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薇到尚雯婕,“回忆杀”为什么很尴尬?

从赵薇到尚雯婕,“回忆杀”为什么很尴尬?


01


去年追《演员请就位》的时候,有一期赵薇组的两个年轻女演员,排的是《还珠格格》里的一段剧,于是节目组趁势搞了一波“回忆杀”,请来了柳青柳红。

说实话,那一小段我看出赵薇明显很尴尬。

先是陈凯歌做了铺垫,让两个年轻演员加演一段报仇的戏,然后转身向旁边的赵薇说,这段还得赵薇来一遍。

赵薇的反应是什么呢?


捂脸,然后说了一大串“别别别别别”。


从赵薇到尚雯婕,“回忆杀”为什么很尴尬?


然后主持人沙溢说,“就这一句台词,让我们感受一下,当年小燕子的风采”,带着点恳求的意味了。

赵薇依然是拒绝的,直接摆手说“别别别”,尴尬都快溢出屏幕了。


再然后张铁林下来救场,说“我陪你了,来,赵薇”。

赵薇直接趴桌子上了,拒绝拒绝还是拒绝。


张铁林当然很聪明,他知道节目组这么安排,其实对赵薇来说是挺尬的。为什么呢?你想啊,让人站起来表演,那是年长者对年幼者,资历老的对资历轻的人,才能顺理成章做的事。赵薇在这个节目上的身份是什么呢?她是和陈凯歌李少红平起平坐的导演啊。

所以这一处的尴尬在这里,身份地位的不匹配。


张铁林就圆个场,让赵薇站起来,然后说“我替你说了,我小燕子回来了,柳青柳红,上。”

然后音乐响起,柳青柳红的演员上场了。


赵薇反应过来,啊,原来是这么个梗,连说了好几句“太可怕”了。


从赵薇到尚雯婕,“回忆杀”为什么很尴尬?

从赵薇到尚雯婕,“回忆杀”为什么很尴尬?


赵薇当然也很聪明,情商很高,上台之后,她很配合地补了一句,“我现在说,我小燕子回来了,柳青柳红,上”,让现场的气氛很是欢乐。

他们确实二十年没见了,看得出来私下也没有联系。

柳红的饰演者陈莹说,“虽然二十年没有见,但是见到总是那么亲切,因为我们的青春,最美好的那一刻,留在了二十年前。”


从赵薇到尚雯婕,“回忆杀”为什么很尴尬?


这话说得很合时宜,也是“回忆杀”最想要的效果,但也看得出来,赵薇根本无法跟她共情。


对于赵薇来说,她的人生已经走得更远更远,做投资,做导演,她早已经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小燕子了,而对于陈莹来说,也许《还珠格格》柳红就是她的高光时刻。


这就是另一种尴尬,对于人生境遇不同的人来讲,他们对共同那段经历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人最喜欢回忆过去的辉煌呢?人生走下坡路的人。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的。


02


如果说“回忆杀”对于赵薇还只是尴尬,到了尚雯婕这里简直就是“车祸现场”了。

前段时间,《王牌对王牌》的节目组给尚雯婕准备了“一个小礼物”,然后配合着《想唱就唱》的音乐,06超女们出来了:许飞,厉娜,唐笑,韩真真。


从赵薇到尚雯婕,“回忆杀”为什么很尴尬?


你以为故人相见都是“执手相看泪眼”吗?不,也有可能是惊吓。

从出场来看,许飞就很明显是带着情绪的,很不情愿,拥抱尚雯婕的时候也很勉强。

尚雯婕先是表示了一下惊讶,然后一一拥抱,接着就抱头蹲在地上哭了。


从赵薇到尚雯婕,“回忆杀”为什么很尴尬?


到这里还是正常节奏的,但后面就简直是血雨腥风。


先是唐笑说,“其实我们内心很忐忑,不知道对她来说是惊喜还是惊吓。”

唐笑很精明,她笑着讲这些,态度是很温和的,但是话可不温和。到了许飞就直接揭穿,“你微博从来不回复我”,带着质问的感觉,“所以你为什么要把我们弄丢呢。”


从赵薇到尚雯婕,“回忆杀”为什么很尴尬?


因为很喜欢许飞的音乐,尤其那首《父亲写的散文诗》我曾在跑步的时候一遍遍单曲循环,所以即使她的火药味很浓,也不会影响我对她音乐的偏爱。


尚雯婕的表现呢,已经很配合节目组,想把气氛给圆回来,说自己并不经常看私信,但不跟大家聚会不代表自己不珍视那段回忆。


许飞的怒气,我觉得更大原因在于,对于这种表演姐妹情深的虚伪,很反感。后来她在微博也说,本来不想去的,请了第二次她才去,因为劳务费给了。


那么为什么收了钱不能按套路办事呢?为什么一定要戳破温情脉脉的虚假面纱?


其实还是由人的性情和价值观决定的,她还是没有办法做到对表演虚假情谊无动于衷,哪怕收了钱,也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这就是更尴尬的地方,超女选手和演员还不一样,演员是同事关系,超女比赛,那是赤裸裸的竞争对手啊。


竞争关系,加上性情和价值观的不合,在遇到许飞这样“较真”的性格,那就没有“回忆”,只有“杀”。


03


我是从来不参加同学会的。

我觉得光是想象一下就很尴尬了,多年不联系,大家的阅历和人生轨迹,早已经在不同的频道,仅仅因为十年二十年前同过窗,聚在一起除了聊回忆,真的没什么别的好聊啊。

而且这样的关系最容易滋生攀比和嫉妒心。

因为大家早年的起点是差不多的,你会暗暗和这些人较劲,会用很世俗主流的标准,把大家放在一个坐标体系里去衡量。而实际上,人和人之间是无法相互比较的,可是在那样的情境下,你就会忍不住去比较。


从赵薇到尚雯婕,“回忆杀”为什么很尴尬?


所以我也理解为什么节目组喜欢搞“回忆杀”,正是因为现实中不可能存在那样的感动和温情,我们才需要通过“造梦”去实现。

“回忆杀”本来就是造梦,如果嘉宾都按剧本走,都老老实实配合的话。


有意思的是,人类渴望一些自己无法实现的东西,比如永恒不变的情谊,比如患难与共的义气。这让我们感觉到温暖和坚固。


拥有这些温暖和坚固,才有更多力量去抵抗时间的残酷和人生本质的虚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