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之不去的記憶(17):嶺東煤礦——黑龍江雙鴨山礦務局百年紀實

主編:於耀森

三、原煤構成

1.產量

嶺東煤礦建礦後歷經發展、興旺、衰減、關閉幾個階段。五年經濟恢復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有一、二、三、四、五、六、七等7對斜井,年生產能力由1949年27.9萬噸,提高到1957年的101.1萬噸。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平均年產量達到177.7萬噸,1959年總產量達226.6萬噸,最高日產1萬噸。當時全礦有一、三、六、七、九、十井和躍進井等7對斜井,小煤窯達32座。三年調整和第三個五年計劃時期,平均產量為116萬噸。從第四個五年計劃的1972年年產量開始下降到74.2萬噸,此期間報廢5對斜井,到1985年全礦進入低能力開採時期,當時全礦核定能力為42萬噸/年。1986年開始,原煤產量更是逐年遞減,到1991年,全礦計劃生產能力僅為17萬噸。1992年,全礦計劃生產能力僅為15萬噸。

2.品種

嶺東煤礦煤炭品種較為齊全,肥煤、氣肥煤、貧煤、焦煤、無煙煤均有。煤的品種主要是根據變質作用決定。礦區東北部的禿頂山是一個閃長巖侵入的噴出體,在一井深部、六井東部20層煤1500米寬的範圍內皆是閃長巖體。礦區以秀頂山為中心形成一半環條帶狀的煤的變質帶,遠離禿頂山煤的變質程度由貧煤到氣煤逐漸降低,一井東部為貧煤,六井為焦煤,八井、九井為氣煤。

1986年,礦務局地質隊在六井長山擴大區找煤時,發現了三個可採煤層。據勘探表明,三層煤的煤質變化不大,均為三分之一焦煤。

1986年至1991年,嶺東煤礦共生產原煤285.6萬噸,比計劃超75.6萬噸。

1992年,全年共生產原煤309503噸。

3.人項指標

建礦初期,年產原煤2.1萬噸,到三年大躍進時期年產量最高,當時全礦有8個生產井,並大辦了“小土群”,使日產達6千噸,最高日產達萬噸,最高年產達到226.62萬噸(1959)。後,因“大躍進”重採輕掘,造成礦井採掘關係失調。經過1963年後的大幅度調整,年產量穩定在一百一十萬噸左右。到1972年相繼有3個生產井報廢,六井、七井合併,原煤生產水平大幅度下降,故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欠產60萬噸,平均日產由3000噸下降到2000噸。1979年嶺東煤礦和雙陽煤礦分家,平均日產由2100噸下降到1800噸,1985年產量為64.64萬噸,比1959年的最高年產下降28.52%。

1953年只顧出煤,忽視掘進,造成建礦歷史上第一次採、掘關係嚴重失調。為吸取停產整頓教訓,從1954年開始狠抓掘進工作,到1959年進尺為103.8萬米,嗣後進尺逐年下降,至1976年進尺水平僅3.3萬米。此期間,又一次出現採掘關係失調,1971年進尺僅2.9萬米。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狠抓採掘比例關係調整,使採掘生產有計劃按比例進行,至此嶺東煤礦年年超額完成採掘生產計劃。

1953年坑木消耗最高,萬噸消耗達393立方米,1985年萬噸坑木消耗已下降到82立方米。

揮之不去的記憶(17):嶺東煤礦——黑龍江雙鴨山礦務局百年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