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路上的一抹檢察藍

近年來,公益訴訟路上的一抹“檢察藍”活躍在畢節各地,守護著“花海畢節”的顏值。


  數據顯示,近兩年來,畢節市檢察機關履行公益訴訟案件前置程序處理2028件,提起訴訟47件。

  從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到食品藥品安全,從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到國有財產保護,畢節市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向黨和人民群眾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

  主動創新機制制度


  公益訴訟是各項檢察監督工作中主動性尤為凸顯的訴訟職能,也是一項為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等更高水平需求提供服務的檢察業務。畢節市檢察機關堅持把公益訴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來抓,切實強化組織領導,以創新的理念、舉措,著力強化“頂層設計”。

  為形成公益訴訟辦案合力,畢節市出臺了包括支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在內的《關於進一步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的意見》;建立“以市檢察院為樞紐、基層檢察院為主體”的一體化辦案機制,對全市案件線索和辦案力量實行統一調配;及時與人民法院溝通協調,主動與環保、國土、國資等20餘個部門共建工作銜接和聯動機制62個,匯聚各方力量,努力形成良性互動工作局面。

  為加強案件線索來源摸排收集,全市檢察機關充分利用“兩微一端”、電臺廣播、“12309”檢察服務中心等平臺,重點圍繞真實性、違法性、可查性,對報刊、網絡、來信來訪反映的問題進行認真排查、評估和管理,深挖案件線索。近兩年來,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056件。

  為加強專業化辦案組織建設,全市兩級檢察院設立了專門的公益訴訟辦案組織,通過招錄、選調或內部調配等方式,將熟悉調查取證、具有出庭訴訟經驗和民事行政法律專業背景的人員充實到辦案一線。

  當好公共利益“看護人”


  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生態建設……全市檢察機關在群眾反映強烈的公益損害領域開展個案探索,為推動立法完善提供司法實踐樣本。

2019年10月,由金沙縣人民檢察院提起的汪某、塗某、李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三案在金沙縣人民法院集中開庭並當庭宣判。這是金沙縣首例食品安全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該案邀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金沙縣羊肉粉協會相關負責人及部分餐飲店鋪負責人參加旁聽。旁聽者紛紛表示,這既是教育也是警醒,一定會合法誠信經營。

  這些案例生動地表明,畢節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發揮了社會公共利益“看護人”的作用,讓群眾切身體會到公益訴訟的力量。

  截至今年1月,畢節市檢察機關批准逮捕生態領域職務犯罪、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64人,提起公訴76人,監督立案27件,督促落實補植樹木、草地1557畝,持續督促恢復治理礦山400餘個,增殖放流魚苗8.5萬尾。

  促進依法積極行政


  畢節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而政府部門和公眾對其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也是推動依法行政、助力治理現代化的過程。金沙縣人民檢察院訴七星關區大銀鎮政府怠於履行環保職責案,就體現了這一點。

2016年4月28日,七星關區人民檢察院就垃圾清運影響群眾生活向七星關區大銀鎮政府發出檢察建議書。大銀鎮政府雖作出書面回覆,但並未積極履職,亦未採取補救措施。畢節市人民檢察院指定金沙縣人民檢察院管轄該案。金沙縣人民檢察院以大銀鎮政府不履行行政職權為由,向仁懷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該案宣判後,大銀鎮政府立即著手完成了後續的垃圾場清理整改工作。

  對行政機關不規範履職的行為,畢節市檢察機關通過訴前程序督促其自行糾錯,對逾期不糾正的提起公益訴訟,通過法院裁判使其糾正,從而推動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

  近兩年來,畢節市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7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