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儀式感的生活,究竟有多重要?

儀式感,生活的良藥。

1

昨天我去超市買東西,看到鄰居張阿姨,左手提著沉甸甸的蔬菜瓜果,

有白蘿蔔,大紅椒,綠豆芽,可是右手,卻拿了幾束鮮豔欲滴的薔薇花。

於是我跟她寒暄了幾句,然後誇她的花漂亮。

張阿姨說, 我是個家庭主婦,每天的生活,除了圍著柴米油鹽輪軸轉,就是困於雞毛蒜皮的小事中。

為自己買幾朵鮮花,是我疲憊生活外,最後的一點小驚喜,因為無論再忙再累,看到盛開的花朵,心裡就美滋滋的。

其實張阿姨家並不算富裕,不過是工薪階層。可她在買花這件事上,從來不會吝嗇。

她家常年沒有斷過鮮花,春天的牡丹,夏天的鳳仙,秋天的芙蓉,冬天的臘梅,在她家你隨處可聞到花香四溢。

而其他富的流油的阿姨卻一貫認為,有買花的錢,還不如拿去多買二兩肉,甚至拿去打牌輸了都值得。

她們的生活過得除了奢華,就不見真正的品質。

很多人都覺得張阿姨很假,家裡也不夠闊綽,卻有個如此不實用的習慣。

可是我卻覺得,這樣的習慣,其實是愛自己的表現,是悅己的體現,也是儀式感的表達。

其實大部分時候,我們缺的從來不是買花的錢,而是缺少那份審美的心。

鮮花也許不可以吃,不可以用,甚至只做私人的觀賞之用。

可是一個人除了在現實生活中百般算計,精簡,掂量以外,也不能忘了精神生活的追求。

有的人寧願大魚大肉的吃,大手大腳的買,也捨不得掏幾塊錢,哪怕買一盆水培綠蘿。

記得宮崎穆罕默德說過:“假如你有兩塊麵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

在生活中,一個擁有儀式感的人,更加熱愛生活,也活得更有質感。

因為她們總是能從稀疏平常的小事中,抽離出來,花一點心思,為自己尋找哪怕是細枝末節的小美好。

2

前幾天我到影樓去拍照,結果在化妝室看到一箇中年女子,穿著一襲白色純潔的婚紗,

頭頂飄逸的白紗,手捧一束香檳玫瑰,當時我覺得她真的好美。

當化妝師正在給她補妝時,一個大概5.6歲的小姑娘,衝著她喊,媽媽,我想喝水。

然後她讓前臺服務員,幫她女兒倒杯溫水。當時我就很納悶了,孩子都這麼大了,還來拍婚紗照,感覺不太對勁呢?

等她進了攝影棚拍照時,我順便小聲問了旁邊的化妝師,她的情況?

化妝師說,她呀,結婚10年啦,但是她跟她老公有個約定,每隔五年,都要來相館拍一次婚紗照。

當時我真的感到很意外。

後來我又碰到了那個中年女子,她跟我閒聊了一會兒。

她說,其實我跟丈夫結婚多年,對彼此太過了解,甚至彼此早就出現了左手摸右手,毫無感覺的尷尬情況。

可是我們的婚姻,就是因為我每隔5年製造出的儀式感,而變得更加穩固,也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對方。

其實拍婚紗照,真不是為了好看,矯情,走過場。

而是為了重溫當初結婚時,我們對彼此許下的誓言,重溫兩個人在一起時的喜悅和激動之情,重溫我們一起攜手渡過的那些風風雨雨的日子。

其實再好的感情都需要經營,而儀式感就是對婚姻最大的尊重和修護。

黃磊曾經在《奇葩說》上面說:“如果有一天有個男人向他的女兒求婚,而對方說不辦婚禮,那麼他會跟女兒說:不要嫁給他!”

因為,如果愛一個人,連一個很莊重的儀式感都不願意給,這樣是不對的,這既是對女兒的輕視,也是對父母的不尊重,更是對婚姻的不重視。

雖然並不是所有已婚男女,都必須要隔幾年就去重拍婚紗照,

可是這樣的特意為之,這樣的鄭重對待,這樣的彼此用心 ,卻是彼此相愛最好的證明。

3

我老家有個王婆婆,她已經年六旬,如今一個人住,依舊把日子過得熱熱鬧鬧,絲毫沒有孤苦伶仃,或者孤獨寂寞的感覺。

王婆婆的兒女們,有些遠嫁他鄉,有的在異地謀生。可是逢年過節,大家都願意回家過新年。

因為有王婆婆在,年總是過得最有滋味,也最有辭舊迎新的感覺。

如今大部分人過年,已經丟掉了很多習俗和規矩,他們覺得那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不過是繁文縟節,落入俗套。

但當大家過得越來越簡單時,並沒有覺得輕鬆很多,反而是越來越少了年味,人情味。

而在王婆婆家,就大不一樣。

她會親自剪各式各樣的紅窗花,也會包各種餡兒的餃子,更會自己用漿糊貼春聯。

而因為有她的感染,家裡的人,一起守歲,拜年,放鞭炮,可以說是非常認真,用心,和重視過新年。

王婆婆家裡一直有個規矩,無論再麻煩,除夕也要在家裡吃飯,一家人圍著桌子團團圓圓,而不是為了隨便到外面餐館包幾桌就行。

吃飯時,各自都要聊天,或者講些其他的都行,但絕不允許誰低著頭,什麼也不說,然後在那兒安靜的玩兒手機。

雖然隔著千山萬水,各自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可是兄弟姐妹們在一起,聊聊小時候幹過的醜事,

說說誰偷擦了媽媽的口紅,想想當年是誰寫的那封沒寄出的情書。彼此的感情,卻在一次又一次難得的聚會上,日漸深厚。

記錄片《舌尖上的新年》裡,有這麼一段話:年味越來淡,只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飯失去了吸引力。

母親每到過年就抱怨,吃什麼呢?你們想吃什麼?兒女們都說隨便,您隨便做,只因年年依舊。

無論生活的貧濟富裕,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份對生活的儀式感,

它不是複雜的形式堆砌,而是源於你內心對生活飽含的熱愛。

4

其實如今很多人的生活,越來越單調乏味,就是因為嚴重缺乏儀式感。

儀式感是對是對美好的嚮往,是對庸常的不妥協,也是對自我的取悅。

有人就曾說,以前的時候,我認為一些儀式的東西是很虛的,沒有切實的意義,

成熟以後發現,儀式是內在東西的外在表現。

當你越來越消極怠慢,懶散隨便,你的日子就會過得越來越糟糕,

可是如果你越來越積極陽光,鄭重其事,每一天都可以過得越來越明媚有趣。

記得《小王子》曾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也許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同樣的重複,可是隻要你熱愛生活,懂得為平凡日子加一些佐料,

懂得享受每一個結結實實的當下,那麼你就能在無趣的生活中,找到有期待,有品質,有審美的生活。

儀式感,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修養。

它無關乎金錢,無關乎名譽,只要你有一顆悅納生活的心,懂得在平凡細節裡找到自我,就會活得越來越有趣,有味,有品質。

有儀式感的生活,究竟有多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