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東工匠精神贏得群眾認可

陳利東工匠精神贏得群眾認可

陳利東工匠精神贏得群眾認可

秉持著“懷民、懷公、懷理、懷仁”之心,連雲港市海州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陳利東用務實的付出和精湛的業務,贏得群眾認可,今年初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模範法官”稱號。

陈利东工匠精神赢得群众认可

記者 王曉紅 通訊員 尹超 周心睿

剛剛結束一場緊張的審判工作,眼前的陳利東一身幹練,眼神放光,充滿了法官特有的堅毅神情。作為連雲港市海州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他對法官這重身份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堅持,秉持著一顆“懷民、懷公、懷理、懷仁”之心,用務實的付出和精湛的業務,踐行著“職業理想”,成為名副其實的港城“法治先鋒”。

陈利东工匠精神赢得群众认可

在年前召開的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上,陳利東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模範法官”稱號。

以“懷民之心”躬身謀幸福

陈利东工匠精神赢得群众认可

陳利東在群眾家中走訪

“法官不是官,法官不能高高在上,但法律精神要高高在上。”這是陳利東所秉持的職業理念。“任何時候,法官都不該有自身職業的優越感,而是要始終躬身為民,胸懷真理,用自己的一腔熱忱,用專業的法律精神,為民生幸福、為公平正義鼓與呼。”

2015年,在審理被告人趙某某、秦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案中,他發現該案的38名集資參與人絕大多數是60多歲以上的海州老城區的老年人,甚至有1名集資參與人由於年事已高已經去世,他們拿出的集資款實際上是他們最後的“養老錢”“保命錢”。而在庭審中得知趙某某、秦某某尚有170餘萬元無法歸還後,集資參與人情緒激動,庭後便集中起來,到相關部門進行信訪。

陈利东工匠精神赢得群众认可

拿回養老錢的38名當事人聯合為陳利東送來錦旗和感謝信

為了妥善處理該案,陳利東多次召集集資參與人進行座談,並深入集資人家中,瞭解集資人的想法,穩定他們的情緒。同時,積極與被告人的近親屬進行溝通,動員他們能夠賠償廣大群眾的損失。最終,兩名被告人的近親屬退賠了38名群眾的損失80萬元,並取得了集資參與人的諒解。

“我們欽佩陳利東法官深入細緻、巧妙的工作方法和一心為民的崇高品格。”得到退賠的38名群眾給陳利東寫來了感謝信,一位老大爺甚至把陳利東每次座談、到集資人家中走訪的場景都拍下來刻成了光盤。老人們集體向市委市政府,以及連雲港中院寄去了表揚信,表揚陳利東“一心為民”的工作作風。

以“懷公之心”鐵肩擔道義

2006年,陳利東開始從事刑事審判之路,十多年來,他辦理了超過1500件刑事案件。而在這1500餘件刑事案件中,除在二審中發現新證據外,沒有一起案件被上級法院改判、發回,而這正得益於他的“工匠情懷”和“懷公之心”。

“刑事案件與其他案件不一樣,往往關係到公民的人身自由,必須要做到謹小慎微。”陳利東在採訪中談道。“司法是守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對刑事案件定罪量刑必須要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標準,哪怕有一丁點的懷疑,也不能給被告人定罪。”陳利東說。

2018年,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全面打響。作為一名有著豐富刑事審判經驗的法官,他勇挑重擔,成為海州區法院掃黑除惡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的急先鋒,奮戰在掃黑除惡的第一線。

陈利东工匠精神赢得群众认可

陳利東擔任重大涉黑惡案件審判長

2019年10月17日,歷經7天80餘小時庭審,一審順利審結全市涉案人員最多的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件,以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敲詐勒索罪等判處被告人盧某某有期徒刑二十一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並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他帶領庭上的同事認真研判、加班加點,逐項進行卷宗調閱和線索排查梳理工作,嚴把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確保案件順利完結。

以“懷理之心”鋪就專業路

陳利東在審理該類案件過程中不斷總結審判經驗,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形成了自己的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五要素”調解法,這種調解方法得到了省高院的肯定,並被省高院錄入審判經驗叢書。而陳利東在妥善審理各類案件時,採取“三心”、“三個一樣”措施。“三心”即對待當事人要熱心,對待工作要細心,對待來訪者要耐心。“三個一樣”即接待外地當事人與本地人一個樣,接待生人與熟人一個樣,接待幹部和群眾一個樣。真正做到化解矛盾、理順關係、安定人心、維護秩序。

陈利东工匠精神赢得群众认可

陳利東在案件審理崗位,兢兢業業、埋頭伏案

原本疑難複雜的案件最終成為指導同類案件的審判樣本,而這正得益於陳利東愛鑽研、愛總結的精神。“陳利東長期工作在刑事審判一線,是疑難案件辦理的專業戶,他有著自己行之有效的審判工作方法,他的追求是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鐵案。這得益於他心中那顆懷抱著法理的赤誠之心。”海州區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季銳說道。

在刑庭工作會經常遇到疑難複雜案件,這些案件往往事實較難查清,涉及的當事人人數眾多,處理稍有不慎,極其容易造成矛盾激化。為了提高自己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陳利東在工作中不斷更新司法理念,勇於實踐,積極參與司法調研。從工作至今,他充分利用其手中的豐富案例,先後在《人民法院報》《江蘇法制報》等中央、省市媒體發表調研文章、宣傳報道等十多篇,並多次在省、市法院年度學術討論會評選中獲獎,2015年,陳利東榮立省高院“個人一等功”。

以“懷仁之心”真情承教化

2016年5月,陳利東正式被任命為海州區法院少年綜合審判庭庭長,懷著一顆“仁愛之心”,擔當起了少年審判改革的領頭人。

“雖然涉少案件量不大,但複雜度高,涉及刑事民事各種方面,而因為未成年犯罪的特殊性,我們的理念一直是‘以教育預防、感化挽救為主,以規訓懲罰為輔’。”陳利東說,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尤其是對失足青少年來說,有效的心理矯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面對這些孩子,我們必須秉持著一顆仁愛之心。”

陈利东工匠精神赢得群众认可

陳利東在課堂上給小學生們上普法教育課

緊緊圍繞“教育、感化、挽救”這一主線,立足自身工作實際,紮實開展未成年人案件的“維權、審判、幫教”工作。在全市第一家創建了“新岸青少年護航中心”,通過舉辦“法治大講堂”“家長課堂”“五個一”工程等活動,推行更加精準的幫教模式,形成了以“護航中心”為軸心,以家庭、單位、社會共同參與的立體化、網絡式的維權、幫教體系。

2018年,在他的積極倡議下,海州區法院聯合團市委、區關工委、區教育局等12家政府職能單位及熱心於青少年權益保護事業的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共同創建了社會公益性組織“青春護航聯盟”,使全市青少年權益保護工作的水平又邁上了新臺階。

陈利东工匠精神赢得群众认可

陳利東深入居民社區開展法治宣傳

近年來,在他帶領下先後開展送法進校園、送法進社區活動百餘次,直接受眾近5萬餘人,對3萬餘名中小學生進行了法制宣傳教育,100餘名失足青少年在“護航中心”受到德與法的教育,幫助10餘名失足青少年重返校園,其中4名學員考上了大學。2017年,他帶領庭上的同事自編、自導、自演的微電影《新岸》,作為普法宣傳片獲得了團中央、中央綜治委聯合推廣。

陈利东工匠精神赢得群众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