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停薪、關廠……汽車行業迎來至暗時刻,多車企馬不停蹄轉產呼吸機

《財經》新媒體 劉洋/文 王小貝/編輯

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車企遭遇了空前危機。4月14日,據外媒報道,近日,本田、日產、豐田、斯巴魯、三菱、馬自達等日系車企均發佈了不同程度的裁員或停薪計劃,涉及區域包括北美、歐洲、日本等多市場。而與此同時,車企的轉產也在快馬加鞭進行著。

裁員、停薪、關廠……汽車行業迎來至暗時刻,多車企馬不停蹄轉產呼吸機

4月6日,據外媒報道,特斯拉工程師在官方頻道上發佈的一段視頻中展示了一款呼吸機的樣機。其中一名工程師表示,呼吸機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特斯拉汽車的現有零部件,這使得公司能夠重新部署現有庫存,並迅速生產這些設備。就在兩週前,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特斯拉計劃重新開放其在紐約的工廠,以生產呼吸機。

裁員、停薪、關廠……汽車行業迎來至暗時刻,多車企馬不停蹄轉產呼吸機

裁員、停薪、關廠……汽車行業迎來至暗時刻,多車企馬不停蹄轉產呼吸機

事實上,面對各國對呼吸機等醫療設備的巨大需求,目前已有10余車企轉產呼吸機。甚至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27日首次動用《國防生產法》授予總統的權力,要求通用、福特等汽車製造商儘快生產呼吸機,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按照他的預期,美國100天可獲得10萬臺呼吸機。

一位汽車工程師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醫療設備生產基本都要求有無塵廠房,這一點上,車企應該有生產場地,原理上沒有問題,但依據特斯拉發佈的呼吸機生產視頻,恐怕成本難以覆蓋。“特斯拉做使用的配件比專門的呼吸機配件要貴”,他表示。

車企大轉產,
多少呼吸機來自汽車生產線?

據東興證券統計,美國與德、英、法、意合計現存呼吸機數量約為212,700 臺,合計需求缺口可能達到約992,000 臺,亟需擴大國內已有產能或進口解決。

裁員、停薪、關廠……汽車行業迎來至暗時刻,多車企馬不停蹄轉產呼吸機

而在供給端,國外知名呼吸機企業積極擴產,優先彌補本國防疫需求缺口。特朗普3月27日首次動用《國防生產法》授予總統的權力,要求通用、福特等汽車製造商儘快生產呼吸機。按照特朗普預期,美國100天內應造出10萬臺呼吸機。

據資料顯示,目前已有10余車企轉產呼吸機。據悉,通用汽車目前已與呼吸機公司Ventec Life Systems合作,按照合同,通用汽車將在8月底前向美國政府交付3萬臺呼吸機,首批6132臺呼吸機將在6月1日交付;福特預計到4月底將製造出1500臺呼吸機,到5月底福特將製造12000臺呼吸機,到7月4日前福特將製造50000臺呼吸機。

而在國內,比亞迪、五菱等車企也已開始生產與疫情相關的醫用產品,如口罩、消毒液等。

裁員、停薪、關廠……汽車行業迎來至暗時刻,多車企馬不停蹄轉產呼吸機

東興證券分析,從零起步的跨界企業預計要花費18個月才能實現量產。新增呼吸機廠商主要為車企如特斯拉、通用、福特等,他們將需要突破以下幾個問題:18個月(540天)的生產線改建、技術壁壘、供應鏈環節問題如獲取專有材料等問題。另外,還需獲得美國醫療器械的FDA的批准認證,是否符合美國醫用標準。

車企如何生產呼吸機?汽車行業相關人士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車企應該會在工廠內重新搭建組裝線,部分配件還需要重新開模,這意味著車企生產呼吸機的速度並不快。

他進一步表示,從特斯拉發佈的呼吸機生產視頻來看,其產品是銑床數字加工的,成本相對較高,而組裝成本較小。與此同時,相對於汽車這類傳統制造業來說,醫療設備對精度的要求極高,特別是高端醫療設備,這方面還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幫助把控。

“這種‘戰時’物資能不能賺錢不好測算,要量產之後才能判斷,這些臨時設備不再需要的時就會折舊賣掉。”他表示。

同時,易觀汽車行業分析師宋謹也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汽車號稱是工業之王,它是最複雜的工業產品之一,大概有3萬個零部件。汽車企業有成型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商,轉產呼吸機是沒有問題的,但更大的問題是,疫情影響下,汽車工廠出現停滯。

對於車企跨界生產呼吸機,國元證券研報也曾談到,車企“被迫營業”呼吸機,從基礎來說,車企具有較強的供應鏈和渦輪風機相關技術、生命支持系統和重疊度較高的零部件。但是仍然可能因為設計複雜、無菌量產要求以及售後調試跟臺服務等面臨問題,難以替代傳統企業。

事實上,除了車企外,多個行業企業都在跨界生產呼吸機,據瞭解,戴森已研究出了便攜呼吸機,將在幾天內投入生產,且已獲得政府1萬臺呼吸機訂單;蘋果官網則公佈了蘋果設計、生產的防護面罩的安裝和使用視頻,計劃從本週開始每週出貨100萬隻,蘋果代工廠偉創力公司已開始組裝數千臺呼吸機,並表示將在5月或6月前每月生產2.5萬臺到3萬臺臺呼吸機。

汽車產業鏈遭重擊,
損失幾何?

新冠病毒蔓延至全球,讓全球汽車業按下了暫停鍵,這讓車企陷入了空前的困境。4月14日,據外媒報道,近日,本田、日產、豐田、斯巴魯、三菱、馬自達等日系車企均發佈了不同程度的裁員或停薪計劃,涉及區域包括北美、歐洲、日本等多市場。

高盛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將導致日本汽車製造商4月份開始的本財年合併營業利潤下降38%,但他們的反彈速度可能超過10多年前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反彈。

日本是全球三大汽車生產國之一,疫情來襲,日系車企所受波及尤為明顯。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等車企在北美、歐洲、非洲等多地的工廠已關停超過20座。有數據統計,截至3月20日,海外車企已經停產或預計停產的工廠超過100座,其中作為疫情重災區的歐洲超過90座。

歐美車企也未能獨善其身。據報道,以大眾、奔馳、雷諾、標緻雪鐵龍、通用、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等為代表的多個汽車品牌已宣佈“停產避險”,全球範圍內,上百家工廠暫時關停。

就國內而言,在復產復工逐漸完成的情況下,3月乘用車產量和銷售量仍有較大幅度下降。據乘聯會公佈的3月份乘用車產銷數據,3月份狹義乘用車產量為98萬臺,同比下降51.2%,環比大增370.3%。同時,狹義乘用車3月零售量達到了104.5萬輛,同比下降40.4%,環比增長317.5%;批發銷量為100萬臺,同比下滑48.1%,環比增351.1%。

宋謹分析,疫情此前對中國汽車市場影響較大,如今已經轉向國際市場,預計負面影響還將持續2-3個月。目前,武漢尚未完全復產復工,但作為汽車產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8%,並有1000多家的零部件廠商。“事實上,中國汽車出口佔比較低,大多汽車品牌也是在國內生產,因此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比較獨立。就國內來說,目前核心的影響是消費者線下看車、買車。”他說。

車市消費何時能興?

在疫情的沉重打擊下,各地政府都出臺政策救市,佛山、湘潭、廣州、浙江、南昌、重慶等地方政府相繼推出刺激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除此之外,3月3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今年5月1日至2023年底減按銷售額0.5%徵收增值稅等促進汽車消費措施。這被視為汽車市場的重大利好消費。

對此,宋謹分析,目前中央對汽車消費的刺激政策主要來自於兩個因素,首先是2018年至2019年整個汽車消費的下滑;其次是此次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目前已經有十幾個城市出臺了汽車購置的相關稅費減免、補貼現金等政策。而在汽車消費下滑和疫情影響下,新能源汽車跌幅巨大。

他認為,中央延長新能源汽車補貼期限可謂是一個重大的調整,同時亦有政策將新能源汽車補貼轉移到充電樁,以改善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並採取“雙積分”等方式,刺激車企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生產。

除此之外,工信部曾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佔比達到25%,有了這一具體目標,接下來就可能會出臺更多的刺激政策。另外,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入選國家新基建,這也將吸引大量資本加入這一市場。

中汽協曾對23家汽車企業集團最新復工復產調查,整車生產基地全面復工,員工返崗率達86%,復產情況達到去年平均水平的75%。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林示近日接受採訪表示,目前車市的主要問題集中在消費端,需求不旺成為阻礙國內車市快速復甦的最大症結。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造成消費者收入減少也會影響購車。宋謹分析,如今,疫情在全球的擴張可能會進一步延後中國汽車消費,特別是在國外聯繫較多的大型城市。目前來看,國內疫情已經相對穩定,在兩三個月的消費積壓後,預計7月汽車市場能夠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經濟情況正影響著個人消費能力,具體消費能力還需看中國二季度各項經濟數據。”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