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社工來了 鄉村社會治理活啦!

  □ 張穎 何興明

  雨季到,趁天氣放晴,水北鎮龍鬥村村民楊立新一家人忙著在地裡搶種辣椒。

  老楊告訴記者,去年他種了3畝辣椒,收成不錯,在合作社幫助下,統購統銷,1畝收入近1萬元,今年多種了2畝。

  龍鬥村位於316國道沿線,地處近郊,距城區15公里,是邵武有名的“蘿蔔之鄉”。去年7月,作為省級“三社聯動”項目,市春暖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孵化培育成立龍鬥村龍馬果蔬種植合作社,打造品牌,申請集體商標,解決村民銷售的後顧之憂。

  合作社社長李垂永介紹說:“我們這裡種的蘿蔔,城裡很多人都喜歡吃,主要銷往閩贛蔬菜交易批發市場。去年龍鬥村種植了400多畝的蘿蔔,成立合作社後,價格穩定,銷路不愁,村民僅此一項就增收100多萬元。疫情期間,我們向政府捐贈了3000斤蘿蔔,支持抗疫工作。今年我們合作社準備在原有土地上搭建大棚20畝,種植辣椒等農作物,有利於縮短種植週期搶佔市場。”

  2018年,福建省在9個設區市共11個社區開展“三社聯動”試點工作,發揮社區基礎平臺作用、社會組織服務載體作用、社會工作專業支撐作用,探索建立機制創新、多元參與、群眾滿意的社區治理模式。水北鎮龍鬥村作為南平市唯一的試點村,引入邵武春暖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參與鄉村治理。

  培育組織 產業興旺有了內生動力

  社工們剛到龍鬥時,最初印象是,這是一個產業基礎不錯的村子,特別是當地產的楊梅、蘿蔔名聲在外。

  初來乍到,村兩委和村民對社工組織瞭解甚少,持有懷疑態度。

  “首先得和村委理順關係,藉助村幹部‘開路’。”駐村社工陳春花回憶說道,2018年底入村後,春暖社工主動和村委溝通,並開始入戶調研,瞭解村民需求,每天走街串巷,在田間地頭和農民聊天。

  當時,社工們聽到最多的話就是“想能賺到錢”。陳春花挺納悶,龍鬥楊梅、蘿蔔這麼出名,怎麼還賺不到錢?

  一番調研,他們發現,看似風光的楊梅產業背後亂象頻生:銷售方式非常單一,侷限在邵武當地人採摘和鮮食;成熟季在汛期,不易採摘也不好保存;內部亂壓價的情況時常發生,“價格從三四塊到十幾塊都有,最低只賣兩三元”;更氣人的是“李鬼”壓倒“李逵”,種植戶訴苦,“龍鬥楊梅還沒熟,大量的外地楊梅就打著龍斗的旗號在售賣了,甚至還擺到了龍斗的國道邊上”。

  沒有統一的組織,沒有自己的品牌,沒人願意去維權,各種原因造成龍鬥楊梅叫好不叫座,“每年,2000多畝的楊梅只能銷掉30%左右,剩下的大部分爛在樹上”。

  在調研基礎上,春暖社工和村委會討論後一致認為,要抱團發展,成立楊梅產業協會,形成自組織力量解決問題。

  在春暖社工的牽頭下,去年5月楊梅產業協會正式成立,協會領頭人通過自薦競選產生,30歲上下的年輕人為主的領導層很有戰鬥力。“新官”上任就幹了件“大事”——組織會員們上國道抓“李鬼”。隨後還在會員微信群裡“定規矩”,“今年的售價要統一,別再自己打自己”。

  種植戶動起來了,社工也沒閒著。

  春暖社工積極對接媒體資源,廣泛報道,形成密集的宣傳攻勢。

  “以往龍鬥村民進城賣楊梅都是流動商販,跟城管捉迷藏,還經常被質疑。”春暖社工找到邵武市城建監察大隊尋求支持,在城區開闢兩個龍鬥楊梅專屬市場,統一售賣。社工們還策劃了楊梅採摘節、引進企業收購、自駕跨區賣梅……

  楊梅產業協會成立的當年,初見成效:價格穩定在每斤10~15元,近六成的銷售率創下歷年新高,幾乎翻番。有種植戶實現收入近30萬元,超過10萬元的比比皆是。

  “從現在的花蕊看,今年楊梅總體長勢還不錯。”龍鬥村楊梅產業協會會長田榮介紹說,疫情卡點甫一撤除,楊梅產業協會就積極組織會員,集中統一採購了20多噸有機肥。隨後,楊梅種植戶陸續開展楊梅施肥,爭取把春發階段果園管理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

  意識覺醒 靠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

  一手抓生產,另一手還得樹品牌。

  春暖社工利用各種方式為農戶“洗腦”。“我們一直在灌輸質量和品牌意識,只有提升產品品質,形成品牌效應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陳春花說道。“楊梅產業協會”成立第四天,春暖社工就將邵武市品牌辦負責人請到村裡開展培訓。申請註冊集體商標也提上議事日程,會員微信群裡大家集思廣益,為商標命名。

  開始也有會員們嘀咕,註冊商標要幾萬元,對自己有什麼好處。經過細緻的工作,大家有了共識,統一商標才能讓龍鬥楊梅朝著真正的“金字招牌”發展。“有了商標,我們就統一升級包裝,授權使用集體商標,會員的楊梅全部打上二維碼,也考慮建立可追溯制度,把控好品質,讓龍鬥楊梅真正物有所值。”田榮說,已經接到消息,村裡申請的“龍鬥”和“龍馬”兩件集體商標初審已過,即將進入初審公告程序。

  在春暖社工牽線搭橋下,邵武一酒廠利用龍斗的楊梅做楊梅酒實驗。“延伸加工產業鏈,也在我們的未來規劃中。”楊梅產業協會秘書長吳亮亮說道。

  楊梅產業協會還帶動了龍斗的另一個產業的轉型,那就是以沙地蘿蔔為代表的蔬菜種植。與楊梅類似,“單打獨鬥”的蔬菜同樣存在銷售難,特別是村裡的老人反映,收入非常不穩定。

  春暖社工和村中種植大戶進行了交流,確立了近期以成立合作社為重點的發展思路。很快,龍鬥村龍馬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以有種菜條件、種菜能力的農戶和貧困戶為主要社員,還吸引了一位蔬菜批發商加入,村裡老黨員李垂永當選社長。

  李垂永表示:“現在意識到打品牌是趨勢,產品好,要想價格好,必須抱團發展。”

  如今,社員們只需要將蔬菜送到邵武市蔬菜批發市場9號店,老闆就會按市場較好的價格給農戶現金結算,前後不超過半個小時。高峰期農戶每天總收入可達3萬餘元,有力破解了販賣難以及被商販壓價的難題。

  推動善治 留下帶不走的戰鬥隊

  從進駐龍鬥村開始,春暖社工通過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改善人居環境、培育文明風尚等入手,讓鄉風文明的浩蕩春風吹拂村子的每一個角落。

  社工們在龍鬥村舉辦德孝節,海選出好婆婆、好兒媳、好丈夫、好妻子、好兒子、好女婿、好夫妻;為金婚夫婦慶祝,為90歲以上老壽星過生日,從而引導村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

  社工們還促成了100多名邵武城區家長、孩子來到龍鬥,為村裡的圖書室捐贈圖書,舉行“百人誦讀經典”活動,共同體驗鄉村農耕文化。城鄉互動為群眾送上豐盛的文化大餐。

  農村老年人協會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龍鬥村目前有300餘位老年人,為了更好地調動龍鬥村老年人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春暖社工把龍鬥村老年人協會作為重要的社會組織來孵化和培育。 目前,龍鬥村老年人協會發揮出了獨特的引領作用,他們活躍在移風易俗、環境整治、保持社會穩定、調節涉老糾紛和關心下一代等鄉村治理一線。

  龍鬥村志願者協會是春暖社工孵化培育的另一支隊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志願者協會會員自發參與到守卡、勸導等各項工作中。會長危愛雲告訴記者,協會50多名志願者手提喇叭進行勸導、張貼標語、發放傳單等各項工作,成為黨員幹部的重要補充力量,很多村民見狀自發煮麵條、水餃等“愛心餐”,送到各個值守卡點。

  水北鎮民政辦主任劉輝燦表示,社工的加入,給鄉村帶來可喜變化,並逐漸成為解決鄉村治理難題、豐富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力量。“他們作為橋樑,為龍鬥引入了以前接觸不到的好資源;作為紐帶,很好地密切了黨委政府與群眾的關係;作為播種機,為龍鬥培育了好幾個村民自組織。村民自組織是帶不走的生力軍,留下了鄉村振興的種子,播撒了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