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邵武:“紅色引擎”助振興

臨近年關,邵武市金坑鄉重下村首批“生態米”上市。這些來自金坑山區的優質農特產品,沿著紅色旅遊公路,與省城福州、鄰省江西等地市場實現無縫對接。

“搭上紅色旅遊‘順風車’,我們村的農副產品運輸成本至少降三成。”重下村下派第一書記俞秀斌說。

邵武是革命老區縣和原中央蘇區縣,老區蘇區範圍大、位置偏,如何立足資源優勢,助力鄉村振興,成為新時代發展的重要課題。

金坑鄉是原中央蘇區閩贛省委、東方縣委、金坑區蘇維埃政府駐地和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前沿陣地,保留了明清兩代形成的古建築110多棟和11處革命遺址。然而,全鄉坐擁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常住人口卻不足1000人,一度成為邵武經濟落後的代名詞。

如何才能擺脫捧著金飯碗受窮的尷尬?

2011年,邵武市提出“紅色金坑”構想,金坑鄉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2013年,金坑至福銀高速公路朱洋互通口全長15.6公里的紅色旅遊精品公路開建,金坑鄉群眾從此告別崎嶇險阻的碎石嶺盤山土路,邁出發展紅色旅遊的第一步;2015年起,邵武市與武夷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出資1.3億元重點開發金坑紅色旅遊景區。

“紅色血脈、古色文脈、綠色經脈是金坑的三大亮點,鄉里制定了生態立鄉、綠色興鄉、旅遊富鄉的發展路子,以中央蘇區舊址和傳統古村落為核心,高標準編制了旅遊發展規劃、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和金坑鄉總體規劃。”金坑鄉黨委書記鄧煒華說,搭好基本框架後,鄉里發動全體黨員幹部用兩年時間合力打造出金坑紅色旅遊景區。

“金坑以當地紅色遺址和革命黨史為載體,與南平市委黨校、邵武市委黨校對接,打造金坑鄉紅色教育基地。我們採取‘菜單式’教育,每一堂課的教師、內容、側重點都根據學習需求量身定做,將傳統革命精神與新時代新思想相結合,為黨員幹部初心回訪構建了豐富的精神家園。”鄧煒華說,今年5月金坑紅色旅遊景區獲評國家4A級景區,紅色研學成為金坑旅遊的重要載體,目前已累計接待省內外各類教育活動200餘批次、開展培訓300餘場、接待學員遊客6萬餘人。

隨著紅色旅遊興起,農家樂、土特產等與旅遊相關的產業成為村民增收的新渠道。今年6月,金坑村黨支部在村部旁開起“幸福苑”餐飲店,試運行期間由3名村兩委帶頭承包經營。“以前村裡只有一家餐館,現在開了6家,忙時一天要接待二三十桌遊客。”村委委員李新傑說,“幸福苑”不僅為遊客提供餐飲,還承接村裡的紅白喜事,助力鄉風文明建設。

此外,為豐富旅遊業態,金坑村成立了民宿專業合作社,整合村民閒置且環境較好的房間統一經營,租給遊客。“村民除收取房屋租賃費外,村委會從餐飲和住宿的經營收入中收取5%的管理費,共同探索出一條壯大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李新傑告訴記者,今年村裡5戶42個床位已接待200多名客人,村集體收入達10萬元。

金坑紅色旅遊品牌漸漸打響,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隨之打開。“今年我們打造‘金坑好物’區域品牌,村裡的優質農特產品經過檢測後將授權商標,統一包裝走向市場。”鄧煒華說,未來,金坑紅菇、重下好米、優質稻花魚等一系列農特產品都將依託鄉里的平臺,破解銷售瓶頸。

撬動紅色資源主脈,金坑把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與旅遊產業發展相結合,成為當地經濟發展新引擎。“弘揚古田會議精神,必須強化黨建引領,村兩委不僅在崗位責任上成為先鋒隊,還要在壯大集體經濟、創業致富上成為領頭雁,引領群眾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才能在群眾的心中樹起黨的旗幟。”邵武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嚴軍說,未來,邵武還將繼續在政策、項目、資金上向紅色資源豐富的區域傾斜,引導老區蘇區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因地制宜發展支柱產業,讓老區蘇區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