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柳葉湖:產業賦能“農旅融合”闖出脫貧新路子

常德柳葉湖:產業賦能“農旅融合”闖出脫貧新路子

柳葉湖旅遊度假區美景。

紅網時刻 記者 黃剛 常德報道

陽春四月,春暖花開。柳葉湖旅遊度假區在火熱的脫貧攻堅實踐中,再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2019年度脫貧攻堅工作考核結果,柳葉湖旅遊度假區再次在全省脫貧攻堅考核中被評為“2019年脫貧攻堅先進區縣市”,已連續四年獲評先進。

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柳葉湖旅遊度假區政策向扶貧傾斜、資金向扶貧聚集、項目向扶貧靠攏、力量向扶貧整合,500多名幹部進村聯戶,用心用情撲在脫貧攻堅一線,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文化旅遊+美麗鄉村”“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之路。

創新機制 企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常德柳叶湖:产业赋能“农旅融合”闯出脱贫新路子

鄭太有機農場農產品加工中心。

常德柳叶湖:产业赋能“农旅融合”闯出脱贫新路子

貧困戶鄭少兵依靠產業實現了脫貧。

真情實意地幫扶,真金白銀地投入。柳葉湖旅遊度假區脫貧攻堅工作一路勢如破竹,一年一個臺階。截至2019年底,柳葉湖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重點難點,補短板、強弱項。全區共有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31戶1533人,已脫貧509戶1490人,貧困人口脫貧比例已達97.2%。

2018年以來,常德豐華惠民農業公司2000畝油茶+旅遊示範園項目落戶同德村,常德金鶴農業發展公司1000畝稻蝦套養+旅遊示範園項目落戶卸甲洲和猴子巷村,常德鑫湘龍蝦專業合作社1000畝稻蝦套養+旅遊示範園項目落戶同興村……

隨著一系列產業項目落地,動員更多貧困群眾投身到產業生產、投工投勞中,激發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在資金投入、土地流轉、利益分配上進行大膽嘗試,創新機制,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之路。

創新了資金投入機制。僅2018年,區扶貧辦統籌安排產業扶貧項目專項資金800萬元,2019年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544萬元,佔全區扶貧專項資金1111萬元的一半,這為扶貧工作注入了強勁動力。

創新了土地流轉機制。區內產業扶貧項目的土地流轉,打破了以往農戶分散流轉給企業的模式,全面實行指導價流轉,由村級組織負責將村民土地集中,然後與企業簽訂統一格式的流轉合同。通過村級組織的協調和服務,減少了企業流轉土地的資金和時間成本,最大程度地保護了農戶的利益。

創新了利益分配機制。確保企業長遠發展,兼顧企業、貧困戶、村集體多方利益,確保貧困戶全受益、全覆蓋。該區在利益分配機制上創新,各方利益分配均以合同方式予以明確。

僅2018年,3個產業扶貧項目惠及同德、同興、卸甲洲、猴子巷4個村,662名貧困人口均受益,人均分紅492元。同時,通過扶貧資金入股,各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10萬元以上。

因地制宜 村民吃上“旅遊飯”

常德柳叶湖:产业赋能“农旅融合”闯出脱贫新路子

大棚內有機蔬菜。

柳葉湖旅遊度假區是山、水、田園、城市四位一體的複合型旅遊度假區,得益於城市發展強勁、旅遊蓬勃興起、市民休閒火爆,鄉村旅遊、休閒農業、都市農業逐步成為農村地區的主要產業。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全區凸顯旅遊主體功能定位,充分挖掘農村旅遊資源,積極推進“五農融旅”,讓包括貧困戶在內的所有農戶共享旅遊產業發展成果。

夕陽下,位於柳葉湖白鶴山鎮的鄭太有機農場,數十個小孩在兒童遊樂園裡玩得正歡,他們的父母則在不遠處的蔬菜大棚裡挑選著青菜。蔬菜大棚裡不時傳來的歡聲笑語,跟孩子們的歡呼聲遙相呼應,讓小山村散發出無盡的鄉韻和鄉音。

放眼望去,蔬菜大棚、擂茶會館、農禮小鋪、四季果蔬採摘、客家田園風情民宿……如今的鄭太有機農場早已經舊貌換新顏。

“我們引入農旅融合理念後,走上了一條集農產品輸出、農業知識科普、鄉村美食品鑑為一體的多元化發展之路,直接解決當地群眾120人就業,30多個貧困戶獲得工作崗位,人均年增收1萬多元。”鄭太有機農場總經理申宗昌告訴記者。

同時,作為當地龍頭企業,鄭太有機農場還免費為周邊農戶提供種子、化肥、農藥等,安排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周邊居民只要是按照我們的技術種植,農產品我們都會直接收購。對於貧困戶的,我們更是無條件收購。”申宗昌說。

“接下來,我們將會利用柳葉湖旅遊勝地的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產業,大力發展鄉村周邊遊,讓周邊居民都參與進來,提高大家的收入水平。”白鶴鎮扶貧辦主任伍照球說。

積極觸網 聚合發展賦能農產品

常德柳叶湖:产业赋能“农旅融合”闯出脱贫新路子

柳葉湖優品扶農旅遊扶貧商店成為了聯繫黨委政府和菜農的一道橋樑。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發展產業是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柳葉湖旅遊度假區因村制宜,創新方式,把扶貧與互聯網結合,產業扶貧取得實質性突破。

常德市柳葉湖歷來都有蔬菜種植傳統,因為距城區近,水土肥沃,環境優美,老百姓種植的蔬菜價廉物美,供不應求,一直是常德市城區居民的菜籃子,很多蔬菜還遠銷全國,甚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蔬菜供應基地,蔬菜種植也成了老百姓的主要產業和收入大頭。

“非常感謝七里橋街道和電商平臺,要不是他們,我今年的蔬菜就要全部爛在田裡了!”七里橋街道靳家灣三組困難戶王志林感慨地告訴記者。原來,今年疫情期間,王志林剛好生病臥病在床,家裡共三口人,地裡的2萬斤包菜馬上過了季節要壞在地裡,非常著急。家裡沒有勞動力也找不到人來採摘,七里橋街道工作人員和優品扶農商店的電商團隊就主動上門,來到王志林的蔬菜基地,幫助其採摘和裝車,將他的2萬斤蔬菜全部收購。

柳葉湖優品扶農旅遊扶貧商店,是柳葉湖管委會推出的旅遊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的扶貧新模式,採取合作社+貧困戶+景區旅遊資源+新型電商聯合經營,通過“統一種養計劃”、“統一生產技術”、“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產品收購”和“統一品牌營銷”的“五統一”模式,結合柳葉湖豐富的旅遊資源,實現柳葉湖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的提質上規。適度集中規模,科學規劃種養,推岀本地有機與綠色蔬果畜禽漁,打造具備柳葉湖地標特色的“優品扶農”地方農產品品牌。達到促進“六個轉變”目地:即貧困戶向產業農民轉變、農產品和農戶手工製品向旅遊商品轉變、貧困人員向旅遊從業人員轉變、單賣農產品扶貧向旅遊產業扶貧轉變、階段性扶貧向可持續性商業扶貧轉變、單一渠道銷售向多渠道銷售轉變。

合作社的用工優先滿足本地貧困戶,合作社所得利潤的70%也將用於惠及轄區所有貧困戶。通過這種經營模式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致富、農民持續增收的發展目標。據悉,此模式經營近一年來,效果顯著,為探索精準扶貧模式開創了一條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