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别再逼我让着妹妹了!”两宝家庭,大宝该不该让着二宝

前两天看了一期《少年说》,是一位六年级的女孩崔兢的故事。

崔兢诉苦说自己有一个妹妹特别霸道,经常欺负她,可是爸爸却十分不公平,每次不管谁对谁错,一律斥责她一个人,并告诉她不许欺负妹妹。

“爸爸,别再逼我让着妹妹了!”两宝家庭,大宝该不该让着二宝

在天台上的时候,崔兢强忍心里的委屈,哽咽着对下面的爸爸请求:“爸爸,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相信自己所想的,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原本以为爸爸会反省,没想到爸爸却说道:“你上学也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让小,你又比她大6岁,这个道理还用爸爸讲吗?”

“爸爸,别再逼我让着妹妹了!”两宝家庭,大宝该不该让着二宝

女孩哭着问爸爸:“但是为什么每次都是她做错了,却要我道歉?

爸爸回答:“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女孩又试着跟爸爸讲道理:“可是我每次让着她,让着让着就成了习惯,所以她怎么欺负我,都知道你不会说她。可是,她永远比我小六岁,难道我要一辈子让着她吗?”

听了女儿这样说,爸爸坚持道:“还是刚才那句话,爸爸再重复一遍,毕竟她小,不懂事。”

“爸爸,别再逼我让着妹妹了!”两宝家庭,大宝该不该让着二宝

当家里有两个或以上孩子的时候,父母容易陷入“孔融让梨”式的强制谦让的教育。

然而,当老大一直处于非自愿地谦让的时候,心理压力越变越大,最终就会变成手足间的矛盾甚至反目。

“爸爸,别再逼我让着妹妹了!”两宝家庭,大宝该不该让着二宝

美国教育专家希瑟·舒梅克曾表示:“按照大人要求进行分享,会中断游戏,削弱亲子信任,并导致虚假的慷慨。”

父母强迫”大“孩子让”小“孩子的过程,表面上看是暂时解决了纷争,实际上却破坏了和谐的家庭关系,尤其会影响”大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

“爸爸,别再逼我让着妹妹了!”两宝家庭,大宝该不该让着二宝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中,我们一直讲究兄友弟恭,爱护幼小,于是很多父母经常会将这一句话挂在嘴边:“你是大的,要让着小的。”

大人们的本意是消除争端,让孩子们更好的相处,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事实上,大人越干涉,孩子的关系越激烈。这种不分情况的强制要求,反而更不利于两个孩子建立亲密的手足感情。

“爸爸,别再逼我让着妹妹了!”两宝家庭,大宝该不该让着二宝

想让两个孩子和平相处,相亲相爱,减少争吵和妒忌,需要父母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应对。

放下老大必须“让”着老二的观念,让孩子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在冲突中尝试思考,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