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走了10年的路拼多多只走了3年

短短三年时间,拼多多汇聚了三亿多用户,超过百万的卖家,建立起异类的、“拼”的线上电商生态。

拼多多的增速,令人费解,但这又是确确实实的存在。

京东走了10年的路拼多多只走了3年

阿里巴巴用了5年把GMV提高到千亿,京东用了10年,拼多多在2017年GMV达到了1412亿人民币,这一年却是这家公司成立的第二年。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平台GMV达3448亿人民币,年同期增长386%。

GMV增长背后,是用户数的迅速攀升。 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的年活跃用户达到2.95亿,根据拼多多Q3财报显示,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中的年度活跃买家数为3.855亿。这意味着拼多多单季用户增长超4600万。而在京东2018年Q1财报中显示京东年度活跃用户3.018亿,到了2018年Q2年度活跃用户数为3.138亿,2018年Q3分下降到了3.052亿的年活跃用户,相比二季度活跃用户下降860万。Q2Q3两个季度净增用户只有340万。而阿里依然保持老大哥的地位,从阿里2019财年Q2财报中看,截止9月末阿里年度活跃用户数达6.01亿,与2019Q1的5.76亿相比单个季度增长超2500万用户。

从活跃用户数规模来说,拼多多已经超越京东,与阿里相差0.7个京东。

有一种说法是,京东挑战天猫的竞赛,是“存量竞争”,拼多多在此之外,与京东、天猫相安无事,吸引的更多的是新的一批移动互联网增量用户群。

拼多多的崛起,绝非“9.9包邮”这一招,价格因素之外,拼多多崛起,核心是“交易门槛的降低”。

拼多多通过微信,触及到了淘宝需要花费更多成本才能触及到的用户,这是拼多多成功的原因所在。淘宝在2018年春晚推出“亲情账户”,希望通过红包形式,推动年轻人为父母等开通淘宝,其实也是基于如此考虑。

电商交易门槛,两个层面,对商家而言,是获客成本,对用户来说,是交易成本。

在用户层面,拼多多降低了交易成本:1、微信通过微信红包,将用户建立支付账户的门槛降低了;2、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拼团”的方式,点对点的方式,也降低了用户信息筛查、商品选择的门槛。

黄峥说过淘宝和京东都是搜索引擎式的电商,是电商版的Google,而拼多多而想做的是一个电商版的Facebook。“以搜索为导向的电商,终究也会认识到拼多多是一个不一样的物种”。

拼多多的核心是社交基础上的商品推荐与发现,以“拼团”、“砍价”这一类似游戏的玩法,打爆款。这与黄峥曾从事游戏行业有关。

拼多多的根基,基于微信的“熟人社会”。淘宝、天猫、京东,在中国一二三线城市是主流,有赞CEO白鸦说,拼多多是“小镇青年”这一群体,这一描述并不完整。拼多多在北京这类城市,也覆盖了很多大爷大妈。更好的描述拼多多的用户群,其实是“熟人社会”,是未绑卡的人群。看到一个便宜商品,通过微信分享或在日常对话中完成“拼团”,微信分享“好友代付”,或者是收货后,通过微信红包、现金交付给发起者。

京东走了10年的路拼多多只走了3年

此前拼多多里众多的拼夕夕山寨品、傍名牌一直被诟病,在上市之后,广大被侵权的商家更加容易发起维权,拼多多也通过技术手段一直在推进“双打行动”,仅9月份,拼多多就主动关闭了涉嫌违法违规的店铺5500多家,下架问题商品超过770万件,前置拦截疑似假冒商品链接超过300万条。

京东走了10年的路拼多多只走了3年

京东走了10年的路拼多多只走了3年

与此同时,拼多多的C2M模式为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带去了脱贫的可能。迄今,拼多多已发动5万名新农人,在全国农产区建立分拣、包装、物流的分布式中心。过去3年,平台共计销售109亿斤农货,可装满9万节火车厢,相关交易总额达510亿元。拼多多覆盖的农产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产区,已基本实现农户“有产就有销,多劳能多得”。

文章结尾给需要拼多多小号的客官一个网址,私信【买号】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