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購買電動車是被收智商稅嗎?

曾經想做一篇關於購買電車的個人看法、意見,總是沒時間。今天咱們就來聊一下。

現在購買電動車是被收智商稅嗎?

本人有十年的駕齡了,車子接觸的雖然不多,但是也算是比較全面了。國產的合資的,高端的低端的,家用的運動的,拉人的拉貨,長的短的,大的小的,都開過,多少有一些瞭解。要說對燃油車有感情嗎?有。可為什麼今年新能源尚未有很大起色就換了電車呢?

因為對燃油也有諸多不滿。主要是四點:

一是用車費用不低。今天是2018年10月21日,汽油價格是8塊多一升,開車的朋友們,一個月一千多塊錢燒進去,真的沒感覺?我不是土豪富翁,沒法做到對這塊兒毫無感覺,一年怎麼也得差不多2萬塊吧,這筆錢可是真是用火燒了,省下來乾點兒啥也比買成汽油燒了強吧。

二是車子保養麻煩,里程不算多,一年2萬公里左右吧,2~3次保養。剛保養了兩三個月,一看里程,哎,又快要到保養的日子了。我上一輛車,最後的這兩年,乾脆就一年保養一次,最基本的,愛咋咋地吧,真的是伺候夠了。

三是現在燃油車動力普遍弱,環境法規越來越嚴,排量越來越小。很多B級車都上1.4T了,是不是有點兒搞笑?燃油車,想要動力就別想省油,想要省油就別想要動力。說到動力忍不住又想吐槽一下變速箱。到目前為止,沒有一款變速箱令人滿意。我個人更喜歡手動擋,動力響應,人機配合,平順性等都非常好,幾乎不用維護,懶人從來不換齒輪油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唯一的缺點就是開著不如自動擋安逸。而主流3大自動變速箱:AT,平順性一般,動力響應慢,油耗高。雙離合,平順性極差,尤其是暴力駕駛,一二檔能頓挫的讓人懷疑人生。CVT,不抗造,不宜長期激烈駕駛,而且反應最慢的就這貨,地板油起步它經常要思考一會兒人生再給反應。有沒有集所有變速箱優點於一身的變速箱?有。豐田雙擎ECVT行星齒輪系統,但是這貨也是動力弱。還有就是電車的單速變速箱了,一檔走天下,結構簡單抗造,幾乎零延遲,完全沒頓挫,傳動效率高。原本傳統變速箱複雜的解決方案,被電氣化就這麼簡單粗暴的解決了。

四是故障率高,一輛車開幾年要是不出點兒毛病那簡直是神奇了,要是保養再不怎麼上心,車子用起來也隨意,這個問題更嚴重。修車這個話題可以說是每個車主永恆的話題。每次去4S店除了保養之外多少也得讓師傅給看看這兒看看哪兒的,很多小問題後來乾脆就不管了,愛咋咋地,哪兒那麼多功夫花在它身上?

對於新能源車,其實很早就在關注了。前幾年的車確實不行,根本沒法看,價格貴,里程短。而且基建也落後。可新能源發展的確實快,這才幾年功夫,出鏡率高了,充電樁也很普遍了。價格低了,續航也上來了。

網上不止一次看到電車車主的發言:開過電車,就再也不喜歡開燃油車了。

這話對我觸動不小,新能源車開起來真這麼好?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瞭解,也成了很多網站、論壇的常客。

最終,我決定,下一輛車就得買一輛新能源車。當時也有看插混,但是一想到有發動機,變速箱等等那一套東西,就上頭了。一年也跑不了幾次長途,乾脆就電車吧。

現在購買電動車是被收智商稅嗎?

那麼,電車究竟如何,我們來慢慢說。

先算算經濟賬。

我的車落地18萬。續航400公里。我這裡可不限行不限號,燃油車隨便買。

這個錢能買個什麼樣的燃油車?能買個各方面都不錯的燃油車,而且品牌、車型多如牛毛。那就拿一款差不多價位,動力參數也差不多,比較熱門的車型來比吧,帕薩特。評論裡有人指出,用帕薩特對比不是很合適,一個A級一個B級,不過電車和燃油車本就是兩種動力總成完全不同的車,只能用動力和價格都比較相近的來比了。

都按開8年算。我一年2萬公里左右。

電車18萬落地,8年16萬公里,電費1.6萬。保養費用很低,4.8萬公里或24個月換一次齒輪油,8年16萬公里保養4次,也就1000塊吧。滿打滿算2萬塊足夠。合計18+1.6+0.2=19.8萬,算20萬。

帕薩特也差不多18萬落地。綜合油耗大概七八個油(不止),算7個好了(往少了算),一公里5毛,16萬公里,8萬塊油費。雖然開過這車但是畢竟沒有這車,保養並不是非常清楚,以我對燃油車的瞭解,8年16萬公里,帕薩特這級別的車,一年平均2000塊真不多,算2000,8年1.6萬。合計18+8+1.6=27.6萬,算28萬吧。

差不多的兩輛車,同樣是8年16萬公里,一輛花費20萬,一輛花費28萬。

用車體驗方面,動力電車比帕薩特強很多,油門響應極快,動力一踩就有,沒有一絲滯後。官方零百加速數據7.9S,我自己實測是7S多。駕駛體驗也比帕薩特要好,平順沒有絲毫頓挫。保養省心不麻煩。底盤、操控兩車區別不大。因為費用低,夏天空調上車就一直開著,而且對動力也沒影響。開慣了這車,再去開燃油車的感受:怎麼幹吼不提速?怎麼這麼肉?怎麼頓挫這麼明顯?這動力響應怎麼慢半拍?聲音好吵。

油車和電車用車方面其實有認知偏差。電車用車具體是如何,沒用過的時候都會用燃油車去代入。實際用車後,平均一個月里程多了1000公里,3個月了,馬上就要1萬公里了。為什麼過去用燃油車平均都是每月2000公里,換了電車就變成3000公里了呢?心理原因和費用原因。過去用車,屁大點兒事兒跑個五六十公里我是不是腦子抽了?現在剛好反過來,屁大點兒事兒跑個五六十公里,只要有那閒工夫,那就去唄。所以,現在差不多得一年3萬公里的樣子。

電車開的久了,會只考慮時間成本,完全不會在意用車成本。

評論裡關於動力有很大分歧和爭議,在用車方面再做一下詳細補充,說一說為什麼電車的動力表現比燃油車出色。

電車和燃油車在駕駛體驗駕駛習慣上同樣也有認知偏差

這臺車紙面數據並不多出色,和一些2.0T的車子相當。路上跑的車裡面,非常多和這車動力相當的車子。可是當開著這輛車上路後你會發現,誇張一點兒的說:沒一輛能打的。為什麼呢?

這就是駕駛習慣偏差

電車深踩油門起步,得到是動力迅速的響應,比較強烈的推背感,而且推背感是線性的。並沒有什麼其他衍生品。

燃油車深踩油門起步,同樣也能得到動力的迅速響應,也有比較強烈的推背感,但是推背感不是線性的。同時伴隨很多衍生品:發動機巨大的噪音,車輛明顯的震動和抖動,變速箱強烈的頓挫感,極高的瞬時油耗。而且,這種行為,在知乎可是普遍認為很傷車。

我之前開燃油車,是不會每次起步都要拉到四五千轉的,可以說極少這樣做,偶爾超車會這麼幹,運動模式都很少用。如果車上坐著人,我一路各種這樣開,副駕駛的人十有八九要用看傻逼的眼光看我,還要罵娘:“你他媽是不是有病?這麼開車?”不僅如此,油耗也傷不起,對車也確實不好。

所以,路上開車的人們,極少有這樣開車的。

開電車並不會。因為費用非常低,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我現在一直用的都是運動模式(電車、油車的運動模式也不一樣,油車是提高換擋轉速,電車是放開電機最大功率,電車的ECO模式是限制電機功率。)因為深踩油門也沒有什麼不舒適感(何止沒有不舒適感,這樣開爽的很),所以很快開車的風格就會改變。乘客的反應無非就是說一句:“哎,這車動力不錯啊,推背感挺強。”坐慣了這車的乘客,很快也會適應,畢竟沒有什麼糟糕的體驗。當然,地板油這種情況,我載人時是不會幹的,都會抱怨不舒適。

所以,路上跑的電車,基本是這種風格。於是就有了各種燃油車的嘲諷:“你也就起步加速快,你也就中低速提速快,拽什麼拽。”言重了,電車車主們並沒有刻意顯擺,這種車開慣了就是這風格。

開慣了電車偶爾開一次燃油車,第一腳油總是會直接轟到四五千轉,發動機一通咆哮,車子一闖一闖的;輕輕踩又覺得太肉。各種不適應。真的如很多電車車主所說,開過電車,就再也回不去了。

很多人在買車時,往往會特別在意一些很少用到的用車場景,而天天需要用到的東西卻往往忽視。比如:續航不行啊,跑不遠啊。其實絕大部分人一年也跑不了幾次長途。

我一關係非常好的哥們兒,這段時間經常和我換車開,只要稍遠點兒的路,比如二三百公里的路程,都會來和我換車,畢竟費用這麼低。而這貨卻說:“不止省錢,主要是這車開著輕快,還趕路。”都說電車跑不遠,這是不是有點兒諷刺?跑不遠出趟差卻選擇開電車?

最近這貨也準備買一輛了,拉著我和他去各個4S店看車、試駕。直接打算讓他的燃油車去蹲冷板凳當備用車。

我就挺好奇,現實中很多人都開始對新能源車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一到網上卻有無數人各種黑。那些黑新能源的究竟都是什麼來頭?

各種不好各種不要,只怕是將來都變成“真香”。

現在購買電動車是被收智商稅嗎?

說到這裡大批同學已經按耐不住開始踴躍舉手提問和質疑了:

“換電池就能讓你哭死。”

三電質保8年或15萬公里,還有電芯終身質保,為什麼要自己掏錢換電池?電池壞了修電池的錢?都終身質保了,4S店頂多不要臉的多收點兒人工費附加費唄。話說,帕薩特開8年就不壞是吧?修車免費嗎?

電車有這麼容易壞嗎?有誰見過2輪電車修過電機和電控的?反正我是極少見。2輪電池不行,兩年就得換那是酸鉛電池,新能源車的電池是三元鋰電池。光一個發動機就得多少零件?變速箱又得多少零件?電車就一電機、電控、電池,全是電氣化設備,故障率比機械部件要低的多的多。

“電池容量衰減嚴重,開幾年續航就不行了。”

非常在乎這個問題的同學建議自行去學習瞭解,我不想科普了,這塊兒太複雜。只說我現在的心聲:誰要是能在質保期內,不違規的把動力電池給造到80%標準容量之下,我真的拜你為師,請你吃大餐!誰不想出保前換塊新電池啊?車企給出8年或15萬公里質保(有的是6年或15萬公里),還有敢給出電芯終身質保的,你以為他們是學雷鋒做慈善啊?沒點兒底氣,對電池沒有信心誰敢這麼玩兒?想把自己玩破產啊?

就算8年後能衰減到只剩80%,續航400公里的車當續航300公里的開唄,這車是不能開了還是咋地?8年後遍地充電樁信不信啊?

“充電太慢,跑不了長途。“

跑長途確實不如油車方便。但是不代表跑不了,如今服務區我還沒見過沒有充電樁的。如果非要說要去大西部,去戈壁灘,那算了,電車就別想了,買電車的人也沒想過要去那裡。

對於大部分生活在中國東部地區的人們,一年365天你有幾次超過400公里以上的出行?大部分的人,一年的總里程裡,大部分里程不是長途里程,是中短途里程。我是一年不到2位數的長途出行次數,對用車體驗能有多大影響?就算不方便要多花點兒時間,這麼急著趕時間,我是急著去拯救世界嗎?休息休息,逛一逛,吃點兒東西不好嗎?反而是日常使用非常舒服,幾天充一次,回家插上,上樓休息,第二天滿電,出發。專門跑加油站加油?還得排隊?對我而言,加油站就在我家樓下,個人專屬的。

“保值率低,8年後你這車不值錢。”

8年光省的錢都8萬了。如果按照我現在每月3000公里算,每年就是3萬公里,8年就是24萬公里,省的油錢都得10萬了。8年車齡的帕薩特最少也得賣8~10萬才能和電車追平,8年車齡的帕薩特賣10萬不好賣吧?這電車再不值錢,2萬總能賣的出去吧?賣不出去?1萬?還不行?不要了成嗎?開4S店去置換怎麼也得給我算幾千塊吧?

其實,新能源的動力電池在未來很搶手,儲能市場非常歡迎它。所以,未來的新能源車,再爛的車況,保值率也會有個底線,這個底線直接和儲能市場掛鉤。

說到這兒還得說說保值率認知偏差。油車、電車保值率如何,現在肯定是用當下的行情去套。如今什麼形勢,國傢什麼態度,大家都看的清楚,新能源爆發在即。當下買車,8年後油車確定還能有當下的保值率?8年後一輛和帕薩特相當,續航600公里的電車賣10萬,一輛8年車齡16萬公里的帕薩特還想賣10萬?那時候誰要花10萬買輛8年車齡的二手帕薩特怕是真的需要交智商稅了。電車當下保值率差,8年後還會這麼差?保值率相當一部分是靠市場佔有率決定的。

最後再重提一下題主的問題:現在購買電動車是被收智商稅嗎?

答案已經很清楚了。

不過,如果這類人也想買電車:自家沒有充電條件,還要三天兩頭的出差去外地,非要買個電車。這種人很快會發現自己是腦子進水了非要買電車,那用車體驗,肯定很酸爽。這類人適合買插電混動。

要想入手新能源車類目中的電車,必須要自家能充電,否則,電車再好,也不建議入手。

現在購買電動車是被收智商稅嗎?

這裡似乎應該再稍微補充一下,說必須要家裡能充電是過於絕對了。

日常充電的宗旨是:充電不佔用用車時間,不能影響用車體驗。跑長途例外。

關於續航再多說一點兒。到底多少續航夠用?當時我選了續航400公里的,也是有點兒怕不夠用,提車開了一個多月,才明白,應該選300公里的。300公里續航對大部分人而言,是夠用的。未來幾年基建會有更大的建設力度,出行不會有問題。

長續航必然對應的更高的價格,更長的充電時間。假設現在有續航1000公里的車子,賣50萬,買回來會發現,至少有500公里是過剩了,多花了幾十萬,得到的僅僅是略微提升的一點兒用車體驗。充滿電倒是能跑半個多月,而充電就痛苦了,假設用到20%開始充,慢充至少充24小時以上,快充得3小時往上。隨用隨充豈不是更好?非得跑十幾二十天不充電?充電條件就差到這種程度了嗎?多花幾十萬多買幾百公里續航完全沒什麼必要。

很多人強行假設了某些用車場景,就無腦要求什麼續航至少要1000公里。還有人說什麼要充電3分鐘續航1000公里的,懂不懂物理?這是初中就學的東西忘光了?3分鐘充1000公里的電量,那得要多大的電流多大的電壓?光線纜不得和你大腿一樣粗?拉得動嗎你?現在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機都是續航1天,也沒見誰說不夠用,隨用隨充,使用體驗非常好,非得買磚頭一樣重的超長續航手機的人,會發現在便利的隨用隨充和快充面前,超長續航完全是偽需求。電車同理。

對於活動半徑比較大,里程比較多的人,建議考慮400~500公里續航的(電池容量60~80KWH)。

對於活動半徑比較小,里程比較少的人,建議考慮300公里續航的(電池容量40KWH左右)

喜歡就點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