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落实433重点工作丨两当县:戮力念好致富经 让富民产业“遍地开花”

近年来,两当县把产业培育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的强力后盾,在做大做优富民产业的过程中,立足资源禀赋、结合各乡镇地域特点扩大核桃、花椒、中华蜂等传统产业规模,拓宽了群众增收门路。

四月是万物生长之际,全县上下抢抓有限农时,开展各项农事耕作,两当大地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耕景象。


时下,是核桃树高接换优的最佳季节。在西坡镇、站儿巷镇的田间地头,县自然资源局技术人员正带领镇村干部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员们,全面开展核桃树高接换优工作,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为抓住有利时机,推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核桃树高接换优工作,并对现场群众开展了嫁接技术及后期管护培训,确保嫁接一棵、成活一棵、见效一棵。

高接换优过程中,技术员们从树苗截干、接穗选择,到嫁接部位选取、裹薄膜、套塑料袋,都认真细致、细心作业,确保每棵嫁接都达到高标准、高质量。同时,还认真向现场群众讲解嫁接技术及后期管护知识。


两当县把产业富民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力抓手,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新路径,因地制宜推广发展中华蜂养殖。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站儿巷镇中华蜂养殖大片区的要求,站儿巷镇鼓励发展中华蜂方箱科学养殖,把科学养殖嫁接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增加养殖效益,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小庭院大规模”、“农业+旅游”(冯河)、“农业+科技”(秦南公司)“一一二三”的中华蜂养殖发展模式,让农户在青山绿水间享受生活,增收致富。


站儿巷镇积极组织养殖大户和托管代养负责人参加各级中蜂养殖技术培训,同时邀请养蜂技术人员深入各村中蜂养殖基地对日常管理技术、活框饲养技术、春繁强群技术、蜂群治螨技术、蜜蜂越冬技术等进行现场培训,培养村级中蜂养殖技术员,增加养殖户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提高蜂群的成活率与繁殖率,着力推进养蜂产业化发展。

当下正是春种好时节,左家乡的各个中药材种植基地也早已热闹了起来,村民们正抢抓农时,翻地、施肥、种籽……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奏响了春天的乐章,播下“希望 ”的种子。

为解决中药材种植难题,左家乡党委突出支部引领示范作用,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举办返乡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同外出务工人员交流,组织农户外出观摩学习。同时引进企业,在左家村、大庄村分别建设王陵中药材观光示范园和大庄村中药材示范点,引领农户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通过支部引领,让党员和群众在产业链上一起发展生产,有力维护了种植户的经济利益,让党员和群众坚定了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信心,将有效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在左家乡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在两当县农业特色产业奖补政策的扶持引导下,鱼池乡依托地理资源优势,结合村情户情实际,切实做强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效益最大化。

为抢抓春季花椒树管护最佳时机,切实提升花椒质量和经济效益,连日来,两当县鱼池乡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组织动员乡村干部及党员,扎实开展花椒树综合管护,全面掀起春季花椒树综合管护新热潮。

鱼池乡充分调动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重点打造“党支部+集体经济+党员”的经济体制模式,实现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集体经济做支撑、贫困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新局面。鱼池乡在产业发展中为群众指引方向,明确道路,带领群众在产业上获得经济效益,稳定脱贫奔小康。

云屏镇积极探索农村发展新路径,以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为切入点,让产业发展烙上“红色印记”,通过产业发展让群众见实效得实惠,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在云屏镇元山村的100亩丹皮种植园内,群众分片忙碌在田地里。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生产工作,云屏镇对2020年农业种植重点项目确定了分工包抓人员,指导农业项目有序开展。同时结合全镇旅游乡镇建设实际,2020年云屏镇坚持农业重点项目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的方式,在街道、村打造135亩的黄花种植采摘园,在元山村种植100亩丹皮,通过农旅结合,着力提升旅游品牌吸引力、农特产品销售值,带动更多的群众加入农旅融合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监制:李建辉 责编:叶永宏 审核:马 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