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封神漫談(三)——隴南社火遊藝系列之九十六


封神前後持續不到十分鐘,其程式比較簡單,用語純系先輩代代傳承,但因地域不同,其程式和用語各有千秋、異彩紛呈,可出發點都是一致的。姜子牙說一句,民眾應一聲,一直到說詞完了,最後連續發出 “嗷、嗷、嗷”三聲呼應,封神才徹底宣告結束。此時,人們歡呼雀躍,隨著社火隊的有序退場和四方觀眾的相繼離去,場地上響起了不絕於耳的三眼銃、花炮聲和鞭炮聲,緊接著村頭土炮也相繼被點響,一門門沖天而起,震耳欲聾。過去的土炮一般是二十四響或十二響,二十四響,代表著一年中的二十四節氣;十二響,代表著一年中的十二個月。近年來,除了個別村社仍沿用三眼銃和土炮外,大多數村社則全用花炮替代,以壯聲威,營造氣氛。

祭神祈福耍社火,是每個村民應承擔的公共“義務”。在 “娛神”和“酬神”名義下,也具有娛樂自我和娛樂觀眾的作用,但主要目的就是祈求眾神保佑一方風調雨順、人口清平,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人人衣食無憂、沒災沒難,都能過上太平盛世的好日子。單就仇池故地社火封神辭而言,特色凸顯,目的一目瞭然。

縱橫各類民俗文化現象,都與其民族特定的歷史和生存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並不孤立存在。仇池故地社火的形成和發展同樣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它雖有著全國各地社火的共性,但不乏一定的地域特色,尤其是先秦文化與仇池氐羌文化的孑遺以及多民族文化的碰撞滲入。因為,任何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不能割斷歷史,也不能拋開一定的地域,它有著“前因後果”的傳承關係。

仇池,不僅僅是秦先民發跡的故地,而且還是白馬人的家園,這是不爭的史實。秦人“在西戎,保西垂”,於西漢水上游慘淡經營數百年後,鐵蹄東擴,逐鹿中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中制政權。這裡,不去說言之鑿鑿的史料記載,也不去說歷代學者專家長期以來的研究成果,單就上世紀晩期以來科考隊對禮縣大堡子山一帶的幾番發掘和文物考古證實,就足以印證當地民俗事象與秦先民淵源頗深。小而言之,比如乞巧、說春、儺祭、迎喜神、鬧社火等民俗活動,傳承遞送,對後世民風民俗產生過較大影響,近些年來還相繼榮入國家、省、市級“非遺”名錄。再如,白馬人自商代就一直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滄海桑田,發展壯大之後,“多受中國封拜”,曾建立過前仇池國(南部地洛峪)和後仇池國(北部地西峪)政權。其間,“四方流人以仇池豐實,多往依之”。他們堅強不屈,數度崛起,統治基礎都是以具備軍事經驗和才幹的氐楊才俊為核心組成的,這“除了正確運用聯南制北策略外,主要還是靠自身實力”( 見《西北民族文獻與歷史研究·仇池氐族楊氏政權淺談》),在仇池國史上譜寫了不遜於十六國的壯麗輝煌的一頁,同時,也為隴南,也為中國乃至世界留下了地域文化,特別是白馬氐少數民族文化的千古絕唱。接下來,他們的後裔在隴南乃至四川境內還相繼又建立過“武都國”、“武興國”和“陰平國”等後期政權,再加上不斷同化和漢化的漫長歲月,其活動時期可謂不短。今天,仇池山周邊雖沒有白馬氐少數民族,但漢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仍是他們的後裔混血代,其遺俗和“活化石” 還真不少。之所以在此簡略交代一點先秦和白馬氐史實,其原因是社火中的封神實在與他們的風俗有關聯。(連載之三)

社火封神漫談(三)——隴南社火遊藝系列之九十六


社火封神漫談(三)——隴南社火遊藝系列之九十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