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網機巡中心的各種“祕密武器”

日前,“2019年中國電力無人機智能運維技術高峰論壇”在廣州軍區珠江賓館盛大開幕,深入研討電力無人機智能巡檢技術。成都縱橫攜CW-30LiDAR、CW-007亮相本次論壇。


廣東電網機巡中心的各種“秘密武器”

在論壇的技術沙龍中,成都縱橫負責JoLiDAR的技術總監娟姐,分享了“固定翼+激光雷達”在電力上的技術應用與未來發展。

廣東電網機巡作業中心成立於2015年,是國內首個省級機巡專業中心機構,也是“固定翼+激光雷達”應用的先驅。

2018年,CCTV-1的五一特別節目《相聚中國節·我奮鬥我幸福》上,機巡中心團隊接受了著名主持人撒貝寧的訪談,向全國觀眾展現了電力勞動者的科技創新成就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今天,藉著此次大會,小編也來聊一聊廣東電網機巡中心的各種“秘密武器”。


01

做了什麼?

科技創新成就


☆廣東電網率先實現輸配電(即輸電、變電、配電)機巡線全覆蓋,年作業量超13萬公里,其中無人機巡視佔85%,作業量全球第一,綜合效率提升了2.6倍。

☆廣東電網目前擁有7000多架無人機,除了多旋翼無人機佔多數外,還有幾十架成都縱橫的大鵬系列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大鵬無人機主要負責遠距離、大範圍的通道巡檢,關注樹障、險情等設備之外的東西;而多旋翼無人機多用於配網的巡檢,以及點對點查找故障點。

廣東電網機巡中心的各種“秘密武器”

☆廣東電網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機巡數據專業分析管理平臺,並建成3.6萬公里的“數字化通道”,覆蓋主網一半以上,實現了設備狀態可測量、可分析、可預判。

☆廣東電網研發的無人機自動駕駛系統,通過雲端服務器精確規劃無人機巡視軌跡,發送至現場作業無人機,實現對輸電設備的高精度自動巡視,並實現實時缺陷分析。

☆廣東電網已完成從人巡到機巡、從有人機為主到無人機為主、從人工遙控到自動駕駛的轉變,推動機巡作業技術的迭代式發展,使得機巡作業更加安全,門檻不斷降低,規模不斷擴大。

02

如何做出如此成績?

這是大家最想知道的事。


地理位置因素:廣東省位於珠三角地區,保供電工作任務重、責任大。

客觀因素:在成本壓縮、運維數量增加的同時,運維人員卻在逐年減少。在這種情況下,智能巡檢就成了發展的必然方向。

主觀因素:人的因素在這裡成為了關鍵。在重要技術改革、重點行動方面,廣東電網機巡中心領導敢拍板,不怕問責。

敢於技術創新:在無人機巡檢作業上取得兩次重大突破。

廣東電網機巡中心的各種“秘密武器”

CW-30LiDAR飛前準備中

03

兩次突破

這不僅是技術的問題,還是工程的問題。

廣東電網機巡中心的各種“秘密武器”

CW-30LiDAR後期成果圖

2016年,廣東電網機巡中心想提高輸電線路航測的精度,把2-3米的誤差縮小到1米。因為大鵬無人機的優越性能,機巡中心和成都縱橫聯合尋找解決方案,從飛行方式、飛行航線、飛行間距、相機的角度等多個方面反覆驗證,還要考慮後期的圖像處理問題,要有一定的時效性。這樣一來,多拼相機就不在考慮範圍內了。

劉高告訴小編,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傻飛”,在十多個參數間反覆權衡驗證,最終確定了通用的航測標準,具有極高的容錯率。

這是第一次在工程上的突破,即搭載光學相機模塊的無人機,在電力巡檢任務中的可靠應用,這意味著大鵬無人機可以在工程難度很大的項目中,以最佳經濟時速完成安全可靠的飛行,提供高質量的航測數據。

廣東電網機巡中心的各種“秘密武器”

CW-20大鵬無人機進行電力巡檢

第二次則是在的技術上突破。

2018年初,廣東電網進行大範圍自動巡檢技術的研究,對數據採集、航線規劃、精度驗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翼激光雷達系統開始成為主流趨勢。

這次廣東電網也是和成都縱橫合作,經過大量驗證,推出了高精度免像控航測解決方案,其中CW-30搭載激光雷達應用於電力巡檢作業,可以高效解決大面積複雜地形測繪,激光點雲與正射影像同步獲取,快速生成原始點雲、真彩點雲、高精度 DEM/DSM/ DOM/DLG 成果,激光點雲數據與正射影像高精度配準。

廣東電網機巡中心的各種“秘密武器”

CW-30LiDAR效率高、精度高,性價比更高~

廣東電網在智能巡檢領域走在了前列,已然成為行業發展的領跑者和核心技術的輸出者。舉個例子,2018年臺風“天鴿”過境,廣東電網機巡作業中心出動7架次直升機、136架次無人機,20小時內完成1200公里線路的災情勘察,為後續搶修提供了精準的災情數據分佈圖,為全面恢復對澳供電搶到了時間。

成都縱橫致力於推動智能巡檢的技術迭代,繼續加強與電網的合作,深入研究無人機在電網線路巡線中的技術應用,為國家的電網建設貢獻大鵬力量。

未來,我們期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