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上海人都有錢?


在今天,上海以年生產總值38155億元雄踞中國城市榜首,1993年竣工的楊浦大橋跨越了上海人的精神河流-黃浦江,溝通了上海市新舊兩個經濟重心,楊浦區和浦東區。陸家嘴的金茂大廈、上海中心大廈、東方明珠、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建築,向全世界宣示著上海的開放、包容與進取

。每當夜晚降臨,橫穿上海灘的黃浦江兩岸,燈火輝煌,行人如織,向世人宣示著作為世界級都市的繁華與富庶。

作為長江匯入大海的最後一條支流,黃浦江將上海分為浦東和浦西兩塊,1842年後,法國租界和公共租界逐漸在上海建立,浦西一時風頭無兩,是當時大上海"摩登世界"的代名詞,後來中國的第一盞電燈,第一條有軌電車,以及"馬路"一詞的由來都有浦西的影子。直到1990年,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最初的起點,上海證券交易所在陸家嘴成立,浦東才開始登上上海的經濟舞臺。在此後,曾經的陸家嘴成為了中國資本市場競相角力的地方。

是不是上海人都有錢?

上海匯豐銀行大樓



清同治四年(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建立了當時中國最大的軍工廠,江南製造總局,奠定了上海工業最初的基因。辛亥革命之後,榮宗敬和榮德生在上海創辦申新企業集團,兩兄弟有個著名的後人,紅色資本家的榮毅仁。日後的榮毅仁在中國的公私合營和改革開放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國成立之後,作為不適合觀景的上海入海口,通過自身的努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碼頭,洋山深水港。洋山深水港以超過200萬的吞吐量,為上海這座國際化城市,提供動力。

同時,坐落在浦東新區的中國商飛,在近幾年成功研製了C919國產大飛機,打破了波音、空客在這一領域的長期壟斷;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中興事件,是因為芯片國產化的問題,而翻開歷史。1966年上海便開始研製每秒100萬次的集成電路計算機,與同時期的日本同步,比美國僅晚5年。

是不是上海人都有錢?

江南製造總局



在今天,中國人民銀行、匯豐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林立在陸家嘴,上海作為中國金融中心的形象深深的刻在國人的腦海裡。但是同時,不要忘記,上海在工業和高科技事業的努力。

如今,當夜幕降臨,上海披上萬千華燈;在車水馬龍的城市中,富裕成為了無數上海人的標籤;在一個人均GDP為13.50萬元的城市,人人都富裕便成為了這個城市的代名詞。

是不是上海人都有錢?

外灘夜景

但是恰如當年作為江浙難民住處的石庫門一樣,上海也有這個城市鮮為人見的一面。



今天我們將目光聚集在那些上海的老公房和舊式里弄,一如一百多年前,上海租界和周邊縣城一樣,品味上海這座城市的魔幻。

想象著一個四口之家,住在25平米的地方。房間裡沒有客廳,進門便是床鋪和飯桌,也許還有孩子上學的書桌。做飯的時候,需要拿著菜到門外的走廊裡,在那裡大家聚在一起,每到飯店,走廊裡飯菜飄香。走廊的盡頭是洗手間,而馬桶是電動的,每當去洗手間,整個上下兩層樓的人都能聽到聲音。

晚上吃完飯,爬上屋頂,你看著上海黃浦江邊燈光絢麗的金融中心,看著這座城市高速發展帶來的一切繁華。

爬下屋頂,躲進自己的25平米房間,看著父母睡著,爺爺在床上咳嗽,自己在沙發上躺下。半夜裡,隔壁的聲音吵醒了你,你在昏昏欲睡中聽著隔壁的吵架聲音,早上你還沒有醒來的時候,樓下告訴你,自己的老公房又賣了三百萬,馬上開始裝修,電鑽聲像索命一樣湧進耳朵。

樓下的一層被搬走的住戶租了出去,而租這些地方的是是同樣在這個城市不如意的外地人,他們在這個地方做著小生意,維持著生計,因為牽扯著很多人的利益,當地警察多次要取締這個地方,而這個地方卻始終存在著。

是不是上海人都有錢?

上海里弄的一角


也許你也見過這樣的場景,但那是八十年代。你也許不會相信在今天的上海,這些曾經的老公房、里弄裡還住著許多人。他們在這個城市的繁華核心地帶,卻活的並不開心。

也許有很多人問為什麼不能賣掉老公房?這是無數個上海人的疑問,一套老公房的價格在200-300萬之間,而現在上海的房價在5萬到7萬之間,賣掉一套老公房只能湊齊一套偏遠郊區房子的首付。

在上海上學的那幾年,我有無數個上海朋友,他們有錢的可以開車來學校,還沒有畢業家裡就已經給準備好了房子,有的人和外地的學生沒有什麼區別,甚至過得更慘;而更有的人,孩子也不努力,考進了不太理想的學校,畢業了找了一份勉勉強強的工作,過著不盡如人意的生活,每天穿梭在繁華的都市,然後回到自己昏暗的家裡。

我至今記得有一次在浦東機場,一位上海阿姨問我是哪裡人,然後告訴我,上海種種不好。

是不是上海人都有錢?

今天高速發展的上海也如同每個城市一樣,有著每天在浦東機場前往海外各地旅遊的人,也有每天在老公房裡騎單車出行的人。

當國人對上海形成了刻板的暴富的形象,上海隨之而來,招致了各種謾罵和詆譭,也許這個城市並不如你想象的一般,在今天這個城市裡的每個人都在努力生活,無論貧窮富有,一如每個勤勞的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