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毓明,喊冤!《信筏故事》告诉我们:恶魔在笑

如果恶魔一直对我笑,那“我”一定会上当。

因为,“我”太善良。

近期,鲍毓明这一陌生的名字,刺入大众的视野。

西南政法商学院法治企业研究院研究员、中兴通讯独立非执行董事、上市公司杰瑞股份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纽约长岛商学院讲师

天大工学学位、天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美国桥港大学计算机硕士、中国律师资格、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师资格

供认各大集团公司、企业高管、名誉加身、高校讲师等等,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精英人士。

但就是这样一个衣冠楚楚之人,却在近日被斥为“衣冠禽兽”。

鲍毓明,喊冤!《信筏故事》告诉我们:恶魔在笑

通过阅读《南风窗》报道李星星有关报道,不由心如刀割,更是不寒而栗。

现实照进电影,电影暂留现实。

李星星的遭遇,不由得让人联想到2018年上映的电影《信筏故事》。

首先,这部电影是电影制片人詹妮弗·福克斯亲身经历改编。一部电影,真实故事改编,六个大字,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因为,主人公不仅有勇气去面对这段创伤,更有勇气说出来,用电影荧屏呈现给观众。勇敢,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坚强,而是出于不希望再有无辜受害者的善良。

鲍毓明,喊冤!《信筏故事》告诉我们:恶魔在笑

詹妮弗的妈妈在家中无意发现女儿初中的日记和信筏,随着女儿日记天数一次次的变化,妈妈在女儿的日记中发现了不对劲的内容。

出于保护女儿的目的,詹妮弗的妈妈打电话询问自己的女儿。现在和过去,两个时空被打破。尘封的记忆一点点呈现给大家。

鲍毓明,喊冤!《信筏故事》告诉我们:恶魔在笑

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夏天,13岁的詹妮弗认识了她的马术老师Mrs. G以及田径教练比尔。

马术老师Mrs. G,成熟有魅力,碧眼金发,浑身散发着亲切感和高贵气质。

比尔,阳光随和,高大威猛。成熟、有见地,更是一个体贴入微的暖男。

鲍毓明,喊冤!《信筏故事》告诉我们:恶魔在笑

对马术老师Mrs. G,詹妮弗有着无比憧憬之心。那是自己心中所渴望的模样,那是人生,确切的说是女性该有的模样。

比尔的介入,则更多是异性的吸引力和带有父爱关怀的“暖男”。

“当我离开他们的时候,我的世界开始地动山摇,我时常害怕自己会不慎坠落。”

鲍毓明,喊冤!《信筏故事》告诉我们:恶魔在笑

詹妮弗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家里有5个孩子,而自己又是不起眼的那位。看似人丁兴旺,但极易被忽略。作为透明的存在,詹妮弗渴望被关注,渴望有人倾听自己,认可自己。

鲍毓明,喊冤!《信筏故事》告诉我们:恶魔在笑

1972年生的鲍某明,一米九左右,200斤上下,又高又壮像座山一样。

他是一个擅长与孩子打交道的人。

这是《南风窗》,文章开头的表述。鲍毓明,高大威猛,有学识,戴着眼镜,给人以严谨不失风度的精英派头。

在原文中,我们看到李星星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在网友的介绍下,认识并结缘。在原文中有一句话“但大概只花了半年的时间,鲍某明就彻底取得了李星星母女的信任”。

鲍毓明,喊冤!《信筏故事》告诉我们:恶魔在笑

短短半年的时间,鲍毓明就取得了一位14岁左右女孩的信任,赢得了女朋友的信任。甚至,鲍毓明用自己的行动和学识,给这位母亲营造出了“确实就像个爸爸,他的学问高,如果把女儿交给他教育,肯定比自己带在身边要强。”的假象。

更适合自己,把女儿交给他教育,能够带给女儿未来

通过李星星母女的描述,可以佐证鲍毓明确实是”一个擅长与孩子打交道的人“。

电影中对家庭失望的詹妮弗,被Mrs. G,面对Mrs. G的接近,詹妮弗甚至有些小确幸。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到Mrs. G的意外关注,但她非常高兴,终于有一个愿意去聆听并向她分享人生经验的人了。

每个周末,詹妮弗都同他们一起度过。长久接触中,Mrs. G和比尔利用了詹妮弗急于成长,急于证明,急于填补内心空缺的想法,一步步洗脑,并伸出了魔掌。

鲍毓明,喊冤!《信筏故事》告诉我们:恶魔在笑

“你的父母只是害怕这个世界,他们只是害怕自由的活着,他们无法接受你即将成为一名女性,他们看不到你在我们眼中的样子。”

现实中,当鲍毓明费尽心机营造好假象之后,终于为自己赢得了和李星星独处的机会。

2015年11月,鲍某明带着刚满14岁的“女儿”李星星,到北京上学。“父女”在北京生活,母亲在老家天津。

不同于,电影中詹妮弗成功被洗脑,并偏执地认为自己爱上了比尔,依恋Mrs. G。2016年,李星星在鲍毓明侵犯自己后,因下体疼痛,手机查询,并在得到手机医生建议后,选择了报警。

鲍毓明,喊冤!《信筏故事》告诉我们:恶魔在笑

2015年12月31日,是第一次。一夜没睡,第二天肚子疼。随后被鲍毓明带回北京,关在家里,强迫看不良题材影片。相较于Mrs. G和比尔循序渐进的诱导,鲍毓明则在赢取信任后,凶相毕露,粗暴且妄图洗脑。

詹妮弗失身于比尔,认为比尔爱她。

鲍毓明在4月9日,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称,自己不会触犯法律底线,并称“事情并不是像她说的那样,事情说起来话长,但我和她从来没有以‘养父女’的关系相处”。

言外之意,鲍毓明是被冤枉的,自己没有触及法律底线,自己是清白的。

鲍毓明的言外之意非常明显,鲍毓明自认为自己和李星星并非是养父女的关系。李星星所讲述的内容,也非“事实”。

过去和现实交织,詹妮弗因为幼年的经历,或者说在偏执之后,对比尔和Mrs. G的行为,内心有自我粉饰和美化。

同理,鲍毓明也是如此。只是一个是受害人长期诱导、洗脑后,出于自我保护的偏执和不认同。一个是施加者的狡辩和错觉。

当男朋友称她为“受害者”时,詹妮弗情绪崩溃。

“我不是受害者,我不需要你或者任何人称我为受害者,因为你对我的人生一无所知。”

鲍毓明,喊冤!《信筏故事》告诉我们:恶魔在笑

媒体采访鲍毓明时,鲍毓明狡辩“事情并不是像她说的那样,事情说起来话长,但我和她从来没有以‘养父女’的关系相处”。

电影中,中年詹妮弗找到老年比尔时,比尔恶相尽现。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慌张、惊恐、急于撇清自己。

鲍毓明,依旧在为自己狡辩。

詹妮弗的噩梦一辈子难以抹灭,李星星亦是如此。詹妮弗不再信任别人,在两性关系上,成年后的自己放纵不羁,心更为空荡和冷寂。李星星,在控诉之后,无结果。尽管鲍毓明会消失一段时间,但他又会再次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鲍毓明不止一次给李星星洗脑,停掉学业,减少母女往来,李星星完全被鲍毓明掌控着。而这次,李星星掉进了“只有鲍毓明一人的陷阱”。

鲍毓明,喊冤!《信筏故事》告诉我们:恶魔在笑

我们明白,鲍毓明一直在诱骗、控制、侵犯李星星。他所谓的“并非养父女关系”,只不过在为自己肮脏的养成游戏做狡辩。

在警方的促使之下,鲍某明给李星星写了一封保证书。保证书中写道:“给我现在的女儿,和未来的妻子。”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李星星一次次去派出所,一次次做笔录,又一次次被鲍毓明接回家。

“很正常”“说出去你就不干净”“我是对你最好的人”“别人都是坏人”,这一套话,鲍某明就像“背书”一样,只要说了上一句,李星星就知道下一句。

鲍毓明不止洗脑,更将李星星的求救表述为“可耻的行为”。说出去,你会失去一切;说出去,你将遭遇所有人远离和嘲讽。

这样的话术,就是囚牢,进一步阻挠了李星星维权的信心。

鲍毓明有一句话没有说错,“自己不会触犯法律底线”。在这里,说他没错,并非是认可他的行为,并非赞同他没有犯罪的说法。而是,事实很残酷,李星星似乎不能够将鲍毓明绳之以法。

正是一次次“不了了之”,正是鲍毓明一次次“去而复返”,正是一次次上吧揭露却毫无结果,正是一次次刺痛却依旧面对恶魔。才几乎磨尽了李星星控告的动力和求生的希望。

一位曾经对她们表达过善意的民警直言说,“我不能再管你这件事了,再管我就没工作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够将鲍毓明绳之以法,我无法想象鲍毓明背后的能量,就如同,我无法做到对李星星感同身受。“感同身受”只是冠冕堂皇的安慰话,痛苦只有李星星清楚。

李星星告诉记者,“不只有我,还有其他小孩儿,现在我受伤害,将来还会有别的小孩受伤害。”

鲍毓明,喊冤!《信筏故事》告诉我们:恶魔在笑

相较于詹妮弗,李星星是勇敢的,更是鼓足勇气不幸者中的幸运者。因为有媒体报道,鲍毓明辞去了种种职务,但警方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前路依旧漫漫。

如果结局同鲍毓明所说的那样,那前路的黑暗还能够信任谁去刺穿?如果事故沦为一个故事,那荆棘到底有多宽?几丈?百丈?万丈?千万丈?

前路艰辛,我们誓要劈开那荆棘,撕碎那伪善,即使和着血水,也要为未来踏出一条路。

为身后,留一份纯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