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后,妾室有没有可能转正

古人民间常伴四大喜,一为洞房花烛夜,二是金榜题名时,三乃久旱逢甘露,再来有他乡遇故知。而古人这四大喜之中,大多数人都必须经历的便是洞房花烛夜。在封建社会时期,虽然女人地位比较低,男人还可以纳妾,不过婚姻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常言道“父母之命,媒妁之约”,作为别人的妻子最自豪的无非就是明媒正娶。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后,妾室有没有可能转正

作为现代的男人对于“三妻四妾”的古代人婚姻生活肯定是羡慕不已,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虽允许一妻多妾的,这个“妾”就不是明媒正娶了,而且这个“妾”也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享之,而且相对于妻子的地位,“妾”的地位却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后,妾室有没有可能转正

第一,“妾”无礼仪,男人纳一个妾可以不用举行任何形式的礼仪,当然也可以不用让任何人知道,可见其实跟招聘一个高级点的丫鬟没太大区别。《春秋》有记载“女为人妾,妾不娉也”,意思说的就是女人被人纳为妾,无法享受像妻子那样的娉礼等礼仪。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后,妾室有没有可能转正

当然很多人可能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还能看到很多妾跟正妻争风吃醋,大多都是为了电视的收视率而编造的,就算有,那也是非常罕见的个案。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妾,都是巴不得相公的原配妻子好,要不分分钟钟名声也没有,饭也没得吃,也没地方住。唐朝女诗人鱼玄机,嫁状元李忆为妾,因为李忆夫人强悍,不同意,而且会经常殴打鱼玄机,最后被无情抛弃,李忆连个屁也不敢放。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后,妾室有没有可能转正

第二,妾是可以用钱买来的,也可以卖给别人的。史料《唐律疏议》《礼记》中均有记载,“妾通买卖”““妾合买者,以其贱同公物也”,妾在古代被广泛的定性为可交易的商品、物品,所以她们往往在完成传宗接代任何后,就会被当作礼物送给其它人。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后,妾室有没有可能转正

而且在中国古代,这种以妾为礼的情况还普通存在,更被视为一种雅事,特别是在唐朝这种雅事破为多见。据史料记载,像欧阳修曾把二十多个小妾送人、苏轼也曾多次将小妾送人、隋朝越国公杨素, 三次把小妾拱手送给奸夫等等。

第三,妾死后,无法入葬祖坟。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后,妾室有没有可能转正

即便是威风凛凛的袁世凯,也无法改变这个事情,他的母亲不是正妻,而是妾,当袁世凯的母亲过世后,袁世凯想把母亲的灵柩送回河南项城老家安葬在祖坟,与其父合葬。可是,袁家的嫡子袁世敦轻轻地说了两个字:不行。而像官二代谭延闿的母亲也是同样的遭遇。

看了这么多关于妾的身份地位及故事,我们又来看看,古代男人的正妻如果死后,其它的妾室是不是有可以顺利转正的呢?答应是:不能。原因同样有三:首先,古人虽可纳妾,不过姓张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门当户对”;再者古人男人心理门槛过不去,上文提到“妾”为商品,可交易,可赠送,而古代男人对于女子的贞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怎么可能让一个妾终生陪伴左右,为正妻呢?最后,男人即便丧偶后,他们也宁愿选择一个良家女子为妻,也永远不可能让妾转正为妻。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后,妾室有没有可能转正

而对于妾无法转正的说法,还有更为权威的史料可以佐证,在《唐律疏议》有对妾室明文规定“以妾及客女为妻,徒一年半。”,一个男人怎么可能为了让一个“交易”过来的妾转正为妻而去服刑一年半呢?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后,妾室有没有可能转正

综上所述,妾就是妾,不仅身份低微,而且永远不可能转正为妻。可以这么说吧,身为妾,男人可用、可宠,而妾好比临时工,随时面临着被交易的风险。可以为身为人妾,一日为“妾”,会终身为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