呢:“爸爸媽媽不愛我了?為什麼他們和老師合謀一起來對付我?為什麼突然就不要我了,我是不是犯了什麼錯?

我把3歲兒子“狠心”扔給老師,結果兒子情緒焦慮、身體發抖

我們都知道闖江湖要靠本事,卻不知道沒本事的娃靠啥“闖”幼兒園?相對於我,很多有心的媽媽從入園半年前甚至一年前就開始給孩子各種引導。

比如看入園相關的繪本、帶孩子到幼兒園周邊玩提早熟悉環境、鼓勵寶寶獨立洗手上廁所、給寶寶準備入園小派對,讓孩子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對入園有更多期待…或是去幼兒園試讀——就是提前一個月帶孩子去熟悉幼兒園老師和環境。

總之,在孩子還沒有熟悉幼兒園之前,請不要開學第一天就把孩子“狠心”扔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