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矿山”成效初显:付煤公司人均工效同比提高一成半

“智慧矿山”成效初显:付煤公司人均工效同比提高一成半

4月15日,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从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付煤公司了解到,该公司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智能化”装备应用和“智慧化”管理手段创新,“智慧矿山”建设成效初显:3月份,该公司原煤工效已达25.22吨/人,人均工效同比提高15.4%,综合单产、掘进进尺、一提双优等各项指标均名列枣矿集团前茅。

作为全国首个取消夜班的煤矿,近年来,“智能化”装备已深刻改变了付煤干部职工的生产生活方式。“智能化开采不仅有效缩短了作业时间,更使工作面作业人员减少至7人,实现了‘少时则安、少人则安’。”该公司副经理王成介绍,2017年,他们结合矿井地质条件,与郑煤机合作,研发先进智能控制设备,革新采煤工艺,并于当年建成全省首个大采高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实现了大采高工作面智能化开采。至今,该公司累计建成智能化工作面3个,安全生产原煤360万吨以上。

为实现作业环境、作业行为、生产过程信息的智能化管理,推进矿井安全生产透明管控,该公司在实现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基础上,研发了“智慧矿山系统平台”,使用可视化监控设备代替人工作业,实现了井上下安全“可视化”管理。

“智能视频装备的使用,不仅实现了井下作业现场‘可视化’管理,更将工作面安全风险降到了最低。”该公司安监处常务副处长李思刚说,在预防大事故方面,利用工业视频监控,实时监控瓦斯探头、便携仪悬挂位置以及防突钻孔施工的方位、角度和深度,杜绝了瓦斯空班漏检。为进一步延伸“可视化”管理作用,他们还将地面工广、作业场所、重要岗点等地点安全情况纳入“可视化”管理范围,利用各类遥感探头动态查看各地点人员作业及设备运行情况,对发现的隐患问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发布在地面安全微信群,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以图文方式回馈至微信群,形成管理闭合。

“‘智能化’设备带来了产量,‘智慧化’管理带来了底气。”该公司经理于华兵说,借助“智能化”装备和“智慧化”管理措施,2月份复工复产以来,该公司原煤日产稳定在7200吨以上。

据了解,为加快智能化开采样板企业建设,抢占智能建设新高地,他们抓住“5G+智慧矿山示范项目””建设机遇,借力借借智、整合资源,开发智能巡检机器人、安全AI交互、智能引导、重大灾害超前预警等一系列“智慧矿山”功能。

1月22日,该公司与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5G联合实验室”。 “5G+智能采煤、5G+智能配送、5G+安全管控、5G+智能巡检……这是我们目前正在探索与实施的‘5G+智慧矿山’建设的内容。”谈及该公司下步“智慧矿山”建设发展方向,于华兵给出这样的答案。

“目前,我们重点对巡检机器人进行攻关,技术成熟后,我们将在井下水泵房、变电所、皮带等地点部署巡检机器人,从而真正实现‘高产高效、少人无人’。”于华兵表示,领跑“智慧矿山”建设,扛起试点矿井责任,付煤公司责无旁贷,必将全力以赴,将付煤打造成枣矿集团5G应用和智能化开采的开拓者、引领者。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左丰岐 通讯员 白涛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