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馬秋剛教授:養殖動物PK野生動物

疫情期間,北京畜牧獸醫學會的專家一直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開展及時的技術推廣和指導,為安全穩定的畜禽產品供應作出貢獻。

战“疫” | 对话马秋刚教授:养殖动物PK野生动物

馬秋剛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系主任、黨支部書記

北京畜牧獸醫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

馬老師,您好!請您給我們講一講,養殖動物和野生動物的產品哪一種更好呢?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物的充足、安全,是國家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安全保障更是直接關係到人民健康,社會和諧,國家穩定。

在原始社會,人民通過狩獵野生動物來獲得動物來源的食品,但是很難獲得,甚至需要冒著生命的危險,來源也不穩定,時有時無。狩獵獲得大豐收時也把部分野生動物圈養起來,調劑餘缺,就這樣逐漸學著養殖動物,並逐漸探索通過優化圈舍條件、飼料營養、繁育技術等進行動物的馴化,應該說從狩獵野生動物到馴養動物不僅提高了獲得肉蛋奶的效率,而且也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在馴養動物過程中不僅改變了動物的行為,實際上也是動物與環境、動物與人相互適應的過程。長期的適應,一方面使得人類的免疫系統對來源於動物的異源生物活性物質建立了正確的識別和免疫機制。另一方面,使得馴養動物體內微生物趨於穩定,馴養動物和人體表和體內的微生物區系一致性越來越高。這與長期生活的夫妻,體內微生物結構趨於一致是同樣道理。因此,馴養動物產品比野生動物產品更有安全保障。

战“疫” | 对话马秋刚教授:养殖动物PK野生动物

在我國,養殖動物產品的安全又是如何保障的呢?

集約化養殖是馴養動物技術方面的一次飛躍。動物育種技術通過有目的的選育創制了一大批滿足人類對數量和品質的需要的品種,大大改善了動物的生產潛力。集約化的環境減少了生產條件的不可控性,創造了適宜動物生長、繁殖的溫溼度等環境條件,特別是對幼齡動物成活率提高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飼料營養技術通過精準飼餵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改善了動物產品的品質。這些技術與生物防治、疫苗免疫、動物醫學技術方面的進步一起,為馴養動物的健康提供了保障。而健康的動物正是動物產品安全的保障。特別是我國政府近年來修訂完善了飼料衛生標準,今年又會全面禁止抗生素類生長促進劑在飼料中使用,並通過建立質量保障體系和監管體系,進一步保證了動物性產品安全。通過以上技術的集成,形成的集約化養殖技術,生產體系更為規範、質量安全更有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說,集約化養殖比粗放的散養動物生產的產品更為安全,更為健康。

新冠疫情的爆發,讓我們再一次審視我們人類和野生動物正確的相處方式,不吃野生動物不僅是對自然的保護,也是出於人類自身安全的需求。

讓我們通過我們的專業知識,多和家人、朋友介紹不吃野生動物的利害關係,宣傳集約化養殖動物產品的優勢,傳播正能量,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推動社會的共同進步。

推薦單位:北京畜牧獸醫學會

战“疫” | 对话马秋刚教授:养殖动物PK野生动物

北京畜牧獸醫學會成立於1954年,是國內畜牧獸醫領域最早成立的省級學會之一,是代表首都地區廣大畜牧獸醫科技工作者的學術團體。學會擁有多名院士,理事會成員百餘人,個人會員969人,團體會員單位31個,設有畜牧、獸醫兩個專業委員會和小動物、賽馬育乘兩個分會,均為畜牧獸醫領域的專家和科技工作者。

或許你想看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拒食野生動物,保障健康畜產品供應”的倡議書

戰“疫”|沈建忠院士:重思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之道戰“疫”|餐桌保衛戰

點擊科協頻道查“疫”專欄,

瞭解全國實時疫情,問診線上專家。

战“疫” | 对话马秋刚教授:养殖动物PK野生动物
战“疫” | 对话马秋刚教授:养殖动物PK野生动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