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狀細胞癌:潛伏的殺手,常見卻易被忽視


鱗狀細胞癌:潛伏的殺手,常見卻易被忽視

2020年1月16日,趙忠祥因癌症去世。這一天,也是他78歲的生日。

趙忠祥的兒子趙方第一時間在媒體確認,但是隻說是癌症。並沒有說是什麼腫瘤導致。隨後,中國青年網官方賬號 “青峰俠”報道:“趙忠祥是在去年12月因腿部不適前往世紀壇醫院就醫。醫院診斷髮現,趙忠祥患有鱗狀細胞癌,並已擴散。

又據新京報報道,“ 三年前趙忠祥有過一個腫瘤,當時他去醫院檢查了並且做了穿刺,結果是良性。之後,趙忠祥因為覺得穿刺特別不舒服,結果又是良性,所以後來他連續三年都拒絕體檢。從去年開始趙忠祥突然消瘦,然後腿又開始腫了。在這種情況下,趙忠祥的愛人勸他去醫院看看,一去看就被摁在那兒了,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五臟六腑了。”

還有一個消息,來自紅星新聞對魏明倫的採訪。在這個採訪中,魏明倫說趙忠祥是肺癌。

消息很混亂,趙忠祥到底是什麼癌症?

一時眾說紛紜,但初步的結果大致可以推導到是肺鱗狀細胞癌。

(以上信息來自鳳凰網)

我們為趙忠祥的突然離去感到惋惜,但也不需要對鱗狀細胞癌談虎色變。



鱗狀細胞癌是什麼

鱗狀上皮與鱗狀細胞

鱗狀上皮細胞是一種上皮組織,這是襯貼或遮蓋在其他機構上的一種關鍵構造,具備維護、消化吸收、代謝、代謝的作用。

鱗狀上皮細胞在一切正常的生理學部位不是具備不良影響的,假如不在應當出現鱗狀上皮細胞的機構間出現了鱗狀上皮細胞化,則是這種基因變異改變。


鱗狀細胞癌:潛伏的殺手,常見卻易被忽視


鱗狀細胞癌:潛伏的殺手,常見卻易被忽視


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是指鱗狀上皮來源的一種惡性腫瘤,是一類腫瘤的總稱,含發生於鱗狀上皮覆蓋組織器官的多種癌變,多見於皮膚、口腔、食管、子宮頸、陰道等有鱗狀上皮覆蓋的部位,亦可見於支氣管、膀胱、腎盂等處。

鱗癌在外觀上常呈菜花狀,有時癌組織發生壞死而脫落形成潰瘍,產生惡性臭味,若癌細胞向深層發展則形成侵襲性生長。癌細胞也可向遠處轉移,形成繼發腫瘤。

皮膚鱗狀細胞癌早期是紅色硬結,以後發展成疣狀損害、浸潤,常有潰瘍、膿性分泌物、臭味,見於顳、前額及下口唇。

這麼說還是十分抽象,但下面這些數據告訴我們,鱗狀細胞癌其實十分常見,許多我們耳熟的病症其實都可能屬於鱗狀細胞癌——

肺鱗狀細胞癌 佔所有肺癌患者的30%-50%

食管鱗狀細胞癌 佔食道癌發病率90%以上

口腔頜面部鱗狀細胞癌 約佔頜面部惡性腫瘤的58.6%,多發於高齡人群

眼瞼鱗癌 常見的眼瞼上皮惡性腫瘤之一

宮頸癌 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來自百科醫典)

甚至許多被我們所忽略的常見現象,也是鱗狀細胞癌的徵兆。

許多看似普通的症狀

元兇竟然是它

智齒疼痛?

2014年,浙江杭州的龔先生右側下牙感到腫脹疼痛,起初他並沒有在意,以為只是智齒在作怪,便一忍再忍。四個月後,右邊的臉腫的像雞蛋一樣,就醫後才發現原來是口腔鱗狀細胞癌!

吞嚥困難?

2015年,浙江杭州一名自詡“吃貨”的女士突然發現自己吃不下東西了,吞嚥越來越困難,在醫院做了各項檢查後診斷為中分化鱗狀細胞癌。

該病症的發展途徑常常先是難以嚥下乾的食物,繼而是半流質食物,最後水和唾液也難以嚥下。幸好這位女士發現得較早,在腫瘤外侵不明顯時及時進行了手術。

老年斑突變?

60多歲的河北邯鄲吳女士兩頰出現黃褐斑,最開始,她認為這只是普通的老年斑而已。但幾年過後,老年斑突然開始發生變化:高出皮膚,滲出液體,甚至呈糜爛狀……到醫院就診後診斷為鱗狀細胞癌,儘快進行了病變組織切除,成功治癒。

小小腫塊?

2005年,張大爺刮鬍子刮到鬢角時發現下頜角後面赫然一個包塊,約圍棋子大,既不紅又不痛。張大爺並未在意,但其女兒身為一名醫生以極高的敏感度發現了異常,及時帶父親就診,發現是一個蠶豆大,淡紅色,貌似菜花狀的突出物,經切片檢查診斷為鼻咽部鱗狀細胞癌。

白色“舌苔”?

52歲的瓊女士發現舌頭右邊有一個指甲大小的白斑,不出血,不疼痛,也並未影響舌頭的活動,由於一時疏忽以為沒事便沒有進行活組織檢查。

時隔兩年後,白斑開始出血、變紅,聲音也發生變化,脖子右側出現腫塊,經檢查證實為舌部的鱗狀細胞癌。該女士十分悔恨當初過於輕心,錯過了可能根治的機會。

咬到舌頭?

80多歲的陳奶奶總是一不小心就咬到舌頭,也沒在意。誰知道過了一段時間後,老人開始覺得舌根疼痛不適,照鏡子看到舌右緣有腫物,表面還有潰瘍,進食時疼痛明顯,到醫院一檢查,確診為舌鱗狀細胞癌頜下淋巴結轉移。

牙周病&hpv?

最新的研究發現,持續性的牙周病(包括牙齦炎、牙周炎)與人乳頭瘤病毒(HPV)相互協作共同促進頭頸癌的發生。

紐約大學Tezal教授主持的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發現,HPV感染的頭頸癌患者比沒有HPV感染的患者更易發生牙周炎。於是Tezal教授指出,牙周病是比較容易發現口腔疾病,醫生髮現牙周病可以預測該患者可能有較高的HPV感染風險。

如何及時排查和減少風險

良性不等於百分百安全

據新京報報道,“三年前趙忠祥有過一個腫瘤,當時他去醫院檢查並且做了穿刺,結果是良性。之後,趙忠祥因為覺得的穿刺特別不舒服,結果又是良性,所以後來他連續三年都拒絕體檢。”如果趙忠祥三年前就發現是鱗狀細胞癌,但在穿刺檢查後就沒有進行該做的治療和檢查,那簡直是太可惜了!

如果進行必要的手術或者其他局部治療,鱗狀細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 95%以上。但是,如果不治療,鱗狀細胞癌確實會轉移到其他組織和器官。

說一個癌症是良性的,並不意味著什麼治療、檢查都不用做。只有在接受該做的治療之後,才沒有太大的危險。

警惕小病和變化

牙齦痛?軟顎痛?頜骨痛?不要將它們簡單解釋為小病或者上火,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應提高警惕,每半年到醫院進行一次口腔檢查為好,並且最好能夠養成定期洗牙(半年到一年一次)的習慣。

當你的身體出現白斑、腫塊等異常時,不要因為沒有引起疼痛,沒有出血便忽視這些異常,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才能更加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