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做保險?還是在“作死”?“老司機”語重心長:長點心吧

是在做保險?還是在“作死”?“老司機”語重心長:長點心吧

我的口號是:多元化經營!一站式服務!為自己創造更多附加值!

我們做保險的人,可以說來自各行各業:有家庭主婦,有大學生;有經過商的,有打過工的;有退休賦閒的,也有在職兼職的......

儘管來路不同,但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不安於現狀,尋求自身價值的實現。

我們當中,還有一部分人有一個很“時髦”的特質——與時俱進。就是對新事物很感興趣,接受能力很強,尤其是“能賺錢”的項目。

本來,這應該是好現象,“想賺錢”也是大眾正常思維,但是,對有些人的做法“老司機”不敢苟同。

比如:以前有不少人做著保險的同時做保健品,做微商賣化妝品,還天天找周圍夥伴一起做,美其名曰:給客戶增加附加值服務。當然也有很多人找過我。我的表弟夫妻前年春節就專門來找我做“權健”,還誇了一通“火療”的神奇,鼓動我去天津聽課。就在今年也還有客戶找我,做什麼“婦女保健”項目,我也沒記住,當然我也都是婉拒,說“一生只做保險”。

為什麼拒絕呢?我是這樣想的

儘管說“給客戶創造附加值服務”聽起來有一定道理,說給客戶聽也是冠冕堂皇:我這裡不但能買到保險,還能提供更多對你有好處的、物美價廉的東西,“多元化經營,一站式服務”......

但是,實際上我們的核心目的,還是想利用做保險經營起來的客戶資源,利用客戶的信任,來為自己“創造附加值”。這個誰也不用否認,好多做保健品的人找到我,也是這麼說的。

即便我們的目的真的很“純真”,那麼,問題來了:

我們瞭解保健品、化妝品嗎?對質量有把握嗎?不怕傷到人脈嗎?況且,自己連“現金價值”都還沒弄明白,就忙著去研究保健品,不客氣地說:我很懷疑你的專業學習能力。

同時,我們給客戶有留下什麼印象呢?是“方便的多元化服務”,還是“朝三暮四不靠譜兒”,“削尖了腦袋搞投機”?——哦,我找你是買保險,條款都沒有給我講明白,又弄了一大堆保健品來,你想把我這裡所有可能的利潤都賺走嗎?

還有一點,就是如果我們做保健品、化妝品在先,做保險在後,是利用前者人脈來推銷保險,那麼,從質量把控方面可能會好一些,客戶接受度要強一些。最重要的是,保險是不會因質量問題傷及人脈的。

事實證明,當初我的決策是正確的。大家都記得“毒面膜”風波吧?2014年起我身邊就有人兼職做微商賣面膜,有一陣子朋友圈不刷保險刷面膜,不曬保單曬出貨單,曬收入。結果呢?一曝光全完了。貨砸在了手裡倒是小事,客戶傷不起啊!

還有“權健”,涉嫌傳銷和虛假廣告宣傳,今年也出事兒了,董事長束昱輝也被抓了。不知我表弟現在作何感想。

這是我對於所謂“搞多種經營”、“為客戶創造附加值服務”的看法。

還有的人是赤裸裸的投機——明知道是違法違規,坑人騙人的事情,也拿來讓周圍人、讓客戶“當成玩兒錢遊戲”去做。比如,前些年有網絡傳銷。有的人明知是傳銷,還要把鏈接發到朋友圈,發給客戶和周圍人。結果後邊好多人都虧錢了,熟人抱怨,陌生人罵街。這不知道這種人什麼思維,是“人尖子”還是“缺心眼兒”呢?

還有一種情況。我們經常發朋友圈宣傳保險,或者分享一些美文、趣事等等。但是,很多人是“無腦轉發”,尤其是宣傳保險類的文章,看到題目上“保險”倆字就轉發到朋友圈了。

殊不知,有些文章是那種可以加代理人頭像和聯繫方式功能的,你想替別人宣傳嗎?雖然我們自己的客戶聯繫別人的可能性很低,但是客戶怎麼想呢?是不是覺得你很“粗心”?不會表揚你“助人為樂”吧?

另外,有些文章是負能量十足的,有的甚至為了達到宣傳和動員別人買保險的目的,造謠歪曲事實。

比如,“某癌症女士苦求丈夫不要放棄治療,我不想死”,擴大宣傳人情冷漠,卻不顧人家內情和最終的結局;

再比如,“不買保險,憑什麼四處求捐?”,難道不買保險連向社會求助的基本人權都沒有了嗎?你這不是比“丈夫”更冷漠的人性嗎?

還有一篇抱怨“熟人不到你店裡來買東西”,把熟人貶低成了“自私自利”、“趨炎附勢”的小人。

對此,我忍不住針對性寫了好幾篇文章批駁。

試想,我們把這些文章發佈到朋友圈,客戶們會怎麼想?熟人們會怎麼想?要知道,我們在朋友圈發佈什麼樣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我們的“價值取向”、興趣愛好。

你想留給客戶什麼印象呢?怨天尤人還是積極向上?自私冷漠還是豁達博愛?我們不提倡虛偽,但最起碼要保持正義感吧?

因此說,無論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忘記自己的“保險身份”;無論有多大的利益誘惑,我們都要守住職業底線,把握好取捨。

長點心吧。

關注本號期待更多原創“乾貨”;覺得好別忘記分享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