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百货易主,王健林做“减法”的生意经可能你真的不懂!

刚过完年,王健林和张近东的一桩“买卖”引起了一场自媒体的狂欢。为了赚取流量和眼球,关于这次“万达百货易主”的幕后声音甚嚣尘上,甚至有人把万达“卖卖卖”的历史翻个底掉。这其中,不怀好意者,有之;添油加醋者,亦有之。而理性思考者,少之又少。

试想一下,如果万达百货真是个烫手山芋,在张近东用“极智”定调的2019,在苏宁发展的关键之年,怎会盲目接盘?可见,对于希冀商业链条完整化的苏宁来说,万达百货的价值,不言自明。而反观万达,在庞大的商业版图中,百货板块被边缘化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在王健林心里,它早已是鸡肋般的存在,至于何时卖出,只是一个时机的问题。那这曾经被视为万达功臣的万达百货,从何时起打上了“必卖品”的标签呢?王健林,心意如此坚决,究竟为何要将“卖卖卖”进行到底呢?

万达百货易主,王健林做“减法”的生意经可能你真的不懂!

万达百货 曾经的顶梁柱

把时光的指针调拨至2007年,当时为了支持万达广场早期的招商运营。王健林一句“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没有什么就自己来”催生了万达百货。

成立于2007年5月8日的万达百货,一经落成,就凭借万达商业“商业地产+百货”的模式,以同行羡慕的速度,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百货商场。可以说,曾经风光无限的万达百货,在万达商业发展的初期,是万达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最有力的业态支撑。当年的万达百货究竟如何风光?可以拿数字来说话。

2011-2013年是万达百货的鼎盛时期,当时它与商业地产、文化产业、高级酒店共同作为万达集团的四大支柱产业,门店规模曾接近百家。而根据万达集团年度报告显示,在2014年底,万达百货累计开店99家,收入达到256亿元,同比增长65.3%。

万达百货易主,王健林做“减法”的生意经可能你真的不懂!

万达百货获得来自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的全面滋养,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说其是万达的功臣,丝毫不为过。

万达百货 改革中的沉与浮

万达百货,从功勋卓著到急剧下滑,似乎只是一夜之间的事。

2015年,随着购物中心和电商的发展,大型零售业态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万达百货店也出现了亏损。见此形势,万达集团也迅速出招,进行调整。2015年,万达百货以行业措手不及的速度,集中关闭了56家亏损严重的门店,仅留下40家盈利尚好的店铺。

万达百货易主,王健林做“减法”的生意经可能你真的不懂!

虽然此时,万达百货的形式急转直下,但苏宁却看准了这个时机,频频向万达示好。早在2015年9月,苏宁就与万达签署紧密合作协议,将苏宁云商首批40个项目入驻万达,开启了“中国最大不动产商和中国最大零售商的合作”。2018年初苏宁买下万达商业约3.91%的股份,再到如今,苏宁易购又将万达百货全部门店收归旗下,足见苏宁对万达百货,早已青睐有加。

万达百货 瘦身逻辑的舍与得

从2015年起,告别了高光时刻的万达百货,也退出了万达集团的中央舞台。但在业务线收缩之后,万达百货的“钱景”依然可观。在万达集团2016年工作总结中,万达百货收入178.2亿元,完成计划的101.6%。这个成绩比当年万达体育产业、儿童娱乐和网络集团三项收入的总和,还高出67.1亿元,并且比旅游产业收入高出3.9亿元。

然而,即便有盈利,零售业态的本质难以改变,如果只是赚钱,固然可以将其牢牢握在手中;但风物长宜放眼量,与其负重前行,不如甩掉过去的包袱,轻装上阵,毕竟有舍才有得。万达坚持要卖万达百货,归根到底,是战略转型需要。

万达百货易主,王健林做“减法”的生意经可能你真的不懂!

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的万达集团年度工作报告中,王健林只字未提曾寄予厚望的万达百货。而反而在这两年的工作总结中,“轻资产”这三个字,分别出现了26次和23次。2019年1月王健林发言中强调,而轻资产、低负债仍将是万达今年乃至今后的持续发展战略。

可见,对于万达来说,做减法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因为现在,轻资产的战略,已久初见成效。2018年开业的万达广场中,轻资产已达19个。新发展的58个万达广场中,轻资产达50个。从2019年起,开业的轻资产广场超过一半,以后占比越来越高,也许几年以后开业项目全部都是轻资产。新开业的酒店全部是委托管理的轻资产。

显然,现在万达百货已经完成使命,退出万达版图是情理之内,意料之中。王健林的这一招棋,以退为进,完全符合万达现在发展方向。

万达的“买买买”和“卖卖卖”的基础,是万达要“瘦身”,必然要有舍有得。而这就是万达过去、现在和今后处置一些资产的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