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邏輯自洽看瑞幸造假

2020年開始,對中國人衝擊力最大的兩件事,一個是新冠病毒、一個就是瑞幸造假,兩者的來龍去脈都是撲朔迷離,讓人一時難以分辨。雖然很多問題看起來紛擾繁複,其實如果掌握一定的分析工具,也不難抽絲剝繭一探究竟。​

邏輯自洽,原本指的是一個語言學的原則,即一個理論在語言本身的陳述上是不矛盾的,人們通過仔細分析這個理論的文字符號,沒有發現任何的矛盾,達到了自我的完備。進而可以引申為,對於一個事件,在基於常識的前提下,如果不會推導出自相矛盾的結論,那麼就符合邏輯自洽的原則。

舉個例子:C國和A國,因為一場瘟疫的起源而彼此大打口水戰,C國引入兩個專家觀點,其一是C國本國專家認為C國W地區雖然是最先爆發瘟疫,但不代表W地區是瘟疫的起源地,其二是B國專家認為造成瘟疫的病毒經過了a、b、c三個變異的階段,其中a為原始組、感染病例主要發現於A國,a在C國只有極少的5例感染,b為a的變異、主要發現於C國,而c則為b的變異、主要發現於其他地區。

由此,C國得出兩個認為病毒起源於A國的結論,第一是A國在2019年9月開始爆發的流感其實就非常可能包括此次疫情病毒的大流行,而C國目前最早的病例是2019年12月,因此,是A國將病毒傳入C國,第二是A國在2019年10月W地區舉辦世界軍人運動會期間,由一或五名A國軍人將病毒帶入C國,並在C國W地區爆發,因此,是A國將病毒帶入C國。與此同時,在兩種結論中,前者暗示病毒是天然產生,後者暗示病毒是人工產生。

現在開始採用邏輯自洽的工具,對上述案例進行分析。首先,針對C國的第一種結論:如果A國爆發的流感包括此次疫情的病毒,並被兩國流動人群帶入C國,那麼就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如C國與A國之間的人員流動是無論是時間分佈、抑或是地域分佈都應該是分散的,即天然病毒是無差別的感染、感染人群(無論是C國人還是A國人)應該是無差別的被感染和流動,也就是C國與A國人員流動更多的一線大城市爆發疫情的風險要比W地區更大,這與此次疫情在C國W地區最先集中迅速爆發的現實不符。因此,C國的第一種結論無法實現邏輯自洽。

其次,針對C國的第二種結論:如果疫情病毒是A國人工製造並利用W地區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期間,有目的帶入C國,那麼同樣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即病毒的a型、即原始組會主要流行於A國本地,如果是作為一種人工武器,那麼為何A國沒有直接研發更直接打擊C國的b型病毒,而是先要研發可能消滅自己的a型病毒,並且在不確定性風險極大的情況下,將a型病毒帶入W地區等待其變異為b型?第一,a病毒是否會、何時會變異為b病毒,是存在科學上的極大不確定性;第二,如果a病毒不能變異為b病毒,那麼研製a病毒無異於舉國自殺;第三,如果a病毒是A國研發,那麼A國目前成為該病毒確診與死亡病例全球最多的國家,這也是根據常識無法解釋的。因此,C國的第二種結論同樣無法實現邏輯自洽。

至於其他說法,既沒有更多信息可供分析,也由於本文只是借案例解釋邏輯自洽的使用,因此並不作更多展開。有興趣,可以自行探索。

理解了邏輯自洽的工具,接下來回到瑞幸造假的案例。

相信多數人都已經通過各種媒體報道對相關內容有所瞭解,但是藉由邏輯自洽的工具,仍然可以發現很多難以自圓其說的問題。比如:

第一個,瑞幸COO劉劍是責任人還是替罪羊;第二個,瑞幸為何要在2019年2-4季度偽造高達75%的業績;第三個,渾水的報告到底是誰提供的。

先來分析第一個問題。如果劉劍是責任人,那麼他是否具備完成造假工作的全部能力。根據公開媒體報道挖出的劉劍簡歷,其學科是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之後長期於神州租車、神州優車兩家公司負責收益管理,最後進入瑞幸擔任COO、董事。乍看之下,的確作為長期的收益或業務負責人,劉劍具備進行業績造假的角色便利。

但是,劉劍的過往經歷中,並沒有任何財務會計或CFO的痕跡,也就是說劉劍基本都是在負責業務運營,而從未插手過財務管理。那麼,回到瑞幸的框架內,作為中概股的美國上市公司,雖然出現過CFO升任COO、CEO的案例,但是極少出現COO兼任CFO、或是COO領導CFO的案例。簡單理解,即便作為COO劉劍主導了營運造假,但也無法在CFO那裡記賬,因為CFO記賬需要按照會計準則、根據財務憑證,而非簡單利用內部系統的數字就可以。

所以,根據邏輯自洽原則,如果瑞幸造假是董事會下設的特別委員會進行內部調查而爆出,那麼會得出兩個結論,要麼CFO與劉劍相互包庇、勾結作案,要麼是具有同時領導CFO與COO的更高階層有力人士在主導業績造假。根據公司治理結構與美國上市公司的制度,COO劉劍不具備單獨主導業績造假的能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得出類似的結論,業績造假無疑是一種圖利行為,那麼根據媒體報道,劉劍在瑞幸造假事件中,並不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即使在業績增長的壓力下,劉劍作為COO也完全可以選擇主動離職,畢竟COO在公司管理體系中並不承擔業績增長的責任、那是CEO的工作。所以,劉劍同樣不具備單獨主導業績造假的動機。

加上,劉劍長久以來的職涯記錄,不難看出是一直追隨同一個老闆,所以……

再來分析第二個問題。瑞幸是2019年5月17日上市,如果瑞幸的業績造假集中在2019年2-4季度,也就意味著,瑞幸自上市以來的業績絕大部分都是偽造的。瑞幸是頂著“星巴克掘墓人”和“咖啡在中國的推廣者”的光環在美國IPO,與私募市場相對封閉的小圈子不同,作為公眾企業,將受到更廣泛的注目以及更嚴格的監管。

根據,瑞幸公開的融資記錄顯示,不單IPO前瑞幸多次融資,IPO後的2020年、即被渾水發佈看空研究報告前,還通過發行新股與債券進行過大額融資。由此不難看出,為什麼瑞幸需要業績造假,為了維持一個更好聽的故事,為了能夠不斷融資,瑞幸必須要造假,因為其業務無法為其提供良性的資金循環,如果沒有造假、故事就穿幫了,故事穿幫、估值就沒了,一手股票變一地雞毛,對於尚未變現的那些人,這是無法接受的,對於等著入股的那些人,同樣是無法接受的。

可以說,瑞幸內部調查報告中“2019年2-4季度存在偽造業績”這句話應該這樣理解,即瑞幸上市以來的業績一直存在偽造,所以,這份內部調查報告並不是在背書2019年5月瑞幸IPO之前就沒有造假,因為IPO之前的問題與之後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或許會有相關執法單位會另外啟動瑞幸IPO是否存在造假的新調查。

最後再來分析第三個問題。渾水並不是一個資源充沛的大公司,而它自己也表明看空報告是建構在第三方提供的資料上,所以,到底誰才是那個“深喉”?根據邏輯自洽原則,作為瑞幸造假暴雷的最大“受害方”,肯定不會是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而誰又會從瑞幸暴雷事件中獲益呢?

渾水的看空報告,數據來源詳實、而且動用了龐大的人力物力收集,所以首先排除了個人或與瑞幸只是小恩小怨的對象,因為得不償失。之後,瑞幸的競爭對手,雖然存在理論上的動機,但是瑞幸爆出的問題,不見得自己就乾淨,而且打爆瑞幸可能引發的對中概股的質疑,或許對其自身未來的融資或IPO也會造成不小的影響,所以除非是想同歸於盡,否則,潛規則是損人要能利己。

大股東的私人恩怨,大股東在兩國三地擁有三家掛牌企業,如果說只是為了報復大股東,那麼不會只選擇瑞幸一家,而應該同時攻擊基因相近的三家,才會痛快。

所以,排除了一些不太可能的對象,再遵循邏輯自洽原則,誰才是“深喉”,目標範圍可以縮小不少。至於到底是誰,你繼續猜?

邏輯自洽,是來自於數學的科學工具,與胡謅八扯不同,充分依據嘗試與現實進行推理,任何經濟事件或許外部看起來眼花繚亂,但無非都是為了遮掩內部的邏輯,利用更科學的方法,也就能得出更客觀的結論,再去分析各種現象、就如同老花眼配上了老花鏡——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