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冬:讓我養你老婆不公平!父母再婚的孩子,越懂事越讓人心疼

我在專欄裡有一篇文章《 》,一位姐妹看完後說:

“原來我的孩子是這麼想的啊!看來讓孩子順利接受,還真的需要技巧。”

晴朗想說,不止是技巧,對於孩子,永遠是“以耐心換真心”最重要。

尤其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大多數經歷過父母的離婚,原本就有了傷痕和陰影。對於新加入的家庭成員,他們需要一個漫長的適應和接受過程。

在某一期《奇葩說》的現場,談到父親離婚後再娶的妻子,明星陳學冬直言不諱地說:

“我永遠也不會叫她媽,她不是我媽媽。”

陳學冬:讓我養你老婆不公平!父母再婚的孩子,越懂事越讓人心疼

他覺得繼母嫁給他的父親是有認為目的心的,而自己雖有義務贍養父母,但沒有義務贍養繼母和她的孩子。

陳學冬:讓我養你老婆不公平!父母再婚的孩子,越懂事越讓人心疼

這番言論看似“無情”,但我無法指責陳學冬,因為在這番狠話中,我看到了一個曾經有個小男孩,他渴望一個完整的家庭、渴望父親看到自己的需要、然而,他卻從未得到傾聽和注視。

成年人的再婚,往往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把他拉入一個新的家庭環境、逼他適應、逼他擔起責任。這個抉擇,是成年的,不是孩子的。

有時候,孩子並非真的要阻撓父母尋找新的幸福,他們只是本能地害怕。他需要大人來告訴自己為什麼這麼決定,向自己保證以後的生活中,還有沒有他的位置。

然而,父母卻總是想讓孩子懂事、聽話,順從他們的安排。

讓他成為一個“好孩子”的代價,就是永遠缺失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密與信任。

當家裡多了一位叔叔或阿姨,替代了爸爸或媽媽的位置,孩子們的敵意到底有多少?當改口叫出“爸爸”、“媽媽”時,他們真的有多願意?他們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

我採訪了5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讓他們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1】小A,女,27歲

我管我繼父叫“叔”。

小時候,覺得叔各種好,帶我去遊樂場、給我買芭比娃娃、教我念英語算算術,覺得叔特別牛。他和媽媽再婚,我一點意見也沒有,甚至他們結婚的時候,我還特別高興。

但是我仍始終叫他“叔”,從沒想過改口。有時候他讓我叫他爸,我特別不客氣地說:“你又不是我爸,我有爸。”叔嘿嘿一笑,也不生氣。

我爸出了國就不回來了,但時常給我寄錢寫信。在我心裡,爸是那種特別高大上、特別神秘的存在,我好好學習、以後留學,就是為了出國去見我爸的。

慢慢長大,尤其有了弟弟以後,我發現叔不少的缺點,比如:摳摳搜搜。他是個基層公務員,應酬多卻掙得少。我買電腦、上鋼琴班、各種學費,凡大一點的支出,他都要計較一番,說些“這麼多錢啊,讓你爸出一半”這樣的話,有段時間我甚至有點看不起他,甚至有種“畢竟不是親生的,才會這麼計較”的感覺。

後來我出國讀書,和親生爸爸住在一起。爸爸也有了兩個孩子,並沒有把我當姐姐看,各種優越感。而讓我失望的是,爸爸和我也很陌生,他似乎只是把我當作寄養的孩子,令我沒有一絲“回到了爸爸身邊”的感覺。

這才發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10多年來,叔早就代替了爸爸的位置,見證我童年的懵懂、容忍我青春期的叛逆,陪我長大、教我做人。

有一次在電話裡我改了口,說了聲:“爸,想你了。”後來我弟告訴我,掛了電話,那邊老頭哭了。

最後,我想好了,讓繼父牽我的手,走過我婚禮的紅毯。

陳學冬:讓我養你老婆不公平!父母再婚的孩子,越懂事越讓人心疼

【2】小B,女,18歲

爸爸媽媽分開14年了,媽媽一直帶我長大。在這14年中,媽媽交往過兩個男友。

她交第一個男朋友的時候,我才7歲。那個叔叔也有一個女兒,比我大不少。

他和媽媽曾經帶我們兩個孩子一起出去旅遊了一趟。一路上,那個大姐姐很反對她爸和我媽,對我媽媽態度非常差,一點禮貌都沒有。我對這個莫名其妙多出的姐姐也非常排斥,晚上跟她睡一起,總是被她故意踹。那一趟旅行,全程每個人都在鬧彆扭,玩得一點也不開心。媽媽和叔叔之間因為我們,矛盾不斷,最後吵架了就沒有在一起。

她交的第二個男朋友比她小很多,不務正業、脾氣暴躁,對我還沒有像第一位叔叔那麼好。我跟媽媽說,如果她再和這個人交往,我就回去找爸爸。所以兩個人交往沒多久就分手了。

我知道媽媽一個人帶著我不容易,她太辛苦了,也需要有大人幫她撐一把。但,媽媽的確思想很簡單的,容易被騙,我這個做女兒的反倒比她成熟。第一個叔叔,女兒年齡大、性格厲害,媽媽搞不定的;第二個更不靠譜,所以不在一起也就算了吧。

媽媽說她現在已經快50歲人了,不想再找了。我說,倘若真的遇上好男人,我是不會反對的。

她問:“當年你那麼反對,現在怎麼又鬆口了。”我說:“我從來沒有反對你再找,我只是希望你找好點的人,少受點苦。”媽媽聽著,眼眶就紅了。

我不希望她再受傷害,就想快點考上大學、找份好工作、掙錢回報媽媽。我愛她,我要回報最好的生活給她,希望她幸福健康。

陳學冬:讓我養你老婆不公平!父母再婚的孩子,越懂事越讓人心疼

【3】小C,女,25歲

我父母是在我懂事的時候就開始吵架,高中時我被吵得不耐煩,就對他們兩個說:“別吵了,你們離婚能不能行?”結果我高中一畢業,他們就真的離婚了。

自打那時起,我就很少看見爸爸。媽媽還時不時來我學校看看我,寒暑假回家也是隻有媽媽,而爸爸,變成了微信那邊的一個頭像、變成了每個月給我銀行卡打錢的賬號。

我不知道他在幹什麼,為什麼不來看我,為什麼一離了婚,就像忘了還有我這個女兒一樣。雖然有時候還會打打電話,每回過年也總能見個幾次,但父女之間,總歸是越來越生疏。

大三那年爸爸突然來了我的學校,帶我出去逛街、給我買了新衣服。吃飯的時候,爸爸看著我說:“爸爸又要結婚了。”我當時只是“嗯”了一聲,繼續低頭默默吃飯。

其實我早就知道了,我還加了他那個結婚對象的微信。我看過那個女人發的每一條朋友圈,看到她和爸爸的合影。最刺痛我的是,還有一張,是爸爸帶著她、還有她的兒子,一起去上海迪士尼的照片。

他也曾這樣帶我去公園玩,我也曾這樣開心地勾著他的脖子照相。可是現在,他已經是另外一個三口之家的爸爸,而不是我的爸爸了。

我不知道爸爸為何特意跑來跟我說這件事,難道他要再婚,還需要我這個早就被他遺忘的女兒的認可嗎?他希望我能表示什麼?說不同意?有用嗎?

我什麼也沒說、也沒表示。在漸行漸遠的爸爸面前,其實我很傷心,但我裝作雲淡風輕、一點事都沒有的樣子。

陳學冬:讓我養你老婆不公平!父母再婚的孩子,越懂事越讓人心疼

【4】小D,男,21歲

去年媽媽50歲生日宴上,媽媽向我敬了一杯酒,她說:“我要感謝兒子的理解和犧牲,讓這個家現在這麼和和睦睦、美美滿滿。”

我們是再組家庭已經13年了,繼父就是一個普通人,有毛病也有優點,我和他也有爭吵分歧、但我待他就如真正的父親一般,我尊敬他、也親近他。

14年前,當媽媽還在和繼父談戀愛的時候,我死死扯住她的衣袖不讓她去,外婆攔腰抱我都不鬆手,讓媽媽又急又氣,忍不住打了我一下。

那天晚上,媽媽回來向我說對不起。她問我為什麼不喜歡那個叔叔,我說:“沒有不喜歡,只是爸爸不要我們了,我害怕你也不要我了。”她抱著我哭了很久,說媽媽怎麼會不要你,你是媽媽最愛的仔仔,怎麼可能丟下你。

正因為我在媽媽的心裡很重要,她才會一直把我放在這個家庭中最安全的位置,小心地呵護我的成長。她以為我是被迫進入這個新的家庭,所以覺得對我有所虧欠。其實,我只要不害怕、只要看到了媽媽和繼父是真心對我也真心對待彼此,也是很樂意的,談不上什麼理解和犧牲。

我想對媽媽說,這13年,兒子不辛苦,兒子很幸福。很慶幸有這樣的經歷,媽媽,我們一起度過。

陳學冬:讓我養你老婆不公平!父母再婚的孩子,越懂事越讓人心疼

【5】小E,男,26歲

我是5歲的時候死了娘。當時村裡就有人要給爸爸說親,但只要提親的人上門,我和姐姐就會拉著爸爸大哭大鬧說:“不要!不要!”

後來爸爸把我們留在鄉下,自己出門去打工了。長年累月不回家,一個人在外頭漂泊。

有一年他帶回一個阿姨,奶奶說這個女人會成為我的新媽媽。那個女人拿出一盒蛋糕討好我,被我一巴掌拍到地上。爸爸因此而打了我一巴掌,我一氣之下,叫回寄宿的姐姐,兩個人一起絕食、不去上學。

那個女人終於走了,爸爸也只能嘆著氣,收拾行李再次出門打工,這一去回來得更少了。其實,我內心裡不是真的要反對這個阿姨,我只想爸爸多留在身邊陪我們。

我永遠記得爸爸離家前對我和姐姐說的話:“爸爸能力有限,只能在外面多掙點錢給你們讀書,你們要努力一點,別再不上學了。”爸爸很少說話,但那一次對我們說了很多很多。

後來姐姐和我先後都考上了大學,畢業後有了工作留在城市。我們都很爭氣,爸爸也老了,不需要再出去幹活,現在,他一個人住在老家的小樓裡,爺爺奶奶都過世了,爸爸一個人在家看看電視、種點菜。以前我們是留守兒童,現在輪到他當留守老人。

我時常想,如果那一年我和姐姐沒有激烈反對那個阿姨,現在她還留在爸爸身邊,爸爸是不是就不那麼孤單?

因為我們,爸爸20多年的奔波歲月裡,沒有一個女人,給他洗過一件乾淨衣裳、給他做過一口熱飯熱菜。他把這20年,全都留給了我和姐姐這兩個自私的孩子。

其實我很後悔。

陳學冬:讓我養你老婆不公平!父母再婚的孩子,越懂事越讓人心疼

晴朗的話

單親家庭裡,越懂事的孩子,越讓人心疼。

孩子被動地接受父母離婚,被動地面對父母不能再一起的現實,他們圍繞著身邊現存的這個爸爸或媽媽,重新建立自己的世界,他們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都依賴於這一位單親父母。

現在,他們又一次因為成年人的遊戲規則,而被迫作出選擇。

這個時候請記住:他們不論是大聲地拒絕,還是無聲地接受,皆是因為他們太愛你。

他們拒絕,是因為害怕這個人會吸引走父母的注意力。

他們接受,是因為擔心自己的爸爸媽媽因此而不開心。

原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小小的他們,想要努力理解、適應成年人複雜的世界。

他們也很受傷。

所以,請不要忽視孩子的感受,更不要否定孩子一切的表達。多問問他們、多和他們聊聊、別不理他們。

孩子是沒有這個義務與你一樣感同身受的,孩子不接受,你沒有權利強求。你不去主動幫助和引導,就只能任他們受傷。

我們期望接下來的日子歲月靜好,萬事太平,每個人都能得償所願幸福成長。但期望和現實往往存在距離,縮短距離的唯一方式,就是堅持做——

溝通、交流、維護孩子的利益、保證家庭的溫度,堅持做,不要停。

畢竟,如果婚姻連孩子的阻撓都過不去,又怎麼百年修得同船渡?

【歡迎留言,另外晴朗老師專欄《婚姻必修課:這樣離婚,不傷孩子》持續更新中,讓您擁有更通透的婚姻,把握婚姻危機下的親子教育,請關注專欄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