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的汉服也是文化输出的一把好手

前几天一条热搜突然引起了小游的注意——#汉服该不该普及#,当时小游和大部分的人一样,第一反应都是:该!像汉服这样既美丽又能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服饰为什么不能普及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呢?

但是点开热搜后才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这一主张,一部分人吐槽“汉服圈”的高级鄙视链令人作呕,一部分人围绕“普及”认为兴趣爱好没法儿“一视同仁”。顿时小游的脑袋里开启了专场“奇葩说”,到底汉服需不需要普及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才算是汉服?

汉服汉民族传统服饰

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并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其实真正的汉服颇有讲究:标准的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不光是衣裳本身汉服还包括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这些共同组合的整体才算汉服的完整衣冠系统。

“中国创造”的汉服也是文化输出的一把好手

此外整套汉服的制作过程也有其规矩: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依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 、深衣。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汉服的款式虽然繁多复杂,且有礼服、常服、特种服饰之分,但是仔细分析,根据其整体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种类: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制;第二种是“上衣下裳”分开的“深衣”制;第三种为“襦裙”制,主要有齐胸襦裙、齐腰襦裙、对襟襦裙等。

“中国创造”的汉服也是文化输出的一把好手


现代的汉服究竟是什么?

其实现在我们在大街小巷看到许多小姐姐穿的汉服与传统的汉服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大部分现代的汉服都经过了一定的改良,更适合现代人的穿衣方式和审美风格。不像传统汉服那么复杂,有种种穿衣等习俗规则,现代汉服则是以个人喜好为主,大多数穿汉服的年轻人都是随心所欲,喜欢就好。

作为95后的小游很能体会这些年轻人买汉服的行为。相信90后与95后的童年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日韩文化的影响,那个时候小游就很羡慕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当然自己也很清楚我们大中国还有旗袍、唐装和汉服,但是还是会有些疑惑:为什么旗袍、唐装和汉服不能像和服和韩服一样在各种传统节日里成为大街小巷稀疏平常的常服呢?

“中国创造”的汉服也是文化输出的一把好手

大约在5年前,汉服还没有那么的流行,把汉服作为常服的小姑娘们还是各家新闻媒体的头条,在那时这些镜头中的女孩无一例地升华了自己的喜好,提出“自己穿汉服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这样正面的说辞,不仅给了自己坚持穿汉服的勇气,而且无形中引起的共鸣鼓励了其他跃跃欲试的人。

虽然,当年这些穿汉服的小姑娘走在大街上会因为“奇奇怪怪”的着装打扮而受到路人的侧目。可是仅仅才过了5年,大街上穿着汉服的人数呈爆炸式增长,从孩子到少女,有的时候还能看到跳广场舞的大妈身着汉服大跳disco。

大家的目光也因为“见怪不怪”而自动忽略了这些人。也是因为这些忽略给了很多女孩在大街上身着汉服的勇气,也给了不少年轻妈妈给自己的孩子穿上汉服的勇气。而“传承传统文化”的旗号也越打越响。

但,其实很多人穿汉服仅仅是为了“美”!

“中国创造”的汉服也是文化输出的一把好手

小游周围有几个朋友也是汉服爱好者,可是她们对于汉服的历史和传统并不是很了解,都是看了各种古装剧,被汉服本身的魅力所打动,就随便到某宝挑了几件心仪的美丽汉服。汉服一拿到手,就各种试穿,自拍。之后就等着周末,精心画好韩妆,随意把头发吹卷,脚踩球鞋到户外尽情去拍写真了。

相信大多数穿汉服的人都是这样,说白了就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汉服实在太好看了,小姑娘想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未尝不可。不过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汉服已经深深和传统文化勾连在一起了,如此正面的暗示将人们的害羞禁锢了起来。

“中国创造”的汉服也是文化输出的一把好手

汉服圈是什么?

在文章开头小游有提起过被许多人吐槽的汉服圈。其实和lo圈一样,汉服圈也是经常被人诟病,当然还是紧紧围绕圈内对圈外不平等的鄙视链。虽然在汉服圈里,大家似乎都很了解汉服的各种知识,也对自己穿着的汉服很有讲究。

但是有一部分人对于其他汉服爱好者非要强加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去看待他们。穿的汉服或配饰不太精细会被鄙视,上下搭配有出入会被鄙视,穿山寨汉服更是一定被鄙视。总之,汉服圈一些自显身价的“极端”行为已经让一部分人对于汉服敬而远之。

“中国创造”的汉服也是文化输出的一把好手

其实不论在什么圈子总会有那么几个“冥顽不化”的人物,但是请大家相信真正喜欢汉服的人是会用一种平和的方式引导人们去进一步了解汉服,而不是引起仇恨,败坏了汉服的名声,那只不过是不懂得尊重的小孩拿自己的虚荣心在玩火而已。

因此无论怎样,按自己的认知来,更要按自己的喜好来。毕竟这世间已经很难了,一件衣服而已,就别再让自己难上加难了。

“中国创造”的汉服也是文化输出的一把好手


汉服市场的供应现状如何?

随着汉服越来越受年轻人的追捧,目前在某宝汉服的交易额就已经超过了20亿,每年的增速都在150%左右,而且购买人群都是以95后的年轻人为主,整个市场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汉服仍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一到这种时候,就会有各种鱼龙混杂的供应打肿脸充胖子不断搅乱汉服这个新兴市场。现在在某宝上一搜汉服,就会出现几十到几百不等的搜索结果。但是,作为传统汉服来说,上乘的布料,传统的刺绣工艺,精致的细节设计等等,这一切远远不止几十元人民币。

“中国创造”的汉服也是文化输出的一把好手

目前在汉服这个市场有很多商家会低价提供质量不过关的汉服。一旦低价汉服成为主流,不仅真正传统的汉完全没有招架之力,而且消费者更是没有任何办法在这些低质汉服上看到文化传承的影子,如此一来承载文化传承的汉服流行只是一些形而上不切实际的自我欺骗而已。

还有一些店家只是将服装粗加工,就肆无忌惮地打上了“汉服”的标志,身价就会虚高好几倍,不仅欺骗了消费者,损害了他们对于汉服市场的信心,不利于汉服市场今后的发展。这时中国的汉服市场特别需要品牌的力量。只有汉服市场能有一家站起来,并且利用品牌的力量不断扩大发展,规范市场秩序,这样对于消费者对于汉服市场本身都有巨大的益处。

“中国创造”的汉服也是文化输出的一把好手


汉服真的可以文化输出吗?

汉服市场可不仅仅在国内神速发展,在国外,汉服及其文化也在蓬勃向上的发展。这就不得不提到留学国外的中国学生了。很多中国姑娘真的是为了在世界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地从国内带来了汉服,特地在自己的外国同学面前骄傲的展示,并且从汉服出发告诉他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创造”的汉服也是文化输出的一把好手

小游曾经就在巴黎参与过一次由当地留学生策划举办的汉服文化集会。当时在巴黎城郊索园大片的樱花树下,有一大批中国女孩,还有一大批外国友人。每个中国女孩人都身着汉服,各种各样的汉服,有连发髻都盘好的那种隆重准备的姑娘,也有脚穿球鞋淡妆出席的姑娘,大家在樱花树下展示自己的汉服,诉说着中国汉服的传统与故事。

也有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的外国友人穿上了汉服,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周围散步的外国人也纷纷被这些美丽的姑娘吸引过来,通过美丽的汉服,他们了解到了不曾耳闻过的中国。在汉服的包围下,浓重的中华文化随着樱花的香气一同扑面而来,那种和谐的芬芳里有留学生的笑容。

“中国创造”的汉服也是文化输出的一把好手

除了法国,在中国留学生聚集大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这样的活动更是不胜枚举。事实上,对于留学生来说,汉服相当于一把钥匙,一把可以将中国文化输出的钥匙,一把在外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钥匙,也是一把寄托思念的钥匙。

从留学生的各种举动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汉服要的不是普及,要的是感染!

游箱App目前拥有超过10万跨境旅客入驻,分布在36个国家。游箱致力于分享出国往来游客的行李箱,只要在平台上发布求带汉服信息,就会有有缘游客帮您跨境带物,用最快的速度将汉服带给身处国外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