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第一家合資車企突然“梗死”,還有多少正在趕來的路上?


疫情中第一家合資車企突然“梗死”,還有多少正在趕來的路上?

隨著國內車市從增量競爭轉變為存量競爭之後,不少車企都進入了生死存亡時刻。特別是在2019年,車企的生存狀況更為艱難,從風光到落魄,從正利潤到虧損,眾多車企銷量暴跌出現經營困難,停產關廠的消息層出不窮,而這裡面絕大部分的品牌都還是自主車企。

沒想到進入2020年,第一家進入整合的竟然是合資車企東風雷諾!4月14日,雷諾集團發佈了在華全新戰略,稱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將停止開展與雷諾品牌相關業務活動。雖說雷諾集團強調不會退出中國市場,但此次整合也意味著東風雷諾旗下的4款國產車型將全面停產,而雷諾集團在華的發展或將以江鈴新能源和華晨雷諾的形式一直存在下去。

疫情中第一家合資車企突然“梗死”,還有多少正在趕來的路上?


失速的東風雷諾

相對於很早就進入中國市場的神龍汽車,雷諾其實是非常年輕的。東風雷諾成立於2013年年底,位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廠於2016年上半年正式投產。

年輕的雷諾想要在國內市場迅速站穩腳跟,並不是那麼容易。不過,在當時國內SUV盛行的當下,東風雷諾還是搭上了這個順風車,並率先推出了科雷嘉和科雷傲兩款國產SUV產品。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憑藉這兩款車型,2016年東風雷諾銷量曾超過3萬輛,2017年更是乘勝追擊,銷量高達72188輛,這也是迄今為止東風雷諾的銷售最高峰。

疫情中第一家合資車企突然“梗死”,還有多少正在趕來的路上?

雖說是開了好頭,但雷諾在後續進展上卻非常不給力,並且開始陷入了一跌再跌的尷尬境地。數據顯示,東風雷諾在2019全年銷量累計數量僅達到了18607輛,同比下滑已達63%。對比於其它車企們的飛躍提升的銷量,雷諾在國內的表現可謂是跌倒了谷底,不僅銷量遭到腰斬,去年累計的銷量更是慘不忍睹,比不上人家一款熱銷車型的月銷量。


產品單一,逐漸與市場脫節

對於東風雷諾而言,銷量的下降與其產品匱乏不無關係。

縱觀如今的國內車市,能夠在銷量上稱霸的幾乎都是產品線比較豐富的品牌,你看看大眾旗下的產品佈局就非常合理,而它們的熱銷車型又非常之多,所以最後人家累積起來的銷量也是讓眾多汽車品牌望塵莫及。

疫情中第一家合資車企突然“梗死”,還有多少正在趕來的路上?

再反觀雷諾,產品線實在是太單一了。除了以進口方式銷售的卡繽和Espace,東風與雷諾合資之後,長時間內僅推出了科雷傲、科雷嘉兩款車型,而2019年才國產的科雷繽小型SUV以及電動車e諾,至今對品牌銷量提振作用並不明顯。

你說要是科雷傲與科雷嘉表現出色也不至於落到如今這個田地,但很明顯的是,這兩款車型的產品競爭力已經大不如前,而像它們分別對標的日產逍客與奇駿更是將其遠遠甩在身後,甚至是東風雷諾的年銷量也還比不過奇駿的月銷量。而去年下半年才上市的科雷繽雖然搭載了與奔馳A級相同的1.3T發動機,但是9.98-14.48萬的價格還是勸退了不少人。面對著如今殘忍的競爭市場,東風雷諾很難再找到自己的生存之地。

疫情中第一家合資車企突然“梗死”,還有多少正在趕來的路上?


寒冬車市,合資車企也難過

不得不承認,這幾年車市的"寒冷"讓很多車企都叫苦連天。雖說國內合資企業還是在穩定增長,蟬食市場份額,比如德系,日系依舊高歌猛進,但所謂的"馬太效應"也越來越強,一些實力和口碑沒跟上的合資車企也越走越邊緣化。

2018年退出中國市場的鈴木便是一個例子,曾經的奧拓是多麼火呀,幾乎成為街車,銷量排名僅次於夏利,奧拓品質精良,經濟省油,操控靈活,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然而這個"小車之王"最終還是涼涼了。

疫情中第一家合資車企突然“梗死”,還有多少正在趕來的路上?

而除了鈴木以及雷諾之外,也有不少合資車企在垂死掙扎。法系車如今在國內就已經非常危險了,年輕的雷諾已經走到了這個地步,而進入國內很多年的標緻和雪鐵龍也早已不如從前,法系品牌在國內的份額更是少到可憐。另外,諸如廣汽菲克這樣的合資品牌也是處於"重症"之中,用戶口碑和產品質量的下滑也讓它大受打擊。若是不好好經營,這些合資車企或許也會不如鈴木、雷諾的後塵。


"天下武功為快不破",在風雲詭譎的汽車市場,變化總在瞬息間,唯有抓住審時度勢抓住每個變革帶來的機遇,才能長久地立於不敗之地。你覺得誰又會是下一個"雷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