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宵禁”,又没有电灯,古代人夜晚一般都做什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电子科技产品在我们身边已是常见,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无论是二维码支付,亦或是出行通讯,科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大家想一想,在没有任何科技力量的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白天或许忙忙碌碌,但晚上的宵禁制度又严格,那古人夜晚在家都做些什么呢?

既有“宵禁”,又没有电灯,古代人夜晚一般都做什么?

何为“宵禁”

“宵”指的是夜晚,而“禁”则是禁止,字面上的意思便是夜间禁止活动。或许你们会很惊讶,为什么古代夜晚不许出去活动呢?

一般来说,首先是为了保证城中安全。因为夜晚适合犯罪活动,正所谓“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漆黑的夜晚,为这些人提供了天然保护。

其次如果处于战争时期,为了防止敌军奸细或者军队选择在晚上乔装混入,采取偷袭等。

最后就是,若是发生灾荒,很容易造成大量难民涌入,对政权造成极大威胁等。

而宵禁就是为了维护当地治安,维护其专制统治的需要。

我们现代人的夜间活动是很丰富的,比如打游戏、逛夜市,吃烧烤、蹦迪等等。但在古代,这些基本就不可能会存在,夜晚都不能出门溜达。

宵禁令的历史,颇为渊源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周礼·秋官司寇》列出“司寤氏”一职位,并明确其职能:

“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

尤其是在战乱时期,亦或是具有重要政治地位的城市,宵禁重点实施。

发展到盛唐时期,统治者对于宵禁一事则更加的严格。在系统规范的宵禁管理制度下,都城长安的白天车水马龙,而夜晚则冷冷清清,寂静辽阔。但是随着朝代之间的更替,宵禁制度也逐渐开始松懈。

既有“宵禁”,又没有电灯,古代人夜晚一般都做什么?

在晚唐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乱频发,政府的管理效率下降。此时越来越多的商贩、小店铺选择在晚上也出来营业,以赚取相应的补贴。

《唐两京城坊考》就曾这样记载长安南崇仁坊集市的繁盛:“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到了北宋初期,国家统治者将宵禁制度的“一更”宵禁变为“三更”宵禁。

《东京梦华录》曾记载马行街:“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在潘楼街,“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朝是中国古代夜市最繁荣的时期,这也让如今很多人心生向往。比如此前网上就有人问过:如果能让你穿越到古代,你想到哪朝代?很多网友就选择宋代。

既有“宵禁”,又没有电灯,古代人夜晚一般都做什么?

但是随着宋朝的灭亡,元朝建立,此时的宵禁制度又重现天日,甚至比起往前更加严格。

据《元典章》、《元史》记载:元朝的夜禁时间为一更三点至五更三点,若有紧急公务及疾病、死丧、产育之类不受夜禁的限制。在夜禁期间,寺观不准鸣钟,禁止宗教集会。犯夜者,笞二十七下。有官者,可纳钞赎罪,以代替其应承受的刑罚。犯夜拒捕者,杖一百零七下。

终于,宵禁发展到清朝时,伴随着皇权制度的森严,宵禁制度也愈发的严格。

法律明文规定:“一更三点敲响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笞打四十下;在一更夜禁后、五更开禁前不久犯夜禁的,笞打三十下。”

由此可见,古代宵禁制度如此严格,夜晚都不能出去吃喝玩乐,那么古代人除了睡觉,都做些什么呢?难道只能在家造小人?

既有“宵禁”,又没有电灯,古代人夜晚一般都做什么?

古代人在夜晚做什么

对于那些读书人来说,每天在家勤勤恳恳地读书,只为了日后考取功名,踏上仕途,光耀门楣。所以无论白天黑夜,当然都得读书。

在一些家庭还比较富裕的学子,夜晚读书一般会用蜡烛亦或是油灯。但是比较贫穷一些的学子,则会用萤火虫照明。比如有一个成语叫:囊萤夜读,说的便是如此。

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学子利用极其困难的方法找寻光明,比如匡衡凿壁偷光,孙康借雪的反光来读书。在古代,学习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而坚韧不拔的性格更是那些贫寒学子所必备的。

那么除了学习,一些文人雅士在夜晚会做什么呢?

既有“宵禁”,又没有电灯,古代人夜晚一般都做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学习过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在被贬的某天,夜晚准备睡觉时,突然发现月亮极圆、极亮,于是便邀请自己的好友张怀民月下散步。

著名的名言“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便是出自这里。

漫长的夜晚,对于文人来说,是一份宁静,更是一份陶冶自身心境的情操。

其次,普通老百姓的夜间生活是怎样的呢?中国古代以农为本,可以说在农耕时期,大部分的中国百姓都是农民。人们日出而作,但是当太阳落下,他们可以休息了吗?

答案其实是否定的,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劳作,在吃完晚饭,大部分的农民会对其工作的农具进行修理固定。除此之外,还需要给家里的牛羊鸡等动禽物喂食。

不但如此,一些特定的农活也需要在晚上完成,比方说蒸馒头,北方的百姓需要在晚上挑选小麦,过滤掉麦壳杂质,再将其揉成面之后发酵做成馒头。这样白天便可以将晚上做好的馒头拿到农田去吃,不会耽误午间的劳作。

既有“宵禁”,又没有电灯,古代人夜晚一般都做什么?

而一些妇女需要在晚上织布,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里有一段就能够反映他们的艰辛: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夜夜都没空休息,可见多么辛苦和繁忙!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官员,他们需要在凌晨五点排队上早朝,而为了准时到达,半夜便要出发赶往皇宫。因此,这些朝廷官员的夜生活相对来说比较乏味,大部分在晚上处理一些工作事务,然后上床睡觉,日复一日的度过。

介绍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也发现,其实在古代,人的夜间生活是极其乏味的,当然这并不包括宋朝。

既有“宵禁”,又没有电灯,古代人夜晚一般都做什么?

虽然每朝每代规定宵禁,主要都是为了维持治安,但实际上盗贼仍然会在夜晚猖狂。而一些风月场所,仍会在夜晚招待那些达官贵人,宵禁,或许只对普通老百姓有作用。

但是作为古代的老百姓,其实也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夜间的娱乐生活,一定程度上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国家商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限制。

所以作为21世纪的我们,要珍惜有电灯、有科技的日子,不要荒废学业。

参考资料:《元典章》《元史》《东京梦华录》《唐两京城坊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