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机巡中心的各种“秘密武器”

日前,“2019年中国电力无人机智能运维技术高峰论坛”在广州军区珠江宾馆盛大开幕,深入研讨电力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成都纵横携CW-30LiDAR、CW-007亮相本次论坛。


广东电网机巡中心的各种“秘密武器”

在论坛的技术沙龙中,成都纵横负责JoLiDAR的技术总监娟姐,分享了“固定翼+激光雷达”在电力上的技术应用与未来发展。

广东电网机巡作业中心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首个省级机巡专业中心机构,也是“固定翼+激光雷达”应用的先驱。

2018年,CCTV-1的五一特别节目《相聚中国节·我奋斗我幸福》上,机巡中心团队接受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的访谈,向全国观众展现了电力劳动者的科技创新成就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今天,借着此次大会,小编也来聊一聊广东电网机巡中心的各种“秘密武器”。


01

做了什么?

科技创新成就


☆广东电网率先实现输配电(即输电、变电、配电)机巡线全覆盖,年作业量超13万公里,其中无人机巡视占85%,作业量全球第一,综合效率提升了2.6倍。

☆广东电网目前拥有7000多架无人机,除了多旋翼无人机占多数外,还有几十架成都纵横的大鹏系列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大鹏无人机主要负责远距离、大范围的通道巡检,关注树障、险情等设备之外的东西;而多旋翼无人机多用于配网的巡检,以及点对点查找故障点。

广东电网机巡中心的各种“秘密武器”

☆广东电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机巡数据专业分析管理平台,并建成3.6万公里的“数字化通道”,覆盖主网一半以上,实现了设备状态可测量、可分析、可预判。

☆广东电网研发的无人机自动驾驶系统,通过云端服务器精确规划无人机巡视轨迹,发送至现场作业无人机,实现对输电设备的高精度自动巡视,并实现实时缺陷分析。

☆广东电网已完成从人巡到机巡、从有人机为主到无人机为主、从人工遥控到自动驾驶的转变,推动机巡作业技术的迭代式发展,使得机巡作业更加安全,门槛不断降低,规模不断扩大。

02

如何做出如此成绩?

这是大家最想知道的事。


地理位置因素:广东省位于珠三角地区,保供电工作任务重、责任大。

客观因素:在成本压缩、运维数量增加的同时,运维人员却在逐年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巡检就成了发展的必然方向。

主观因素:人的因素在这里成为了关键。在重要技术改革、重点行动方面,广东电网机巡中心领导敢拍板,不怕问责。

敢于技术创新:在无人机巡检作业上取得两次重大突破。

广东电网机巡中心的各种“秘密武器”

CW-30LiDAR飞前准备中

03

两次突破

这不仅是技术的问题,还是工程的问题。

广东电网机巡中心的各种“秘密武器”

CW-30LiDAR后期成果图

2016年,广东电网机巡中心想提高输电线路航测的精度,把2-3米的误差缩小到1米。因为大鹏无人机的优越性能,机巡中心和成都纵横联合寻找解决方案,从飞行方式、飞行航线、飞行间距、相机的角度等多个方面反复验证,还要考虑后期的图像处理问题,要有一定的时效性。这样一来,多拼相机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了。

刘高告诉小编,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傻飞”,在十多个参数间反复权衡验证,最终确定了通用的航测标准,具有极高的容错率。

这是第一次在工程上的突破,即搭载光学相机模块的无人机,在电力巡检任务中的可靠应用,这意味着大鹏无人机可以在工程难度很大的项目中,以最佳经济时速完成安全可靠的飞行,提供高质量的航测数据。

广东电网机巡中心的各种“秘密武器”

CW-20大鹏无人机进行电力巡检

第二次则是在的技术上突破。

2018年初,广东电网进行大范围自动巡检技术的研究,对数据采集、航线规划、精度验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翼激光雷达系统开始成为主流趋势。

这次广东电网也是和成都纵横合作,经过大量验证,推出了高精度免像控航测解决方案,其中CW-30搭载激光雷达应用于电力巡检作业,可以高效解决大面积复杂地形测绘,激光点云与正射影像同步获取,快速生成原始点云、真彩点云、高精度 DEM/DSM/ DOM/DLG 成果,激光点云数据与正射影像高精度配准。

广东电网机巡中心的各种“秘密武器”

CW-30LiDAR效率高、精度高,性价比更高~

广东电网在智能巡检领域走在了前列,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领跑者和核心技术的输出者。举个例子,2018年台风“天鸽”过境,广东电网机巡作业中心出动7架次直升机、136架次无人机,20小时内完成1200公里线路的灾情勘察,为后续抢修提供了精准的灾情数据分布图,为全面恢复对澳供电抢到了时间。

成都纵横致力于推动智能巡检的技术迭代,继续加强与电网的合作,深入研究无人机在电网线路巡线中的技术应用,为国家的电网建设贡献大鹏力量。

未来,我们期待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