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愛與青春同為地球“把脈”

一提到地震,許多人會“聽震色變”。這是世界上最具危害力的災害之一,也是人類長期面臨的一項巨大挑戰。在安徽省地震局,有一對為地震事業默默奉獻的夫妻:繆鵬和李大梅。他們相識於地震監測預報工作,也在這個領域奉獻青春與智慧。他倆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如今成為了一名小小防震減災知識普及員。

共同從事地震事業倆人互相理解支持

繆鵬和李大梅每天都要與各種地震相關的設備、數據、資料打交道。這是他們共同熱愛的事業,並由此相識相知相愛。

2004年,繆鵬大學畢業後進入安徽省地震局預報中心工作。第二年,李大梅在安徽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就職。因工作上有溝通聯繫,再加上新入職的職工都住在安徽省地震局單身宿舍,大家經常在一起做飯、聊天、唱歌、郊遊,漸漸熟悉。 “他最吸引我的是為人正派、責任心強、生活中很有幽默感,他也覺得我心地善良。”李大梅說,她相對溫和,繆鵬很爽朗,兩人在性格上有互補性,逐步確立了戀愛關係,並於2006年結婚。 夫妻倆在同一個單位,又都在地震監測預報崗位上工作,彼此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平時上班事情很多,各忙各的。回家一起忙完家務後,經常會討論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李大梅說,“我遇到不開心、想不通的事情,他會寬慰我。他遇上工作推進不順利的時候,我也會勸導他。” 工作上有交集,生活中匯聚點滴溫情。有時,李大梅中午在單位加班,繆鵬回家後做好飯,專門把飯送過來給她吃。“我曾經在中國地震局司室掛職,還獲得了去德國短期學習的機會,他對我無條件支持,並主動照顧孩子,這讓我非常感動。”李大梅說。

半夜接到震情通知帶孩子一起去加班

地震監測預報是一項嚴肅緊張的工作,時刻處在箭在弦上的戰備狀態。如果省內發生地震,即便是在半夜,按照應急預案要求,夫妻倆得在20分鐘內到崗參加應急工作。

李大梅告訴記者,由於家裡老人身體緣故,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學習生活主要由他們夫妻倆照顧,“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接到震情通知,必須立刻出發。怕孩子夜裡起床一個人害怕,只能把他從睡夢中喊醒,帶他一起到單位,讓他在單位沙發上睡覺。看到孩子睡眼惺忪的樣子,特別心疼。很多同事都有這樣的經歷,甚至有孩子夜裡醒來發現家裡沒人,自己穿上衣服走出小區找爸媽。” 2019年,中國地震局開展第一批援疆工作。繆鵬主動報名,從全系統20多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被中國地震局選派至新疆局預報中心擔任副主任,主持業務工作。很長時間照顧不到家庭,繆鵬有些愧疚。6月出發前,他採購了很多肉類、魚蝦等食品,還把牛肉滷好分成小袋,把冰櫃塞得滿滿當當。 “他甚至買了好幾箱礦泉水在家備著,生怕我工作忙,飲食上簡單應付。”李大梅說,對於丈夫援疆的決定,她理解並支持,告訴他:“家裡有我,放心!” 新疆地區震情多、任務重,工作模式與原來崗位有很大不同。繆鵬剛到那裡有點不適應。李大梅忙完家務,等孩子休息後,每天都與他視頻聊天,聊工作、父母、孩子,給他一些鼓勵。漸漸地,繆鵬逐步進入角色,各項工作高效推進,受到領導和同事充分肯定。他經常說,援疆半年時間,增長了見識,開拓了眼界,自己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孩子從小耳濡目染普及防震減災知識

可能很多家庭都會配備消防應急包,不過,你家裡有地震應急包嗎?在繆鵬和李大梅家,地震應急包是一項必備品。

“應急包裡有小手電、急救毯、口哨,還有一些簡單的醫療用品。萬一地震發生時人被掩埋,可以吹哨子求助。”李大梅說,家裡還有一些地震專業書籍、宣傳品,比如適合孩子閱讀的防震減災《三字歌》,“可能平時聽我們說得比較多,孩子耳濡目染。上幼兒園時,他喜歡跟別人玩詞語接龍游戲,經常會接出(地震)會商、震中、斷層等專業術語。” 從上小學三年級開始,如果父母夜裡收到震情通知,參與應急工作,孩子就一個人在家。只要在路上見到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欄,他都要停下來,認真閱讀,還經常作為地震小專家向身邊同學科普一些基本知識。 “我們這個小家庭,父母與孩子互相尊重、互相體諒。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教育中,除了原則性問題,我們不太喜歡跟孩子講大道理,更相信言傳身教的力量。”李大梅說,孩子愛看書、喜歡動手製作,創造力強,心態較穩,“他的表現經常會讓我們感到驚喜。” 至於以後是否希望孩子也從事地震有關的工作,李大梅說:“對於孩子的將來,我們本著順其自然的態度。他現在對自然科學、電腦編程、圍棋課程有很濃厚的興趣,我們很支持他。”李大梅說,在大數據時代,地震監測預報工作要想取得新突破,必將與其它學科有更深層次交叉融合,例如機器學習、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如果孩子有興趣,所學專業又契合需求的話,我們會很高興看到地震工作者的代代相傳。”(來源:新安晚報 編輯:汪丹丹、湯培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