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與孩子真正實現良好教育的前提,是父母要先尊重孩子

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從自己的父母那裡聽說過,又或是現在已為人父母的各位家長們,也在教育孩子想要起到勸導作用時說過這樣的話。

很明顯,"為了你好"這句話,從來都不是一句陳述句那麼簡單,這是一句威脅和恐嚇,甚至可以說是架在孩子脖子上的一把血淋淋的刀!


《狗十三》:與孩子真正實現良好教育的前提,是父母要先尊重孩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在教育方面的理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在當下,越來越重視對個體人的尊重,父母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者的存在。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雖然也努力的將自己和孩子擺在一個水平上,但是卻弄錯了這裡的平衡點究竟講的是什麼。

和孩子在同一個水平上,本應該講的是從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尊重孩子的獨立性來有所體現。可是一些家長卻是會錯了意,只是單純的以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或者是沒有考慮其能力方面存在的薄弱,以大人的標準對孩子的提出要求。

這樣的錯誤理解導致對孩子沒有盡到應有的尊重,親子關係在不知不覺間就出現了隔閡。

關鍵就是,家長們還不以為意,甚至並沒有意識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而今天,我們就從一部電影出發,以電影情節中相似的含義進行對孩子獨立人格表以尊重的重要性。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作《狗十三》,電影的故事圍繞一個13歲少女李玩的心路歷程展開,那是一段洶湧又無奈的成長之路,同時也是告訴各位家長——與孩子真正實現良好教育的前提,是父母要先尊重孩子。

一:看不懂《狗十三》的人是幸福的

曾有網友在觀影評論中說:"如果看《狗十三》的時候你沒哭,那恭喜你——你擁有一個陽光幸福的成長期。"

看不懂《狗十三》的人是幸福的,我覺得這句話說得也沒錯。


《狗十三》:與孩子真正實現良好教育的前提,是父母要先尊重孩子

在被禁幾年後,經過了無數次的刪刪減減,《狗十三》終於得以上映,並且拿下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特別推薦"獎,導演曹保平感言:"謝謝他們能夠讀懂一箇中國的成長的故事"。

一部電影被禁止放映,很多人腦海裡產生的第一個想法肯定是這部電影很"爛"或者很糟糕,可能是觸及了某些人性的底線和原則,所以才會被禁。

但作為看過的觀眾,可以很肯定的說,這部電影被禁背後最為致命的原因,不是電影不好,恰恰相反,是因為拍的"太好"了、太過真實了。

然後,一但真實,也就殘酷了,勢必挑戰某些人的神經。

《狗十三》講述的是更加真實的生活,而往往真實便代表著痛苦。

談及拍攝《狗十三》的初衷,曹保平坦言:"沒人注意到我們是在什麼時候突然長大,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是很殘酷的,我想讓大家回頭看看這一天。"

這部影片所反映的社會現象是,揭露父權思維下的家庭教育模式,批判中國式家長習慣將孩子雕刻成為自己所期望的那樣,挑戰了傳統意義上的圓滑、世故和成熟的定義!


《狗十三》:與孩子真正實現良好教育的前提,是父母要先尊重孩子

實則體現了創作者斬釘截鐵的態度———當青春遭到踐踏,剩下的就只有一句髒話而已。

與同時期有關青春懵懂的愛情文藝片不同,《狗十三》的故事情節避開了沉湎愛情,講述少女李玩以成熟敏感的心思看待情感與人際關係,又以稚嫩抗拒的心態對待成人世界,卻被愛綁架,被迫馴化,提前成年。

看不懂的人是幸福的,而同樣,看懂的人,那段回憶也會被再次提起,陷入再次的悲傷和無奈中。

二:李玩的成長

《狗十三》電影中的主角是一位12歲的女孩李玩,她的父母離異,父親醉心於工作,並且在外面有了自己新的家庭,李玩一直在跟隨爺爺奶奶生活。

李玩的爺爺奶奶是傳統的老人,雖然寵愛著李玩,卻也有著"重男輕女"的思想。就連李玩這個名字都是爺爺隨便起的,等到孫子出生的時候,對於起名字這件事卻一再猶豫。

而李玩的成長環境,也是十分的令人感到壓抑。

不僅被後媽嫌棄著,就連唯一能依賴的親生父親,也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打著"一切都是為你好"的觀念用父權去支配著李玩的行為舉止。


《狗十三》:與孩子真正實現良好教育的前提,是父母要先尊重孩子

對牛奶過敏的李玩,因為父親的"為了你好"而無奈的選擇吞嚥下牛奶,但又抵抗不了生理反應而反嘔一地。

明明知曉李玩在物理上有著過人的成績,卻因為自己覺得英語更好,脅迫其改報了英語學習小組。

看到李玩喝酒,以小孩子喝酒不好對其進行毒打,卻在外應酬時,出於好面子而脅迫李玩學會"敬酒"。

面對這樣的支配試教育,李玩也有過反抗,可是在一次次無果後,她選擇了放棄,學會了乖巧,終於成為了那"懂事"的孩子,在父母眼中,也是終於"長大了"。

而看著孩子這樣的乖順的表現,父親展露出欣慰的微笑,又是一臉自豪的模樣,不得不說,這是多麼的諷刺!

我曾看過這樣一句話:"有的時候,"懂事"並不是褒義詞。"

經受著父母的壓迫和控制變得聽話的孩子,成長時並沒有蔚來遼闊的天空,而是被禁錮在鳥籠裡的金絲雀。

三:尊重孩子是良好教育的前提

對於《狗十三》這部電影中李玩父親的做法以及李玩的"蛻變",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看法,但是不可置否,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庭多多少少有著相似的影子。


《狗十三》:與孩子真正實現良好教育的前提,是父母要先尊重孩子

尊重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道德關係。

心理學家認為:追求受尊重,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是每個正常人的普遍心理需要,也是一個人奮發進取、積極向上,實現自我價值的內驅力。家長尊重孩子,對其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積極的鼓勵作用。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並從中受益,藉此得到心靈的滋養,發展出獨立的人格,養成良好的性格品質與行為習慣。

同時,也有利於減少親子矛盾,營造和諧的親子關係與家庭氛圍

可是許多家長認為,好的教育就是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劃去一步一步執行,只有這樣才能減少風險,對孩子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這滿足了家長們的需求,但是孩子呢?是否考慮過孩子的感受。

作為家長,我當然也希望孩子是聽話懂事的,但是我並不認為一定要以支配試的教育,去脅迫孩子壓抑自我內心的想法。

在我看來,與孩子真正實現良好教育的前提,是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

四:如何滿足孩子的被尊重感?

總是有家長抱怨說孩子叛逆,不聽話,總是和家長對著幹。

但是詢問下來,十有八九都是在選擇問題上存在分歧。

這就是溝通理解上存在疏忽,孩子雖然是在判斷能力上存在薄弱之處,也是因此對我們大人的也是存在依賴感的,但是如果一味的對其進行強制性要求,孩子自然不會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有的時候家長也不會理解孩子的想法,所以不能從根本上起到良好的勸導作用。

所以說,想要取得教育目的,就要先學會尊重孩子,當孩子獲得了被尊重感,往往也能更順利的接受我們家長的建議和方法。


《狗十三》:與孩子真正實現良好教育的前提,是父母要先尊重孩子

而尊重也不僅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而是應該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過小細節讓孩子更加真切的體會到家長們的尊重:

· 在做出一些決定的時候,尤其是涉及到孩子自己的事情時,先問問孩子的意見

·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件決定中,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也是家中一份子,提高孩子歸屬感

· 當孩子做出一些決定的時候,不要急著否定孩子,給予孩子機會讓他們嘗試

· 作家長的犯錯時,不要因為顧忌面子而選擇逃避責任,而是真誠的向孩子進行道歉

· 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多和孩子進行交流互動,瞭解對方的想法,增加理解。

相信家長銘記這幾點,多實施運用在生活中,一定可以提高親子之間的親密度,在教育上,孩子也會更加的理解父母的做法,幫助減少家長們在教育中遇到的阻礙。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