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上海人都有钱?


在今天,上海以年生产总值38155亿元雄踞中国城市榜首,1993年竣工的杨浦大桥跨越了上海人的精神河流-黄浦江,沟通了上海市新旧两个经济重心,杨浦区和浦东区。陆家嘴的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东方明珠、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向全世界宣示着上海的开放、包容与进取

。每当夜晚降临,横穿上海滩的黄浦江两岸,灯火辉煌,行人如织,向世人宣示着作为世界级都市的繁华与富庶。

作为长江汇入大海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将上海分为浦东和浦西两块,1842年后,法国租界和公共租界逐渐在上海建立,浦西一时风头无两,是当时大上海"摩登世界"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第一盏电灯,第一条有轨电车,以及"马路"一词的由来都有浦西的影子。直到1990年,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初的起点,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陆家嘴成立,浦东才开始登上上海的经济舞台。在此后,曾经的陆家嘴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竞相角力的地方。

是不是上海人都有钱?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



清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军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奠定了上海工业最初的基因。辛亥革命之后,荣宗敬和荣德生在上海创办申新企业集团,两兄弟有个著名的后人,红色资本家的荣毅仁。日后的荣毅仁在中国的公私合营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不适合观景的上海入海口,通过自身的努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洋山深水港。洋山深水港以超过200万的吞吐量,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提供动力。

同时,坐落在浦东新区的中国商飞,在近几年成功研制了C919国产大飞机,打破了波音、空客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兴事件,是因为芯片国产化的问题,而翻开历史。1966年上海便开始研制每秒1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与同时期的日本同步,比美国仅晚5年。

是不是上海人都有钱?

江南制造总局



在今天,中国人民银行、汇丰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林立在陆家嘴,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形象深深的刻在国人的脑海里。但是同时,不要忘记,上海在工业和高科技事业的努力。

如今,当夜幕降临,上海披上万千华灯;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富裕成为了无数上海人的标签;在一个人均GDP为13.50万元的城市,人人都富裕便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代名词。

是不是上海人都有钱?

外滩夜景

但是恰如当年作为江浙难民住处的石库门一样,上海也有这个城市鲜为人见的一面。



今天我们将目光聚集在那些上海的老公房和旧式里弄,一如一百多年前,上海租界和周边县城一样,品味上海这座城市的魔幻。

想象着一个四口之家,住在25平米的地方。房间里没有客厅,进门便是床铺和饭桌,也许还有孩子上学的书桌。做饭的时候,需要拿着菜到门外的走廊里,在那里大家聚在一起,每到饭店,走廊里饭菜飘香。走廊的尽头是洗手间,而马桶是电动的,每当去洗手间,整个上下两层楼的人都能听到声音。

晚上吃完饭,爬上屋顶,你看着上海黄浦江边灯光绚丽的金融中心,看着这座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一切繁华。

爬下屋顶,躲进自己的25平米房间,看着父母睡着,爷爷在床上咳嗽,自己在沙发上躺下。半夜里,隔壁的声音吵醒了你,你在昏昏欲睡中听着隔壁的吵架声音,早上你还没有醒来的时候,楼下告诉你,自己的老公房又卖了三百万,马上开始装修,电钻声像索命一样涌进耳朵。

楼下的一层被搬走的住户租了出去,而租这些地方的是是同样在这个城市不如意的外地人,他们在这个地方做着小生意,维持着生计,因为牵扯着很多人的利益,当地警察多次要取缔这个地方,而这个地方却始终存在着。

是不是上海人都有钱?

上海里弄的一角


也许你也见过这样的场景,但那是八十年代。你也许不会相信在今天的上海,这些曾经的老公房、里弄里还住着许多人。他们在这个城市的繁华核心地带,却活的并不开心。

也许有很多人问为什么不能卖掉老公房?这是无数个上海人的疑问,一套老公房的价格在200-300万之间,而现在上海的房价在5万到7万之间,卖掉一套老公房只能凑齐一套偏远郊区房子的首付。

在上海上学的那几年,我有无数个上海朋友,他们有钱的可以开车来学校,还没有毕业家里就已经给准备好了房子,有的人和外地的学生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过得更惨;而更有的人,孩子也不努力,考进了不太理想的学校,毕业了找了一份勉勉强强的工作,过着不尽如人意的生活,每天穿梭在繁华的都市,然后回到自己昏暗的家里。

我至今记得有一次在浦东机场,一位上海阿姨问我是哪里人,然后告诉我,上海种种不好。

是不是上海人都有钱?

今天高速发展的上海也如同每个城市一样,有着每天在浦东机场前往海外各地旅游的人,也有每天在老公房里骑单车出行的人。

当国人对上海形成了刻板的暴富的形象,上海随之而来,招致了各种谩骂和诋毁,也许这个城市并不如你想象的一般,在今天这个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无论贫穷富有,一如每个勤劳的中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