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代钢琴音乐代表人物及创作

1.萧友梅

萧友梅先生是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理论家,创作以歌曲为主,也有钢琴曲和伴奏曲

。这些钢琴曲有:

①《夜曲》(1 9 1 6年11月)

②《哀悼引》(1 9 1 6年1 2月)

③《D大调弦乐四重奏——献给多拉·莫兰多芙女士》(1 9 1 2年1 2月)、

其中《哀悼引》为悼念革命家黄兴、蔡锷,模仿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写作,旋律沉痛、深情,节奏慢板感人,中段昂扬激奋,全曲布局合理,情绪感人。

20、30年代钢琴音乐代表人物及创作


2.赵元任

赵元任先生是著名的中国钢琴作曲家。1913年,根据传统曲调创作风琴曲《花八板与湘江浪》,可以看作我国键盘音乐创作的启蒙。

1915年,他的第一部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真正开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首中国人创作的钢琴曲。

《和平进行曲》采用音调素材,结构严谨,是带再现的三段式,被誉为“是我国近代早期在复调思维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一首钢琴曲”。音乐形象鲜明,充满激情与活力,开中国钢琴创作之先河。

此外,他还创作了钢琴小曲《小朋友进行曲》,并为我国许多民族小调配上了钢琴伴奏。

20、30年代钢琴音乐代表人物及创作


3.李叔同

李叔同的《春游》、《送别》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先声,同时也是学堂乐歌的经典之作。全曲共6节,ABA三段曲式,旋律清新流畅和声风格简洁。

4.贺绿汀

贺绿汀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理论家、同时还是著名的批评家和社会活动家。1931年,他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1934年,以《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获“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的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

贺绿汀先生的代表作品如下:

音乐作品:《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等;

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

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此外,除了这些音乐作品外,他还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20、30年代钢琴音乐代表人物及创作


贺绿汀先生的创作讲究结构章法,乐曲呈现出民俗风采、乡野气息和劳动人民淳朴、乐观的感情。他的创作原则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西洋"。1934年齐尔品征集“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奖",《牧童短笛》在这场比赛中获一等奖,之所以能够获奖,主要是由于作者在对位化和声声部的大胆而精巧的处理,这样的处理手法,表现了一种既尊重传统的风格特点,又敢于大胆借鉴外国作曲技法的创新精神。

在他的创作实践中,他一方面继承传统音乐中的旋律线条,突出东方的线性思维,另一方面挖掘了钢琴的和声、复调、织体、节奏等钢琴语言手法,使横向旋律线条的流动贯穿与纵向多声部、多层次的叠置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中西两个方面入手,从纵横两个角度相结合,使得《牧童短笛》这首乐曲成为流动的、立体的音画。

20、30年代钢琴音乐代表人物及创作


总结这首乐曲在中国钢琴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够看出,《牧童短笛》最重要的意义有三。

①通过重要的钢琴作品创作比赛和国际交流活动来传播中国钢琴作品,在实践当中,把中国的钢琴音乐推向世界。

②在创作中坚持中国音乐文化的传统品格,要求创作能够呈开放容纳、兼收并蓄的音乐文化取向,包容吸收外来音乐文化的目的,弘扬发展中国音乐文化。

③奠定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基本方向,立足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之上,用西洋钢琴音乐文化来发展中国钢琴音乐。

纵观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牧童短笛》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其后的钢琴音乐创作和钢琴文化活动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再加之从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发展史的角度看,可以说《牧童短笛》与中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的诞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牧童短笛》描绘了清幽秀丽的水乡景色,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竹笛的小牧童形象栩栩如生。乐曲是ABA带再现式的三部曲式结构,其中A部分和再现部都是用对比、模仿、支声复调手法创作的。在乐曲省不的进行上,五声性的两个声部此起彼伏地自由交错、一问一答互相呼应,旋律结构类似民间乐曲中的“句句双"。

这种旋律上的民族风格在复调写作技巧的组合下,配合的相得益彰,这样的创作思路和手法,表现了作曲家熟练的复调技术和丰富的民间音乐素养。

20、30年代钢琴音乐代表人物及创作


乐曲的B部分快速的跑动,在模进下行的转调旋律上,加上左手低音持续跳动进行,使得音乐在这一部分呈现出兴奋快乐,表现出了好似牧童追琢嬉戏,无比生动的形象。尤其是左手低音的写作,更是具有典型的钢琴语言,并且弹奏起来非常顺手。

《摇篮曲》也是其代表作,其特点是五声性旋律配合有效的和声,二者结合在一起,不仅在音乐上效果明显,而且还成功的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乐曲的技术层次非常清晰,在动机创作和发展手法上,采用了民族音乐创作技巧,运用“展衍"手法,将整首乐曲的乐思自然交织,进行完整和谐的表达。

此外,《晚会》也是一首十分成功的作品,这首钢琴曲的原名《闹新年》。它的创作背景是,1943年作者到延安后,首先将它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为部队演奏,受到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后来他又将这首曲子写成管弦乐总谱迎接全国解放:全曲描写了红火的锣鼓,热闹的管弦,还有欢快的人们和热情的对话,整首音乐就像人们踩着鼓点的激烈跳跃,全曲最后在热闹非凡的高潮中结束。乐曲鲜明地揭示了人们欢渡节日的愉悦心情。

20、30年代钢琴音乐代表人物及创作


《晚会》在节奏上运用了民间锣鼓的节奏谱,全曲的主旋律与伴奏相呼应,乐句结构上一呼一答,它的和声织体设计是以三度叠置和非三度叠置的柱式和弦为主要织体,在和声上体现出具有欧洲功能和声的特点,曲中体现出的和声效果十分饱满、声音结实有力、层次清楚,气氛热烈。

此外,这首乐曲后面部分的高潮用纯八度快速演奏旋律,要求演奏者具备一定的八度技巧。整首乐曲饱满、雄壮,具有管弦乐的音响特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