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 迴歸故里創新業 攜手共建好家園


邵武  迴歸故里創新業 攜手共建好家園

大竹“櫻之雲”生態休閒農業觀光園

邵武  迴歸故里創新業 攜手共建好家園

"竹與生活"設計賦能產業升級沙龍會

邵武  迴歸故里創新業 攜手共建好家園

返鄉創業企業家介紹無人機運用原理

邵武  迴歸故里創新業 攜手共建好家園

黃峭家風家訓館

  □ 段元婕 丁建軍 蔡宣鵬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清明祭祖限人限流,但依舊阻擋不了你我對祖先的懷念,對故土的眷戀。而如今,家鄉的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更期待一批有知識、有技能的鄉賢,迴歸故里,投資興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是桂林鄉鄉賢熊長華在桂林巫山中種植的桃園春景。近年來,他返鄉投資800萬元創辦了邵武雲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老家桂林巫山開展中藥材種植、畜禽養殖,打造觀光果園,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計劃這兩年把苗育好,把周邊能適應種的林下都先種起來,這個地方的農民大概種了20幾萬棵,按正常一年應該有上百萬的收入。第二個主要還是發展康養,往健康養生這一條路走。”熊長華說。

  同在桂林鄉惠林村,去年引入的鄉賢迴歸項目吉寶原合作社中,不少工人正忙著種植艾葉新苗。

  邵武市吉寶原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項目負責人 蔡素雲告訴記者,就是因為對家鄉的一種情懷,因為家鄉的人好、山好、水好,生態環境好,所以他就選擇回來投資。

  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這是大竹鎮的“櫻之雲”生態休閒農業觀光園的盛景。大竹鎮鄉賢黃勇軍在事業有成的基礎上,2011年攜帶團隊回到家鄉自主創業,種植苗木,創辦生態觀光農業。

  “因為父母親人都在這裡 ,因為這裡朋友很多,因為鄉里鄉親很多工作比較好溝通協調,還因為覺得家鄉會比較安全,黨委政府比較支持,所以選擇回鄉創業。”福建天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勇軍說。

  2013年,福建匠心空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晨將自己的公司一拆為二,從上海部分轉移到福建。“一是為反哺家鄉,二是更好地盤活當地資源。”羅晨信心滿滿地表示,從目前的業務規模來看,福建分部已經成為了邵武當地最大的電商平臺,100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坐得滿滿當當,6000平方米的籌備空間也正蓄勢待發。

  羅晨說:“我們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 ,把點綠成金落到整個南平,就形成了武夷這個山水品牌 ,既然這麼好的豐饒物產 ,這麼好的產品,那麼如何把它們從大山裡面賣出去?我們就要藉助自己最擅長的優勢。因為長期在做互聯網,在做電商,所以我們會藉助互聯網的工具,藉助網絡的力量,把好山好水孕育出來的好物產,用最好最快的方式推到全國,推向世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近年來,在時代的感召和鄉情的呼喚下,一批批優秀鄉賢迴歸家鄉,扛起了振興桑梓的時代重任。據統計,我市已累計引進迴歸經濟項目78個,實現總投資約41億元,迴歸項目涵蓋“一二三”產業,涉及領域逐步拓寬,迴歸經濟已逐漸成為我市招商引資、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頭戲”,發展勢頭總體向好。而吸引眾多鄉賢紛紛回鄉投資的緣由,除了心底那一份深深的思鄉之情外,更多的還是看見了邵武的新變化、新發展、新面貌。

  今天的邵武是一座有厚度、有溫度、有美譽度的宜居宜業宜遊之城。產業發展日新月異。邵武堅持實業興市、工業強市,金塘園區狂飈突進,引進上海三愛富、新宙邦等龍頭企業,百億產業園、千億產業集群指日可待;經濟開發區厚積薄發,誠安藍盾、杜氏木業、味家等企業持續加碼“兩化融合”,動能與後勁強勢聚攏。水美邵武美麗蝶變,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和平文旅小鎮、金坑紅色小鎮、大埠崗櫻花小鎮“次第花開”。社會環境安定祥和,持續健全三級防控體系,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連續多年位居南平第一、全省前列。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為了更好的服務鄉賢,留住鄉賢。邵武市委、市政府堅持對標深圳先行示範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實施行政服務中心“擴容提質”項目,完善億元重點企業市領導掛點幫扶機制、重點項目全程聯審聯批、專人代辦機制和“兩單”平臺、“隨手拍”、大督查機制,加快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聚力打造高科技孵化和藍領工人集聚窪地。

  “邵武當地的政府及各個職能部門對我們的幫助和支持,力度比較大,各個職能部門 對我們的指導,不是說我們去找他們,而是主動到我們現場來,比如說環保 、消防、安監這些問題 ,他們指導我們怎麼去做怎麼去申報,讓企業少走彎路,少花費精力, 一次申報成功 ,這就大大縮短我們文件報批的週期。”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嚴永剛說。

  此外,邵武市委、市政府還大力推動人才振興戰略,出臺《人才十條措施》和《進一步激發本土人才幹事創業活力的二十條措施》,加大人才發展資金投入,實施更加有效的激勵措施,改善人才工作生活條件,為人才提供食、住、行全方位保障。

  邵武鑫綠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周文告訴記者,拿口鎮對他們幫助很大,各個方面都有綠色通道,目前企業有工人30人,每天生產量達到10噸。未來打算在拿口鎮有初步一個規劃 ,種植面積達到三千到五千畝,不僅能帶動農戶賺錢 ,廠裡也能創造利潤。

  產業升級、鄉村振興、旅遊開發,轉型發展中的邵武,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望人才、需要人才。從去年的鄉賢論壇,到今年的迴歸之星表彰和創業論壇,充分說明了邵武市委、市政府對人才的渴望和重視。今年初,邵武市又發出的一封致迴歸鄉賢的家書,誠摯地感謝他們為家鄉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

  “也許,您少小離家,為夢想奮鬥;也許,您情繫桑梓,為鐵城拼搏;也許,您是關心鐵城發展的新邵武人。來過了,就不曾離開,您就是邵武人,邵武就是您的故鄉!水是故鄉甜,月是故鄉明,景是故鄉美,人是故鄉親。而您,是故鄉父老最牽掛的人!”這一封足有千字的家書,字裡行間除了對鄉賢的真誠感謝外,還透著對更多鄉賢迴歸助力我市高質量發展的殷殷期盼。

  2020年,邵武市全力推行“六新”驅動引領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其中“培育新標杆,打造迴歸經濟升級版”就是為了進一步掀起迴歸熱潮。全市抽調18家市直部門負責人組成迴歸經濟領導小組,持續完善“邵商”迴歸優惠政策,不斷提升“邵商”迴歸的服務水平,積極營造“邵商”迴歸的良好環境,大力推動“邵商”迴歸。今年將致力打造和平千畝迴歸經濟示範基地、桂林迴歸示範鄉以及“迴歸創業十強”、30個迴歸經濟項目招引落地等工作目標,發揮榜樣效應,讓我市迴歸經濟不斷活起來、熱起來、強起來。

  和平鎮統戰委員、副鎮長柯婧說,和平鎮目前在整合迴歸經濟項目,主要是打造“四千兩百項目群”,“四千”就是四個一千畝項目,有瓜蔞子、道地中藥材、優質稻良種繁育基地和茶產業,“兩百”就是兩個五百畝產業,就是百香果和薄殼山核桃,我們也是希望可以把品牌做大做強;下一步和平鎮財政將會安排產業發展專項扶持基金,對和平鎮轄區內的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專項扶持,特別是對一些返鄉創業的鄉賢,對他們的企業還會給與優先支持。

  桂林鄉統戰委員、副鄉長余文德表示,今年桂林鄉被確定為邵武市的迴歸示範鄉之後,他們結合邵武市的一些相關招商引資、農業補助政策,根據不同的產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成本 ,出臺相對不同的政策 ,就是為吸引更多的鄉賢回家來創業。

  除了樹立榜樣效應外,邵武市今年還將創建一個迴歸經濟鄉賢展示館,開展走訪迴歸鄉賢專項行動,舉辦以黃峭“根親文化”為主題的第三屆迴歸論壇等舉措,全方位搭臺唱好“迴歸大戲”。

  《詩經·小雅》裡有詩“維桑維梓,必恭敬止”。父母在,不遠遊。家鄉產業發展需要一支龐大的、朝氣蓬勃的產業大軍,鄉村的產業、文化、人才、生態、組織振興,呼喚大批人才到農村這片廣闊天地施展作為。機遇催人奮進,創業正逢其時。如今的邵武正值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更需鄉賢們在助力家鄉又好又快發展的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