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傳承“背石上山”精神 打造“農業生態銀行”

  “就算是戰疫期間,也不落下項目相關事宜,形成兩不誤、兩手抓的局面。”3月18日,邵武市振鑫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官德義說,“我們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投資方溝通合作細節,持續跟蹤對接前期招商引資項目,促成了鑫錦食品加工項目簽約落地。”

  據瞭解,鑫錦項目將投入3000萬元進行產區建設和業務發展,不僅可推進拿口產業發展,還能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其實,鑫錦項目只是拿口鎮發揚廖俊波同志“背石上山”的實幹與擔當精神,打造“農業生態銀行”的一個實例。

  多年來,由於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人口逐年縮減,拿口鎮大量土地拋荒,土地生產利用率低下。加上土地資源分散經營、界線糾紛等原因,無法規模化統籌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也無力整體打包向上爭取項目資金。而且部分拋荒的耕田由於長期閒置需要復墾,投資成本巨大。 (下轉三版)  (上接一版)

  “想要發展可不是喊口號,農村人才資源短缺、資金投入不足、 產業發展不穩等都是拿口要面對的問題。”拿口鎮黨委書記廖軼斌說, “我們積極探索‘農業生態銀行’的‘拿口模式’,對自然資源進行統一管護 ,將低效、分散的資源整合成高效的‘資源包’,提升附加值,在村裡發 展現代化、一體化的農業項目。”

  面對困難,迎難而上。拿口鎮黨政班子認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他們繼承和發揚廖俊波同志“背石上山”的實幹與擔當精神,本著“賺 錢的項目百姓幹,不賺錢的事政府幹”理念,因地制宜確定了走“二產 帶一產、逐步鏈接三產”的“213”發展之路。

  以“生態銀行”的試點為契機,鎮政府全額出資成立邵武市振鑫農 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市場化運營平臺,抽調包括農機站站長官德 義在內的4名鎮本級幹部專門負責企業運營,借鑑商業銀行“分散化輸 入、集中式輸出”的理念,將分散低效的生態資源收儲,通過規模化整 合提升轉換成集中高效的優質資產包,並以第二產業(農業加工業) 為核心吸引產業投資商進行專業化運營,通過“二產帶動一產鏈接三產 ”的發展模式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條的循環發展,促使產業各方生產參與 者在專業化運營中各司其職,最終實現綜合效益的最大化和利益鏈條 的有效聯結。

  官德義介紹說:“鎮裡成立這個公司就是為了讓老百姓賺錢。目前 ,公司流轉耕地2000餘畝,將收儲的耕地資源整體打包向上爭取基礎 設施資金補助項目,如路溝渠等農田水利項目和農田標準化建設項目 ,在公司提高土地等級的同時,完善各項基礎設施配套。”

  公司還收購原天棋美術藝品公司土地和房產,打造拿口鎮綠色農 業(食品)產業園,引進併入股鑫業農業、鑫綠食品、鑫億林農業、 順意農業等企業,發展訂單種植脫毒紅薯3000畝、檳榔芋1000畝。不 僅村民的田地得到更好利用,還增加了村民的種植和務工收入。

  “種稻子一畝只有1500(元),種地瓜(紅薯)有3000(元), 種檳榔芋有6000(元),上班一個月還可以賺到三四千(元)。”又種 紅薯、又在公司上班的肖坊村村民虞紹忠說。

  據瞭解,我市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於 2018年5月開始籌建“農業生態銀行”,採取政府部門牽頭、市場化運作 模式,設立邵武市農業生態運營中心,將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等碎片化 、分散化的生態資源,進行規模化收儲、整合、優化,抽調農業農村 局、發改和科技局、工信和商務局、金融保險機構、試點鄉鎮等單位 (部門)的工作人員集中辦公,通過資源整合收儲、項目招商推介、 抵押登記擔保、金融信貸、保險業務、科技服務、市場結算等流程, 採取循環經濟模式,讓山水林田湖在區域內體現更大的生態增值。

  “‘農業生態銀行’通過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將農村零散土地資源、 地力條件、流轉價格等信息進行收集整理,依託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公 司,將碎片化的農村土地資源集中流轉給客商進行規模化經營。”市農 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明春說,“同時,通過建立農業信貸擔保公司與合作 銀行、保險公司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及利益分享機制,實現財政、金 融、保險協同支持農業發展的良好局面,並且通過以場內交易為核心 ,配套金融、保險服務對接鄉鎮,能夠形成場內交易的完整閉環。”

  目前,水北鎮、拿口鎮、沿山鎮、大竹鎮、下沙鎮等5個鄉鎮已先 行組建土地流轉服務公司,通過土地流轉服務平臺進行發佈。下一步 ,我市將逐步完善運行機制和平臺建設,強化信息收集。同時,加強 與永輝超市溝通聯繫,爭取永輝超市分撥中心落戶永同盛閩贛農副產 品批發市場,並在拿口等試點鄉鎮建設蔬菜種植基地,實現農村碎片 化土地整合後規模化經營,促進我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劉建飛 肖 琳 劉曜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