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 回归故里创新业 携手共建好家园


邵武  回归故里创新业 携手共建好家园

大竹“樱之云”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

邵武  回归故里创新业 携手共建好家园

"竹与生活"设计赋能产业升级沙龙会

邵武  回归故里创新业 携手共建好家园

返乡创业企业家介绍无人机运用原理

邵武  回归故里创新业 携手共建好家园

黄峭家风家训馆

  □ 段元婕 丁建军 蔡宣鹏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清明祭祖限人限流,但依旧阻挡不了你我对祖先的怀念,对故土的眷恋。而如今,家乡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更期待一批有知识、有技能的乡贤,回归故里,投资兴业。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桂林乡乡贤熊长华在桂林巫山中种植的桃园春景。近年来,他返乡投资800万元创办了邵武云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老家桂林巫山开展中药材种植、畜禽养殖,打造观光果园,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计划这两年把苗育好,把周边能适应种的林下都先种起来,这个地方的农民大概种了20几万棵,按正常一年应该有上百万的收入。第二个主要还是发展康养,往健康养生这一条路走。”熊长华说。

  同在桂林乡惠林村,去年引入的乡贤回归项目吉宝原合作社中,不少工人正忙着种植艾叶新苗。

  邵武市吉宝原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负责人 蔡素云告诉记者,就是因为对家乡的一种情怀,因为家乡的人好、山好、水好,生态环境好,所以他就选择回来投资。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这是大竹镇的“樱之云”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的盛景。大竹镇乡贤黄勇军在事业有成的基础上,2011年携带团队回到家乡自主创业,种植苗木,创办生态观光农业。

  “因为父母亲人都在这里 ,因为这里朋友很多,因为乡里乡亲很多工作比较好沟通协调,还因为觉得家乡会比较安全,党委政府比较支持,所以选择回乡创业。”福建天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军说。

  2013年,福建匠心空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晨将自己的公司一拆为二,从上海部分转移到福建。“一是为反哺家乡,二是更好地盘活当地资源。”罗晨信心满满地表示,从目前的业务规模来看,福建分部已经成为了邵武当地最大的电商平台,1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坐得满满当当,6000平方米的筹备空间也正蓄势待发。

  罗晨说:“我们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 ,把点绿成金落到整个南平,就形成了武夷这个山水品牌 ,既然这么好的丰饶物产 ,这么好的产品,那么如何把它们从大山里面卖出去?我们就要借助自己最擅长的优势。因为长期在做互联网,在做电商,所以我们会借助互联网的工具,借助网络的力量,把好山好水孕育出来的好物产,用最好最快的方式推到全国,推向世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近年来,在时代的感召和乡情的呼唤下,一批批优秀乡贤回归家乡,扛起了振兴桑梓的时代重任。据统计,我市已累计引进回归经济项目78个,实现总投资约41亿元,回归项目涵盖“一二三”产业,涉及领域逐步拓宽,回归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市招商引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头戏”,发展势头总体向好。而吸引众多乡贤纷纷回乡投资的缘由,除了心底那一份深深的思乡之情外,更多的还是看见了邵武的新变化、新发展、新面貌。

  今天的邵武是一座有厚度、有温度、有美誉度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邵武坚持实业兴市、工业强市,金塘园区狂飚突进,引进上海三爱富、新宙邦等龙头企业,百亿产业园、千亿产业集群指日可待;经济开发区厚积薄发,诚安蓝盾、杜氏木业、味家等企业持续加码“两化融合”,动能与后劲强势聚拢。水美邵武美丽蝶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和平文旅小镇、金坑红色小镇、大埠岗樱花小镇“次第花开”。社会环境安定祥和,持续健全三级防控体系,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南平第一、全省前列。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为了更好的服务乡贤,留住乡贤。邵武市委、市政府坚持对标深圳先行示范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行政服务中心“扩容提质”项目,完善亿元重点企业市领导挂点帮扶机制、重点项目全程联审联批、专人代办机制和“两单”平台、“随手拍”、大督查机制,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聚力打造高科技孵化和蓝领工人集聚洼地。

  “邵武当地的政府及各个职能部门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力度比较大,各个职能部门 对我们的指导,不是说我们去找他们,而是主动到我们现场来,比如说环保 、消防、安监这些问题 ,他们指导我们怎么去做怎么去申报,让企业少走弯路,少花费精力, 一次申报成功 ,这就大大缩短我们文件报批的周期。”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永刚说。

  此外,邵武市委、市政府还大力推动人才振兴战略,出台《人才十条措施》和《进一步激发本土人才干事创业活力的二十条措施》,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实施更加有效的激励措施,改善人才工作生活条件,为人才提供食、住、行全方位保障。

  邵武鑫绿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文告诉记者,拿口镇对他们帮助很大,各个方面都有绿色通道,目前企业有工人30人,每天生产量达到10吨。未来打算在拿口镇有初步一个规划 ,种植面积达到三千到五千亩,不仅能带动农户赚钱 ,厂里也能创造利润。

  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旅游开发,转型发展中的邵武,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人才、需要人才。从去年的乡贤论坛,到今年的回归之星表彰和创业论坛,充分说明了邵武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今年初,邵武市又发出的一封致回归乡贤的家书,诚挚地感谢他们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也许,您少小离家,为梦想奋斗;也许,您情系桑梓,为铁城拼搏;也许,您是关心铁城发展的新邵武人。来过了,就不曾离开,您就是邵武人,邵武就是您的故乡!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美,人是故乡亲。而您,是故乡父老最牵挂的人!”这一封足有千字的家书,字里行间除了对乡贤的真诚感谢外,还透着对更多乡贤回归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殷殷期盼。

  2020年,邵武市全力推行“六新”驱动引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其中“培育新标杆,打造回归经济升级版”就是为了进一步掀起回归热潮。全市抽调18家市直部门负责人组成回归经济领导小组,持续完善“邵商”回归优惠政策,不断提升“邵商”回归的服务水平,积极营造“邵商”回归的良好环境,大力推动“邵商”回归。今年将致力打造和平千亩回归经济示范基地、桂林回归示范乡以及“回归创业十强”、30个回归经济项目招引落地等工作目标,发挥榜样效应,让我市回归经济不断活起来、热起来、强起来。

  和平镇统战委员、副镇长柯婧说,和平镇目前在整合回归经济项目,主要是打造“四千两百项目群”,“四千”就是四个一千亩项目,有瓜蒌子、道地中药材、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和茶产业,“两百”就是两个五百亩产业,就是百香果和薄壳山核桃,我们也是希望可以把品牌做大做强;下一步和平镇财政将会安排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和平镇辖区内的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专项扶持,特别是对一些返乡创业的乡贤,对他们的企业还会给与优先支持。

  桂林乡统战委员、副乡长余文德表示,今年桂林乡被确定为邵武市的回归示范乡之后,他们结合邵武市的一些相关招商引资、农业补助政策,根据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成本 ,出台相对不同的政策 ,就是为吸引更多的乡贤回家来创业。

  除了树立榜样效应外,邵武市今年还将创建一个回归经济乡贤展示馆,开展走访回归乡贤专项行动,举办以黄峭“根亲文化”为主题的第三届回归论坛等举措,全方位搭台唱好“回归大戏”。

  《诗经·小雅》里有诗“维桑维梓,必恭敬止”。父母在,不远游。家乡产业发展需要一支庞大的、朝气蓬勃的产业大军,乡村的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振兴,呼唤大批人才到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施展作为。机遇催人奋进,创业正逢其时。如今的邵武正值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更需乡贤们在助力家乡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