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福:晚清名將,民族英雄。反清助清,殲法抗日,壯懷激烈


劉永福(1837—1917),廣東欽州(現屬廣西)人,祖籍博白。排行第二,俗稱劉二,後人尊稱劉義,“永福”是他轉戰越南時改用。原是反清的黑旗軍將領,又是助清抗法的晚清名將,還是抗日保臺的民族英雄。

劉永福:晚清名將,民族英雄。反清助清,殲法抗日,壯懷激烈

劉永福雕像

反清為民

劉永福出身一個貧苦漁民家庭,他5歲就能自制釣魚竿,13歲就在船上當水手,同時,他還拜一些武術高手為師,學得了一身好武藝。

劉永福17歲那年,父親、母親和叔父先後病故,留下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世界上。晚清政府,昏庸腐敗,民不聊生。為了謀生,劉永福在20歲即1857年加入了天地會,走上了反抗壓迫剝削的道路。

幾年過去,劉永福成為天地會的一個頭目。一次,他帶著隊伍經過廣西靖西北帝廟時,看到周公手執一面繪有“北斗七星”圖案、鑲有狗牙白邊的黑色三角旗,便將之作為自己隊伍的隊旗。於是,這支隊伍被稱為“黑旗軍”。 清朝時期的天地會,因為提出“反清復明”“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等口號,自問世以來就成為清朝的死敵,遭到官府的嚴厲打擊。

劉永福:晚清名將,民族英雄。反清助清,殲法抗日,壯懷激烈

黑旗軍的軍旗

1863年,清朝政府大舉清剿農民起義軍,廣東天地會首領吳凌雲壯烈犧牲,餘部由劉永福和張三率領,轉移至廣西靖西、那坡一帶活動。

助清抗法

1867年,劉永福的黑旗軍遭到了廣西提督馮子材的進剿,傷亡慘重,被迫轉移到越南境內。劉永福率領黑旗軍到了越南後,正逢越南多難之秋,內憂外患,國無寧日。1867年法國侵略者強行侵佔了越南的南半部之後,瘋狂地發動越南北部進攻,夢想滅亡越南,進而從西南入侵中國,建立一個所謂“偉大的法蘭西東方帝國”。越南阮氏王朝向劉永福求援,劉永福決定幫助越南。1873年12月21日,劉永福率領黑旗軍在河內西郊設下埋伏,迎擊法軍,經過血戰,大敗法軍,擊斃法軍頭目安鄴在內的數十人,收復河內。越南朝廷封劉永福為三宣副提督。

在那以後,劉永福多次幫助越南擊退法軍。1882年4月,法國又派海軍艦隊司令李威利攻佔河內,次年春繼續北犯,攻佔南定。劉永福應越南阮氏朝廷的請求,率兵南下,痛擊法軍,取得舉世聞名的紙橋大捷。

劉永福:晚清名將,民族英雄。反清助清,殲法抗日,壯懷激烈

紙橋大捷的歷史圖片

這一仗打死李威利及以下軍官30多名,打死法兵200多名,奪得軍械彈藥無數。越南國王阮洪任將劉永福封為三宣正提督,加封一等義良男爵。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劉永福以國為重,與馮子材化敵為友,攜手抗法保國,黑旗軍正式被清軍收編,加入抗擊法軍的序列,在鎮南關大捷中與清軍並肩作戰,譜寫了一曲家國情懷的頌歌,為保衛祖國邊疆作出了傑出貢獻。

中法停戰後,清政府為了逼劉永福率部回國,一個月內連下九次上諭,劉永福被迫率領三千黑旗軍從越南返回雲南,後赴廣西、廣東,清政府又下令裁減大半,只留1200人。

劉永福:晚清名將,民族英雄。反清助清,殲法抗日,壯懷激烈

鎮南關大捷的歷史圖片

1886年4月,任劉永福為南澳鎮總兵。此後,黑旗軍又被歷年裁撤,最後只剩300餘人。

保臺抗日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劉永福奉命赴臺灣,在當地招募新兵,決心為保衛臺灣血戰打底。

然而,軟弱的晚清政府卻在1895年5月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臺灣、澎湖列島盡落日本之手。劉永福在臺南發出聯合抗日號召,為保衛國土“萬死不辭”,“縱使片土之剩,一線一個延,亦應倉促,不命倭得”。臺南民眾推舉劉永福為臺灣民主國總統,領導抗日。劉永福不受,仍以幫辦之職,率軍和臺灣義軍保臺抗日。

1895年8月,黑旗軍在臺灣大甲溪一帶和日軍展開激戰,取得全勝,繳獲槍械甚多。

1895年8月,日軍以強大兵力進攻八卦山,黑旗軍和臺灣義軍與日軍展開肉搏戰,義軍首領吳湯興犧牲,劉永福部將吳彭年英勇捐軀,黑旗軍的精銳七星隊三百多人也壯烈殉國。彈盡糧絕,劉永福派人回大陸向清廷求援,清政府斷然拒絕,並封鎖沿海。劉永福望天痛哭:“內地諸公誤我,我誤臺民!”

劉永福:晚清名將,民族英雄。反清助清,殲法抗日,壯懷激烈

劉永福與臺灣軍民抗日畫冊

面對人數、裝備處於優勢的日軍,黑旗軍節節抗戰,讓日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精銳的近衛師團被殲滅了近一半一千多人,擊斃少將山根信成,日本皇族——白川宮能久親王更是被當場打死。最終,劉永福還是因寡不敵眾,退回了大陸。在船上,劉永福仰天捶胸:“我何以報國家,何以對臺民!”

同情農民

1899年回南寧招募營勇,重建黑旗軍四營。回穗後幾次奉令出兵鎮壓農民械鬥而不行,力陳“並無作亂之事”真情,採取說服教育調解,使百姓免遭禍殃,深得眾人稱頌。

1899年冬,義和團革命鬥爭席捲北京。劉永福奉調入京鎮守而遲遲不行,後經多次催促方始啟程。但隊伍抵衡州時,又奉電調回廣東惠州、潮州彈壓農民革命軍。劉永福率軍轉回韶關後只是靜觀形勢,直至事態平息始返廣州。廣東巡撫德壽又命令劉永福前往辦理善後,永福以不熟悉情況而拒絕接受任務。劉永福同情農民,支持革命之心緒已在實際行動中顯現出來。

劉永福:晚清名將,民族英雄。反清助清,殲法抗日,壯懷激烈

三宣堂(劉永福故居)正大門

1902年,粵督陶璜調劉永福署瓊州鎮,永福以情況不熟,地僻山荒難以適應,請改調碣石鎮,獲准。陶璜對劉永福德高望重、兵多將強早就畏懼三分,千方百計削弱劉永福兵力。

支持革命

廣州是孫中山革命黨人宣傳活動的中心之一,劉永福接受革命思想越來越多,認識越來越深,思想起了深刻變化,於是,從同情革命到積極支持、參與革命,成為民主革命先驅者。劉永福對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黨人也逐步有所認識和了解。時年雖已古稀,仍祈望能參加民主革命營伍,為創建民國“貢獻餘力”。

1907年,劉永福身處晚年,仍關心國事,體恤民生。欽州三那(那思、那麗、那彭)群眾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捐運動,劉永福予以同情支持。辛亥革命爆發,劉永福與留粵的革命黨人聯絡活動,積極支持。11月9日廣東宣告獨立,應廣東都督胡漢民之請,出任廣東省民團總長,管轄廣州十數萬民軍。劉永福就任後,殫精竭慮,維護社會秩序,為新生革命政權的鞏固作出了巨大貢獻。

過了兩個月,全省革命秩序大體安定後,永福即請辭去民團總長職務,告老返鄉,定居欽州三宣堂。

劉永福:晚清名將,民族英雄。反清助清,殲法抗日,壯懷激烈

三宣堂內景

1915年,劉永福聽聞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並準備復辟稱帝,年近八旬的他怒不可遏,即拍電上京,請纓抗日,反對復辟,獲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擁護。

兩年後,1917年元月9日,在欽州老家,劉永福以80歲高壽去世,走完了他英雄的一生。

劉永福反清、抗法、抗日、反袁,一心為國,永遠走在時代的前沿,錚錚鐵骨,化為民族之魂,激盪在神州大地的上空!

劉永福:晚清名將,民族英雄。反清助清,殲法抗日,壯懷激烈

劉永福的書法真跡—“虎”

1962年,著名戲劇家田漢到欽州,慕名拜謁了馮子材墓,事後題詩一首,最後兩句是:

近百年來多痛史,論人應不失劉馮。

給了欽州這座南方小城,兩位民族英雄(劉永福、馮子材)高度的應有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