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孩子的好习惯从哪里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成长中的小孩子,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良习惯。当你看到孩子的不良习惯时,有没有想过,这恰恰有可能是我们做父母的造成的?

父母必读:孩子的好习惯从哪里来?

看到孩子的行为,我们家长都不自觉地去教育,去纠正,岂不知,孩子就像是一面镜子,他们一直都在模仿大人。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看看自己或家庭的其他成员是不是有同样的“恶习”。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先从改变家长开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总觉得自己应该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但没想到,有一天我也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果果吃西瓜时,总习惯用手抠瓜籽,既不卫生,还把西瓜汁弄得到处都是。我和果爸批评了他很多次。又一次,全家人吃西瓜时,我批评果果,结果果果姥姥说我,“你别说别人了,看看你自己是怎么吃的”。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也在抠瓜籽。最尴尬的是,我一直没意识到自己始终是这么做的。再往上找原因,发现果果姥爷也是这样吃西瓜的,原来这个坏毛病是“遗传”下来的。

我们经常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却能看到孩子身上的毛病,于是平日里还总说孩子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却从来没有反省是不是自己身上出了问题.

父母必读:孩子的好习惯从哪里来?

想要孩子做什么,家长就要先做到,这样身体力行,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家长说一套做一套,并不能够让孩子信服并遵从。所以,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有心、用心、耐心的家长,从日常生活中每一件小事着手,检查自我,不断学习,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但坏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如何改变呢?建议遵循以下几点:

态度丨达成共识

  • 首先,在态度上一定要达成共识,认识到这个习惯是不好的。

当我意识到自己也跟果果一样抠瓜籽的时候,就下决心和果果一起改掉这个坏习惯。但起初果果不想改,于是我用手机把我们吃西瓜的样子录了下来,并跟果果一起看视频回放。通过这个方法,让果果看到抠西瓜籽的坏处,进而达成共识。

所以在态度上一定要真的达成共识,只有真正认识到了这个习惯是不好的,他才愿意去改变,才会和父母一起想办法。否则只是家长急,孩子不急,根本没用。


时间丨耐心等待

  • 其次,习惯养成需要时间,改掉习惯同样也需要时间,所以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学会等待。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坚持行动的次数就能达到质变的最低临界值,就能够开始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恭喜你,一个新的习惯就已经牢固形成了。


所以,无论是对于大人还是孩子来说,改掉坏习惯是需要时间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给孩子以时间,静等变化出现。

方法丨新行为方式

  • 第三,家长要有方法,要想打破旧的行为方式,就一定要建立一个新的行为方式。

还拿我跟果果抠西瓜籽的例子来说,最初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手解决西瓜籽的问题,如果不让用手,怎么办呢?就必须找到可替代的工具,找到工具,事情就成功一半了。


又比如孩子做事拖沓,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计划表,或是给孩子一个沙漏、小闹钟,用这些工具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愿意改变,而是不知道怎么办,他缺的是工具和方法。所以在解决新的问题时,要尝试给孩子工具和方法。


重复丨养成新习惯

  • 第四,要有落实、有监督,不断重复、再重复,新的习惯才能养成。


我们这个目标、方案千万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脑子里,而是真的要有行动,要动起来。同时一定有人监督。无论大人小孩,都会有惰性心理,互相监督一方面可以赋予孩子平等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促督我们自己坚持下去。


习惯养成就像烧开水,要不断地烧, 90度不开,99度不开,只有到100度才会开。在习惯培养上也是如此,必须重复到足够量,习惯才能养成。很多事情只有坚持不断的重复,量的积累之后才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缺乏耐心,水烧到40度就烦了,到50度就没有耐心了,再到60度就失去信心、认为烧不开就放弃了。一旦放弃,水变凉,再想喝时,又从头烧,到60度、70度,再次没耐心,又是放弃……周而复始,一直也没能养成习惯。所以,在一件事情上,我们要落实监督,不断的重复再重复是非常关键的。


习惯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


各位亲爱的家长,眼睛盯着孩子毛病的同时,别忘记检查一下自身,你的一点点改变,就会带给孩子巨大的变化!


女童军社群

家有5-17岁女儿的父母都在这里

父母必读:孩子的好习惯从哪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