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第六感”的科學與那些超能力傳說

前段時間,關於人類“第六感”首次被證實的新聞得到了大家的關注,新聞大意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發表研究,證實人腦能感應到磁場——受試者在實驗磁場和環境磁場方向一致時大腦會作出反應。

很多網友看了新聞後表示,原來第六感真的存在哦,難怪我(或我聽說的某某)有過預知未來的經歷,難怪我(或我知道的某某)直覺特別準……但其實,新聞裡說的“第六感”與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第六感”根本不是一個概念,這兩者並沒有直接的聯繫。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第六感”、“預知”、“直覺”這些科學或偽科學的事情。

1、關於生物“第六感”

每年全球有數倍於人類數量的鳥兒沿既定路線進行英雄史詩般的超遠程遷徙,其遷徙路程少則1000公里,多則2萬公里。候鳥遷徙通常是一年兩次,即春季由越冬地遷往營巢地,秋季由營巢地遷往越冬地,如無意外,它們的遷徙時間、路徑是不會變化的。

候鳥的遷徙路徑那麼長,為什麼它們每年都能準確地回到各自的營巢地和越冬地?它們是如何辨別方向又是如何進行定位的呢?

歷史上有很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說來解釋鳥類的定向遷徙能力,比如視覺說、聽覺說、光線說、氣味說、磁場說等,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觀察和實驗,科學界普遍認可

鳥類在遷徙過程中能用磁感應能力從地球的磁場中讀出方向。

關於“第六感”的科學與那些超能力傳說

除了鳥類,科學家在自然界許多物種中都發現了磁感應能力,比如蜜蜂、帝王蝶、鮭魚、龍蝦、海龜、鼴鼠、海豚、蝙蝠、沙漠蟻等,有研究表示,連狗狗也有感知地磁場的能力,且它們能敏感地察覺到地磁場的微小波動。

科學家們將生物這種利用地磁場準確尋找方向的能力稱作生物“第六感”,是除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之外的“磁覺”。

生物為何會有“第六感”,又是如何利用磁覺來導航的呢?對此科學界並沒有一個非常統一的解釋,但有很多相關的理論和假說,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基於鐵氧磁性感受器的磁鐵礦假說和基於自由基對反應的化學羅盤模型。

磁鐵礦假說認為,生物的細胞中含有成簇的磁鐵礦顆粒,其簇陣列會隨著外部磁場方向的變化而改變,將磁場信息逐級傳遞給中樞神經系統,生物正是通過這些鐵磁性顆粒感知地磁場並用於導航。科學家還發現,鳥類身體裡的磁鐵礦通常集中在喙部。

化學羅盤模型認為,磁受體很有可能來自一種名為隱花色素(Cry,一類和光復合酶緊密相關的黃素蛋白)的藍光受體蛋白,在受到特定波長的光刺激之後,該蛋白會發生電子轉移,形成臨時的自由基對,其狀態會根據磁場的變化而快速改變,由此生成可被神經系統識別的信號,最終轉化為生物的定向指令。科學家在鳥類的眼睛中發現了數目眾多、不同方位分佈的隱花色素,推測鳥類可以通過視覺感知磁場變化。

2、人類是否有“磁覺”?

關於人類是否有類似的“磁覺”,過去科學家們一直在嘗試研究。上世紀80年代,英國的動物學家羅賓•貝克(Robin Baker)就認為人類可以感知地磁場,但其實驗結果沒有得到科學界的普遍認同。近些年德國的研究者也暗示過人類可以通過視覺感知地磁場,但無法證實這一結果。

這次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利用新型的法拉第籠控制人體周邊磁場的變化,再用腦電圖描記器(EEG)檢測人腦對外界的反應,檢測到磁場變化與人腦信號變化有關係,算是第一次通過實驗證實了人類大腦是具有處理磁場信號能力的。但本次研究結果

還需要進一步利用不同的實驗條件進行可重複性測試,才能得出讓人信服的結論。

關於“第六感”的科學與那些超能力傳說

但即使真的證實了人類確實具有磁感知能力,這種能力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來說其實也沒什麼作用。

首先,我們人類大腦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為了不被過量信息超載,會自動“過濾”掉一些不太明顯和不重要的信息,連最重要的視覺信息都會被刪去很多細節,因此像“磁感”這種或許有或許無的微妙感覺自然不會被人察覺到。實驗中參與者的腦電圖顯示大腦對於磁場信號的變化已經做出了反應,但參與者本人卻並沒有感覺到異常,就證明了大腦其實已經自動忽略掉了這種細微的磁場變化。

另外,地球磁場本身非常微弱,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磁場環境又過於複雜(所有金屬製品、電子產品甚至生物體等都會對其周圍的磁場環境產生影響),因此即使有“磁感”這種感覺存在,也無法幫助我們尋找方向,更無法幫我們進行決策,或對我們生存、生活產生指導作用。

3、日常說的“第六感”指什麼?

我們通常所說的第六感,也叫“超感官知覺”(英文簡稱ESP),是指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的能力。由於感官的定義很模糊,所以“超感官”的定義也很模糊,一些人認為第六感是指能夠對未來事物進行預知和判斷的超能力,與佛學上的神通有相似之處;一些人則認為第六感只是指認知、決策和信息處理層面的能力,與我們認為的“直覺”大致吻合。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有第六感,或者有過第六感很準的時候。比如有人去到一個從沒到過的陌生環境,卻覺得那個地方非常熟悉;有人做夢夢到了某件事情,結果不久後那件事情真的在他身上發生了;比如人們在生活中預感到別人會對自己說什麼話或做出什麼行為,結果發現真的如此;比如我們在沒有與別人目光接觸的情況下也能感覺有人在看著自己,然後轉過去看到真的有人在看著自己……

關於“第六感”的科學與那些超能力傳說

人們一般還認為,女性的第六感要比男性的更準確、更敏銳,特別是在對待感情的事情上。女性常常能從男性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中理解出多層含義,且那些看似毫無道理的猜測和預感常常都準確得驚人。

所以,我們日常說的第六感通常指預知能力或直覺,與上文實驗中研究的“磁覺”不是一個概念。

那麼,我們日常說的第六感是真的存在嗎?人類真的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嗎?人們的直覺到底靠不靠譜呢?

4、預知能力真的存在嗎?

先來說說預知能力的事情。就目前研究的情況來看,人們以為的預知能力實際上通常都是錯覺和巧合。

人們之所以會對某些沒經歷過的事情或場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是因為有既視現象存在。既視現象,又稱“既視感”、“海馬效應”,它來源於大腦的聯想,是大腦中知覺系統和記憶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

我們的大腦是由數百億神經細胞組成的複雜神經網絡,短期或長期地存放著我們的海量記憶,我們曾經經歷的事情或場景的眾多特徵會被存放在不同的記憶系統中,有些信息甚至是我們當時沒有意識到的。當我們需要提取某段已經存儲的記憶時,一條和記憶編碼時相似的神經網絡迴路會被喚醒,保證我們能夠在大腦內再現當時的場景甚至情感。當我們經歷一件新的事情或走入一個新的場景中,如果其中有某些部分的特徵與過去的經歷能匹配上,就會刺激我們的一些記憶,調動大腦中並不同的記憶系統和與之相匹配,於是就產生了“似曾相識”的感覺。

而“預言夢”或者預知別人的行為則更多是因為巧合,或者因為當事人強行把相似的東西聯繫到現實,即使細節上完全不一樣也視而不見。

關於夢的成因是什麼,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統一的定論,但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人們在夢境中所形成的事件及場景均來自於人們已有的認知以及記憶,或來自於人們正在經歷的外界刺激,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感情等記憶和刺激。只是,睡夢中的大腦會將記憶中、現實中的各種場景和特徵進行隨機組合、誇大,讓夢的視覺表現變得光怪陸離。因此,人們會夢到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是很正常且概率很大的事情。

關於“第六感”的科學與那些超能力傳說

地球上有幾十億人口,每個人每晚都會做好幾個夢,其中某些人有一兩個夢的情況與後來真實發生的情況有類似,這從概率上來說是正常且合理的。因為人們只會記得那些“預言”成功的夢,而忘掉那些更多的預言不成功的夢,因此才會產生自己有預知能力這個錯覺。

提前預感別人的行為也是類似的道理。人們在事情發生之前,腦中很可能已經為即將發生的情況進行了多遍預演,當事情真實的進展與預演的某種情況恰巧一致時,就喚醒了當時一閃而過的想法,自己就會認為是提前預知到了。而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發生這種巧合,人們的各種預演和提前構想也就作為一閃而過的想法被忘掉了。

至於預感別人在看著自己,則是因為我們的眼睛具有特殊結構,我們的大腦對面孔又特別敏感,因此能讓我們很快發覺別人的注視,並很容易地找出目光的方向。而能感受到來自身後的目光,則大概率是因為當你在轉頭查看時,別人注意到你的行動於是將目光轉移到你身上,你就會假設這個人一直在注視著你並強化這種印象。

所以說,與其相信有預知能力存在,不如相信偶然和巧合其實都是正常的概率問題。

5、直覺到底靠不靠譜?

第六感的另一項技能——直覺,是不是也同樣不靠譜呢?如何來解釋女性的直覺通常很準這件事情?

直覺的靠譜程度比預知能力要大很多。事實上,直覺可以視為一種無意識的思維過程,是系統的、綜合的、模糊的知識加工和經驗判斷。人們的知識越豐富、經驗積累得越多,一旦看到類似或反常的問題或現象時,就能迅速聯想到可能的結果,那種信息處理的過程一般是無意識的、自動化的,最終會以一種感覺的形式將結果輸出給大腦。

我們一般認為,經過大量的數據收集、分析推理後做出的理性決策,應該要優於依靠直覺做出的決定,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很多實驗都表明,對於某些簡單問題,理性思考會得到最好的結果;而對於某些複雜問題,直覺思考的結果要好於理性思考。

這背後的原因就在於,直覺雖看起來是一種快速的無意識的感覺,但其實,從一定程度上說,它也是一種複雜的綜合分析和對比。

當我們用直覺做判斷時,實際上已經預先在大腦中經過了一個快速的評價過程。首先,我們的感官系統會自動捕捉環境中的一些線索,然後我們的大腦會迅速調取過往的經驗和記憶,並與當下的場景和情緒進行匹配,快速找到最佳的匹配情形,如果超出框架範圍則做出異常判斷,再把這種結果變成感覺和想法反饋給我們。這種幾乎實時的感覺判斷其實也是一種分析,一種觀察、對比、聯想和經驗匹配的技能。

關於“第六感”的科學與那些超能力傳說

女性的直覺比男性更準,其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釋。第一,女性觀察事物更加細緻和全面,這種優勢或許是源於遠古時期女性主要從事採集工作,因此需要關注更廣的範圍,也更擅長髮現細微的差異。第二,女性在歷史上長期處於弱勢地位,需要依附男性生存,因此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關注男性的生活細節和微表情上,她們也會對在乎的男性傾注更多的精力,因此積累了大量關於情感處理的經驗。第三,女性作為弱勢群體,對很多事物的掌控能力不如男性,會更相信或期待有超自然能力可以改變生活,因此更容易依賴直覺,無形中即鍛鍊了直覺的能力也誇大直覺的效果。第四,研究發現,女性的左右腦之間的聯繫比男性更加密切,因此左右大腦的信息互換和交流檢索也更順暢,更有利於發揮直覺的作用。

諾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一書中表示,

人類的思考模式可以拆分成快思考和慢思考兩個系統。快思考即系統1,是依賴直覺的、無意識的思考系統,代表大腦完全處在自主控制狀態。慢思考即系統2,是需要主動控制的、有意識進行的思考系統,其運行需要集中注意力,與行為、選擇和專注等主觀體驗相關聯。

快思考系統1即我們的直覺,它迅速、自動且高效,能提高決策效率,且更善於聯想,有助創造力。但它也很容易上當,很容易讓我們陷入思維偏見和邏輯缺陷的錯覺中,引導我們作出錯誤的判斷和選擇。比如光環效應(先接受了事物的一些信息後,這些信息會影響你對事物整體判斷)、倖存者偏差(只能看到經過篩選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刻板印象(對某事物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看法推廣到整個群體,而忽視個體差異)、稟賦效應(當人擁有了某項物品之後,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增加)等等

都是系統1偷懶造成的錯誤判斷。

因此,雖然系統1的直覺在處理某些複雜事情的時候是有用的,但卻仍然需要系統2的理性思考來監督和補充,才有可能得到一個更為靠譜的判斷和結論。

6、結語

加州理工學院的磁感實驗首次測量到磁場變化與人腦信號變化的關係,為以後研究人類大腦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也讓我們對人類大腦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確實值得慶賀。但此研究的可信度以及研究成果的實用性和意義,還需要更多的實驗和研究去驗證去證實。

而我們日常所說的第六感則與本次實驗結果完全沒有關係。那種代表超自然預知能力的第六感,不過是一種美好的幻象或一場大腦無心之失造成的騙局。人們相信那些超能力的存在,從表面上看不過是一種迷信,但實際上卻反映出了人們內心對於這個世界的無力和無助,以及對不可控感的恐懼。

關於“第六感”的科學與那些超能力傳說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擁有“超能力”,比如直覺,比如優於常人的感官知覺或處理某些特殊事情的能力。那些“超能力”通常會被我們所忽略,被當做是習以為常或可有可無的特點。然而,如果我們刻意去培養和練習那些“超能力”,它們是能夠變得越來越有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的。

所以,拋掉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去探尋並訓練屬於自己的“超能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