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諜】讓日偽及國民黨特務機關頭痛不已的“濟南祕密電臺”

全面抗戰末期,在濟南地區,曾有一個讓日偽特務機關日夜搜尋卻不得行蹤的中共情報網和秘密電臺。這是隸屬於中共山東軍區一個秘密情報工作組,即隱身於濟南南部山區的

“濟張泰情報工作站”工作電臺。

1943年夏,為準確瞭解日偽軍動向,粉碎日偽對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軍事掃蕩,山東軍區決定,大力開展大城市及交通沿線的情報工作。

【說諜】讓日偽及國民黨特務機關頭痛不已的“濟南秘密電臺”

日軍開進濟南

1943年7月,山東軍區情報處派遣情報幹部王均(原名牛瑞符,另化名邢守業)、曹芳廷(原名曹廷萼)、郭宜亭(原名呂墨之)、亓(qí)西釗四人至濟南展開建立情報站的前期工作,王均為負責人。在行進途中,四人進行了分工:王均除負責統一領導外,與亓西釗分管濟南,曹芳廷去泰安,郭宜亭去張店;先分頭工作,然後到濟南會合。

他們的任務之重就是建立情報點、發展情報關係。在中共長清縣委和縣區武裝的幫助下,他們首先在津浦線上建立了三個情報點。

1.長清縣紙坊情報點。

王均二人到濟南後經長清縣委介紹認識的首名抗日進步人士叫焦延榮。焦並非中共,但愛國支持抗戰,與王均等交友後不久,即令其子焦士芳(化名徐青)跟隨王均等人搞情報工作。徐青當時只有十五六歲,送信、帶路、燒水、做飯什麼都幹,是個得力的小幫手。焦延榮帶領王均等人去觀察津浦線上的鐵路、橋樑,還先後動員張勇、宋勤、劉慶林、徐振興等近20名人員進入情報收集條線。這些人員有在鐵路當工人、在車站做職員,在市裡拉洋車,對基層信息收集起了很大作用。

【說諜】讓日偽及國民黨特務機關頭痛不已的“濟南秘密電臺”

2.孫家莊情報點。

這個點的領導叫魏守恩,中共黨員,曾任魯西抗日遊擊隊中隊長,後因病返鄉從事隱蔽抗日事宜,1943年秋被髮展為情報人員。他在養路工人中發展了七名情報員,在蒐集日軍動向情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黨家莊情報點。

領導為張廷勳,該人系回族,具有強烈的愛國抗日思想。受到回民支隊影響,1943年秋,由亓西釗介紹,成為為情報人員。在其影響下,黨家莊先後有20餘名愛國青年參加到情報組織中(或參加中共抗日活動)。張廷勳的家成了情報秘密聯絡點,全家人成為聯絡點的支撐和後勤。

半年的前期準備,王均等人的工作有了立足之地和掩護、隱蔽場所;在日偽據點附近和津浦鐵路沿線(張夏至濟南段)發展了多個骨幹和一批工作關係;對日、偽、警、憲、特的情況有了大致的瞭解;去泰安的曹芳廷和去張店的郭宜亭也都在當地站穩了腳,發展了關係。建立一個在敵佔區的情報站的條件即將水到渠成。

【說諜】讓日偽及國民黨特務機關頭痛不已的“濟南秘密電臺”

鄺任農

1944年元月,王均返回山東軍區進行彙報,向處長鄺任農報告了在濟南等敵佔區的活動情況。鄺任農認為濟南已具備建立情報機構的條件,當即決定派李惠民帶一部電臺,跟隨王均一起到濟南開展工作。

李惠民,原名獻庭,山西沁源人,小八路出身。1940年隨八路軍一一五師來到山東。鄺任農向他交代了任務,並提出姓的人極少,字也特殊,容易引起他人注意,故改名,認為“李”是大姓,根據黃河以北有個惠民縣,即將名字改為“惠民”。彼時的李惠民還不滿20歲,他換上便衣,隨身攜帶著電臺,隨王均潛入濟南地區。

1944年4月,濟張泰情報工作站正式建立,最初叫膠津濟情報工作委員會(簡稱濟南情報站)。

1944年6月起,改稱濟張泰情報工作站;總站設在濟南地區,下設濟南、張店、泰安三個分站,負責這三個“點”以及兩條“線”(津浦鐵路、膠濟鐵路)的情報工作。彼時,情報總站設在濟南市泰歷縣(泰歷縣是1943年春至1945年10月之間,魯中抗日根據地的一個行政縣)。

【說諜】讓日偽及國民黨特務機關頭痛不已的“濟南秘密電臺”

泰歷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今濟南市歷城區仲宮鎮高而辦事處核桃園村)

1944年2月,李惠民至泰歷縣仲宮區附近,在高而的單家村安設電臺,至此,情報總站向軍區發送的各類情報開始暢通無阻,並且從未間斷。

濟南南部山區日軍據點林立,敵情嚴重。王均的公開身份是做小生意,李惠民因是山西口音,單獨活動怕引起懷疑,故出去時打扮成王均的小夥計,跟在王后面。他們大部分時間在仲宮以東、柳埠以北、西營以西一帶進行隱蔽活動,晚上住堡壘戶家。

每每需要發送情報的時候,都將時間定為凌晨一點左右,李惠民在離村民住戶較遠的場園、廢棄的牲口棚、放柴草的小屋子、農具室等偏僻地方悄悄架起天線,他本人大多就住在這些地方。王均則幫著架線,並負責警戒。當時,專職報務員只有李惠民一人,譯電員由王均兼任;如王均不在,則由亓西釗兼任。凌晨一點至三點,電臺向軍區發報,內容多是軍事方面的,例如敵人的調動情況,包括鐵路線上的軍車何日何時到何處,什麼軍種,多少人等。工作結束後,李惠民馬上把天線拆下來,將機器藏好,並趕在拂曉前把場地收拾乾淨,恢復原貌,讓其他人無法發覺。

大約三、四個月後,日偽特務機關便已發現濟南近郊有電臺發報的信號。李惠民等人也知道,電臺本身是保不住密的,只要發報時間稍長,敵人就會發覺,並知道電臺大概的方向。因此每次發報都轉移各種地點,並且儘量控制時間。當時,日偽特務經常偷襲和搜索“疑似”的中共電臺位置,並派便宜特務暗中查訪。

【說諜】讓日偽及國民黨特務機關頭痛不已的“濟南秘密電臺”

日軍在濟南肆虐

1944年冬,日軍策劃新的“蠶食”陰謀,對山東實行所謂“重點主義”軍事行動,同時開展“政治攻勢”,策動反動會道門暴亂,企圖分化、瓦解和摧殘抗日進步力量。

1945年元月伊始,日偽軍到濟張泰情報站活動的地區“掃蕩”,黎明時分包圍了核桃園、出泉溝,揚言“搜剿”八路軍電臺。由於上級得到消息並及時通報給了情報站,電臺得以轉移,沒有受到損失。

在嚴峻的形勢下,李惠民、宋勤等揹著設備跟隨王均到處跑,但很難找到安全地點架設電臺。為保證電臺正常工作,把情報及時傳遞出去,他們與泰歷縣委領導同志研究決定,將電臺轉移到泰山北麓泰安、歷城交界處的一個偏僻的峪溝裡。這裡山高溝深、草木叢生、人跡罕至,是個連放羊人都不去的地方。靠近山崖處有一個用秫秸搭起的窩棚,以前是魯中情報組安裝電臺用的。為了縮小目標,電臺工作人員縮減為四人,臺長李惠民,其他人員為宋勤(17歲),魏佃三(16歲),交通員徐文友。

【說諜】讓日偽及國民黨特務機關頭痛不已的“濟南秘密電臺”

日軍在濟南山區偵察

濟張泰情報工作站始終極為重視保密工作,電臺建成後更是如此。王均對電臺工作人員的保密教育抓得很緊,業餘時間安排他們學習,外出時給他們講革命道理,特別是講保密的重要性,要求工作人員不該說的不說,不應問的不問。這樣,不僅當地群眾不知道有電臺,即使是機關同志,除電臺工作人員以外,對此也不知情。例如,宋勤是個忠實可靠的小青年,每當跟隨王均、李惠民轉移時,都由他揹著發報機。由於保密工作做得好,他只知道自己揹著個沉甸甸、黑乎乎的傢伙,不知道是啥東西。直到很後面的時間,王均才告訴他實情,他才恍然大悟。

情報人員的生活極其艱苦,吃的是地瓜面煎餅、鹽煮黃豆或大鍋青菜湯。但大家始終鬥志昂揚,夜以繼日地工作,形成了一個團結友愛的戰鬥集體。李惠民半夜裡工作,收發的電報由魏佃三送到幾十裡外的情報站聯絡點。李惠民、宋勤、魏佃三三人在窩棚裡的安全和日常生活,主要由在山下租種廟裡幾畝山地的徐文友負責。一旦發現敵情,徐文友即上山報告。他還不分白天黑夜地把糧食、蔬菜、油、鹽和鍋、碗、刀、勺等送上山來。

生活物資的匱乏,讓電臺組從未有叫難和動搖思想。一直奉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無論條件如何艱苦,也從未延遲過一次情報通訊任務。日軍的特務機關反覆偵測,卻始終無法準確定位,也沒有從日偽特務機關的情報線上得到過準確消息,而日軍的準確動向卻源源不斷的向山東軍區輸送,日偽大為惱火卻奈何不得。

【說諜】讓日偽及國民黨特務機關頭痛不已的“濟南秘密電臺”

八路軍攻克山東臨沂

如此,李惠民等四人在這個小窩棚裡一直工作到日本投降,然後才離開山溝。

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為加強地區性的工作,以及對情報工作的領導,華東局決定將濟張泰情報工作站劃歸中共濟南市委領導,並正式列入市委組織序列,稱為中共濟南市委情報科。

1948年春,改為中共濟南市委情報部,情報業務上仍接受華東軍區情報處領導。

而在國民黨統治區內,從軍統到保密局,包括國民黨軍隊其他的情報機構,也時常觀察和感覺到電臺的信號,中共情報人員的活動,卻無法偵知電臺位置而感到惱火。

【說諜】讓日偽及國民黨特務機關頭痛不已的“濟南秘密電臺”

濟南解放

從1943年7月濟張泰情報站籌建到1948年9月濟南解放,王均、亓西釗、李惠民等情報工作人員在這條隱蔽的戰線上歷經千辛萬苦,出色地完成了情報偵察和通信聯絡等任務,為保衛中共在山東的黨政機關、中共軍隊對敵方動向的掌握,包括解放濟南作出了重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