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爸爸,我只是想要陪伴而已

前段时间大火的电影《》有个片段: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电影《

》图片

对此情节,刘启的饰演者屈楚萧解释:“他不是要求更多,就是想要陪伴而已。”(电影里,吴京饰演的父亲刘培强为执行任务17年没陪伴儿子刘启,导致儿子产生怨恨。)

吴京则说,刘培强这个角色,让自己产生了很强的失落感。

他时常想到自己好久没有回家,错过了太多儿子成长的瞬间。他也害怕有一天,孩子进入青春期,和他走得越来越远。

众所周知,这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变。

从前他是拼命三郎,现在只要没有工作他就主动陪伴孩子。妻子谢楠的微博上,有很多他和孩子的温馨画面。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即便这样一位主动陪娃的爸爸,还是担心自己的陪伴不够。因为他了解孩子对爸爸陪伴的渴求,而陪伴越多,孩子才越有安全感,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也越大。

最近,被一个节目吓到了。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节目中,主持人问了孩子一个两难问题:“富有但忙碌的父母和贫穷但顾家的父母,你选谁?”

一个小说:“我选有钱人当父母,如果没有钱,即便再顾家,因为穷,留下的都是不好的回忆。”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真是字字戳心。但这只是节目效果,现实生活中,孩子会怎么选呢?

《奇葩说》节目组做过一个测试,先是让几个孩子挑选最喜欢的玩具,然后问孩子:“玩具和爸爸陪你一天,你选哪个?”

孩子们无一例外,都选择了爸爸,“爸爸平时陪我的少,我想让他陪我。”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许多爸爸误以为管孩子是妈妈的事,自己参与不上,只需要把钱拿回家就好。事实上,对孩子来说,爸爸的陪伴,妈妈代替不了,物质也搪塞不了。

爸爸的陪伴,是对孩子一生最好的馈赠。

被爸爸陪伴长大的孩子,更勇敢更自信

著名的日本是枝裕和的电影《》,刻画了两位爸爸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一位爸爸叫良多,是职场精英,每天都加班,很晚才回家。

他几乎没有时间陪家人,他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把孩子送进私立小学,上昂贵的面试补习班。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这样的家庭,物质丰裕,令人羡慕。

但儿子庆多和爸爸的关系并不亲密,也没有爸爸期望的那样优秀。

他不喜欢弹钢琴,也无法赢得比赛,但为了满足爸爸的期盼,一直坚持练琴。

爸爸周末不能带他玩,他静静拍下爸爸的照片,当做陪伴。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当知道出生时被抱错,要换回原来的家庭时,他也只是缩在被子里,无声地隐藏情绪,顺从地接受安排。

他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懂事,让人心痛。

而《如父如子》里另外一位爸爸,即庆多的亲生父亲斋木养育的另外一个孩子琉晴却不一样。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相比左边低头胆怯的庆多,右边的流晴显得更开朗

斋木开着小小的电器店,天性乐观,他认为,父亲是无人能替代的工作,愿意把时间慷慨地花在家人身上。

他会陪着儿子琉晴一起玩耍、一起泡澡、一起吃饭谈天。虽然经济上不富裕,但生活却很丰富。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与庆多相比,被抱错的琉晴性格爽朗,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出顺应内心的行动。

换回庆多的家庭后,琉晴非常不适应。在“向流星许愿”的游戏里,他坦然说出“要回家”的愿望。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最后,付诸行动一个人勇敢地回到斋木的电器店。

《忙碌的爸爸也能做好爸爸》一书提到,爸爸的陪伴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尊重,帮孩子建立勇敢、乐观、自信的品格,让孩子拥有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小时,孩子被爸爸好好地爱与陪伴。

长大,孩子才足够自信,勇于迎接成长路上的挑战。

爸爸的陪伴,是孩子一生最温暖的底色。

被爸爸陪伴长大的孩子,人生有更多可能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独特的存在,对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无数的研究表明,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为什么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影响力这么大?因为父亲的陪伴方式和母亲不同。

大学调查了92个家庭,发现母亲在照顾和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更倾向于使用孩子熟悉的词汇,而父亲则更多地使用孩子陌生的词汇和更复杂的句子。

心理学家罗斯帕克跟踪调查了美国加州390个家庭,发现母亲跟孩子玩的方式更模式化,孩子的兴奋度较低,父亲则更倾向于带孩子玩激烈的运动,比如摔跤、捉迷藏等,并由此教他们如何协调自己的身体以及控制情绪。

爸爸不会事事都替孩子做,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去做。爸爸和孩子的互动模式,更有利于的独立性。

著名投资家在接受采访时说,“父亲是我人生最好的礼物。”

他回忆,父亲对他既有言传,也有身教。

小时候做错事,父亲并不责备他,而是给他信心和鼓励。

他热爱读书和投资,也是深受父亲影响。10岁时,他第一次在父亲办公室读到投资类书籍,此后,在父亲的鼓励下,他把办公室的书看了个遍。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说过:“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在心理认知上,母亲代表家庭,父亲则象征这社会。

父亲能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向外探索,帮助孩子建立规范和规则,形成高度的自我认同和自信。

爸爸的陪伴,能让孩子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学会借助自己的力量茁壮成长。

有爸爸陪伴的孩子,人生有更多的可能。

爸爸的陪伴,能成就孩子的一生。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有些事和陪伴,由爸爸来做更有效

曾经看过一本书,叫《爸爸军团》。

这意味着,他无法作为女儿的后盾,陪伴她们长大。

他决定,在撒手人寰前指定6位男性好友组成“爸爸军团”,代替自己做女儿的人生指导。

他和爸爸军团一起,列出了由爸爸传递给孩子更有效的10个财富:

他还写下了一些希望陪伴孩子完成、能塑造孩子品格的事情: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为什么一定要找6位爸爸来做这些事?因为有些事,爸爸来做更有效。

孩子的成长,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更需要爸爸强壮有力的臂膀和引领。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忙碌的爸爸,也能有效陪伴孩子

有人说:“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其实,工作和陪伴孩子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一道全选题。

就像电影《》里斋木对良多所说:“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挣钱养家是工作,陪伴孩子也是父亲的职责。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那么,职场爸爸怎样才能既把工作做好,又有效陪伴孩子?

“好爸爸养成计划”发起人教授,给出了几点建议:

时刻记得孩子更需要你,提高工作效率,推掉不必要应酬和。

每天早起一点,在孩子心情最好的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送孩子上学。每周固定与家人共进晚餐,在餐桌上把时间交给孩子,仔细聆听他们的事情。

把孩子的重要活动放进日程表,尽量参与孩子的重要时刻。比如生日会、运动会、比赛等,表达对孩子的爱与尊重。

不时为孩子创造一些小惊喜,比如看电影、郊游等,营造快乐的家庭氛围。每当忙完一段时间,不要忘记带全家人去度假。

吴京被“儿子”刺痛: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提前告知孩子出差原因,让孩子了解爸爸的工作,给予孩子尊重的感受。出差的途中,保持和孩子的沟通和分享。

与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玩寻宝游戏。爸爸预先藏好孩子喜欢的礼物,出差期间,每天给孩子一条线索,让孩子去寻找。这对孩子来说,是很酷的体验。

常言道,父爱如山。

父亲的爱不应仅仅体现在努力工作,只留给孩子山的背影。

父亲的爱更应该是给孩子有质量的陪伴,给予孩子笑脸,温暖孩子内心,照亮孩子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