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雄面对面,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与英雄面对面,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焦作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四场新闻发布会4月14日上午10:00在市会务中心二楼第七会议室(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关爱医者,尊医重卫倡议书》,围绕我市援鄂医疗卫生队在湖北抗“疫”一线作出的积极贡献,进一步弘扬社会正能量,讲述他们在一线战“疫”的亲身经历和体会。

与英雄面对面,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与英雄面对面,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与英雄面对面,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中共焦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邱志杰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共焦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邱志杰发布《关爱医者,尊医重卫倡议书》。

与英雄面对面,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焦作市援鄂医疗卫生队队长、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王建峰

“希望痊愈的患者都能幸福生活!”

刚开始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从穿隔离服到值班结束脱下隔离服每天要至少6个小时。穿上隔离服就像蒸桑拿,为了上班时间不上厕所,我上班前1小时就不再喝水,有的时候还需要穿上尿不湿。工作期间要戴两层口罩、一个护目镜、一个面屏,不仅呼吸胸闷,而且头也被卡得生疼。隔离服密不透风,身上一个劲儿地出汗。工作结束脱隔离衣是最危险的时候,不仅要预防院内暴露被感染,而且还由于汗水湿透了里面的衣服,感觉通体寒冷,就像跳进了冰窟窿。

针对70名危重症患者,我作为队长,要和河南其他8支医疗队的呼吸重症及感染科的医生讨论重症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接管C7东病区以后,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出院时间大大缩短,最后痊愈出院57人。

我们救治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精神问题。我们负责的21床是个年轻小伙,非常烦躁,一直急着出院,甚至拿着刀威胁医务人员。我和队员反复对他进行心理疏导,终于获得患者的理解,逐渐配合治疗,最后痊愈出院。19床是位双下肢截肢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手术及创面伤口局部愈合差,患者心理压力大,我们每次都要给患者按时换药并进行心理安慰疏导。因为创面非常大,每次换药都需要半个小时,被重复感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经过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最后患者痊愈,转专科病房继续治疗。当冒着小雨把他送到b8病区时,他感动得落泪,并感谢我们。这一刻,我深受感动。我们在武汉救治的患者每一个都让我难忘,希望痊愈的患者出院后回归到正常生活轨道上后,都能幸福生活。

与英雄面对面,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焦作市援鄂医疗卫生队副队长、焦作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赵 童

“荣誉属于集体,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3月11日我上21点到次日凌晨3点的夜班。晚上查房时,一名老年男性、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他不安的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名患者既往有冠心病、主动脉搭桥术后等病史,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腹部压痛明显,结合腹部CT检查,考虑是粪石阻塞引起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给予开塞露治疗后,效果不佳。考虑到患者80岁的高龄,既往有心脏病,影像学看见肠管明显扩张,如果不及时处理有肠破裂穿孔的风险,会危及患者生命。情况紧急下,我用手为老人将粪石逐一掏出。当时一起值班的同事,用手机拍摄了我工作的视频。从我们当日21点进入感染病房,等我为患者做完治疗走出感染区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左右了。脱完防护服刚走到清洁区,就接到了老人女儿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家属的声音显得非常焦急,我就把详细情况和她说了一下,患者女儿悬着的心才得以平复,并在电话中表达了感谢。但使我感到意外的是,在我回到焦作不久,4月1日那天,收到了该患者家属从武汉寄来的感谢信和锦旗。也就是因为这个患者,我发现对于高龄或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新冠肺炎患者,由于隔离治疗,家属无法照顾,需要医护人员更多的关注。也就是从3月12日起,焦作市援鄂医疗卫生队的孟明哲、张运强、姚建刚所组成的康复治疗团队,会每天进入到感染病区,为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心理疏导、理发、发放生活物品等工作。

关于荣誉,我认为这个荣誉是一个集体荣誉,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很多努力,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我只是有幸成为这个集体中的一个代表,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这个荣誉应该属于每一名“守初心,担使命”的共产党员,属于每一个为了战胜疫情,默默无闻、坚守岗位、辛勤付出的平凡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于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最大的荣誉就是治愈疾病,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会受到社会、患者的肯定。我会倍加珍惜这份荣誉,将荣誉作为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为社会、为我市的医疗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与英雄面对面,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焦作市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焦作市疾控中心质控科副科长、主治医师 杨 涛

“所有抗疫人员不计生死、敢于担当的精神,最让人感动”

我们河南省第十四批援鄂医疗队暨河南省援鄂防疫队,在鄂对接武汉市硚口区疾控中心,分为流调和疫情信息组、环境卫生和消毒组、实验室核酸检测组。援鄂主要工作包括三大块:第一是开展新冠肺炎疫情报告信息审核、预警信息处置、重点场所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防控措施落实技术评估与指导、发热门诊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流调报告和疫情分析报告撰写、疾控大培训等工作;第二是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定点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方舱医院、康复驿站、特殊人群聚集地消毒技术指导和培训、消毒效果评价、疫源地终末消毒等工作;第三是实验室核酸检测工作(我们对接的硚口区是武汉13个区里唯一有PCR实验室,可以承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区级疾控中心,河南省援鄂防疫队整建制接管)。

说起我们最担心的事,还要从我们的工作性质说起。援鄂防疫队消杀组工作的环境和医疗单位不一样,我们没有“三区两通道”、没有洁净区、缓冲区再到污染区的过渡,为了延长N95口罩的使用时长,我们所有要去现场完成的工作穿脱防护服都是在户外相对偏僻洁净的区域进行的。武汉大家都知道是有名的“火炉”,天气时冷时热,我们在现场穿着防护服手提几十斤重的采样箱、身背沉重的消毒喷雾器往返与各个疫源地进行采样和消毒工作,在脱防护服的时候,队员都是汗流浃背,就跟浇了冷水澡一样,所以我们在武汉工作期间最担心的就是感冒发烧,不但自己隔离,整个队伍也得隔离,肯定会影响整体工作进度。在武汉工作期间,让我感动的事就是那些为我们服务的酒店留守人员、接我们上下班的司机师傅、为我们服务的志愿者们,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医务和防疫人员,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不计生死、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最让人感动。

与英雄面对面,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焦作市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焦煤中央医院主管护师 兰福旭

“与专家交流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2月10日,我被所在的C7东病区护士长推荐加入了新冠肺炎危重症定点收治院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中法新城院区战时护理部组建的“呼吸治疗”“肺康复”“静脉治疗”三个国家医疗队专家会诊团队,也是我们所在院区3000名医护人员(援鄂2000人、同济1000人)中唯一一位同时加入三个专家会诊团队的队员。呼吸治疗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我也是在2018年才注意到这个专业,并于同年参加了河南省人民医院组织的第一批为期3个月的呼吸治疗培训班。2019年1月份结业后,作为焦作市首位呼吸治疗师,在焦煤中央医院重症医学科组建了咱焦作市第一个呼吸治疗小组,也就是在此时才正式从事呼吸治疗师这一职业。

而今年援鄂报名时,呼吸治疗师也是我选择支援武汉的理由之一,本来打算到武汉后,在我们病区组建一个呼吸治疗团队,但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就我一个呼吸治疗师,无法组建团队,于是我就提出了我们科室原来的工作方法,护士兼职呼吸治疗师(我们科室现在也就只有两个呼吸治疗师)。在完成我护士本职工作之外,兼职科室呼吸治疗师,24小时通过电话以及微信指导调节呼吸机参数、及时解除呼吸机异常工作报警等呼吸治疗问题,有时候电话解决不了的问题,还需要加班进入病区亲自调节。此次新冠肺炎尤其是我们所在的危重症院区对于氧疗、呼吸机支持的比例比较高,所以需要及时解决许多的呼吸治疗相关问题,尤其是在支援武汉的前十几天,常常需要兼职连夜工作到凌晨四五点,加之精神特别紧张,所以我就出现了严重睡眠障碍,只能用艾司唑仑(一种镇静药)调节睡眠,还不敢多吃,怕睡得太死,晚上听不到手机铃声。就这么一边吃着艾司唑仑一边喝着咖啡,度过了58天的援鄂时光。自2月10日加入会诊团队后,我参与了两次呼吸治疗全院会诊,组织了一次微信远程呼吸治疗会诊。参与2例次新冠肺炎特重症患者护理查房。其中在参与北京协和医院呼吸治疗查房时与北京协和医院李根柱、李奇护士长,就呼吸治疗有关问题对话15分钟。参与了一次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王辰院士发起的新冠肺炎症重症患者会诊。在援鄂期间,能够与北京协和、湖南湘雅、北京大学医学部、中日友好医院、同济医院以及18支国家医疗队的大咖们交流并学习,我觉得这是我一辈子难得的机会,对我以后的工作起到了巨大的帮助。所以我觉得这次武汉之行意义重大,无憾、无悔。

与英雄面对面,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焦作市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管护师 郭亚茹

“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这也是祖国召唤我们这些医护人员冲到战“疫”最前沿的时候。越是艰险越向前,支援武汉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从生活角度来说,我刚结婚,还没有孩子,家里无后顾之忧;从专业角度来说,科室大都是新来的医护人员,经验相对不足,而我在北京宣武医院接受过重症监护培训。我虽是一名90后,但是已有4年重症护理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安全保护意识……所以,我是最合适到战“疫”第一线的人选。在去武汉之前,我从电视上看到广大党员干部为了疫情防控不顾个人安危无私奉献,在新闻上看到驰援武汉的党员医生护士在战场上吃苦耐劳、不怕牺牲,这样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也更加坚定了我加入到党组织的决心。2月3日到达武汉的第二天,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刚来到武汉的时候,我也会感到不安、担忧,但是所有的不安都在走进隔离病房的那一刻化为乌有。当我穿上防护衣、隔离衣,戴上五层手套、盖上防护屏,踏过最后一道防护门的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战士,马上有一种自信:我来了,我能打赢!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个人都在有序、紧张地忙碌着,患者病情一点点的好转都是对我最大的鼓舞。战“疫”是一场劳心费神的持久战,时间长了,人总是会疲惫,但是,在这场战“疫”中,我们并不孤独!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3月15日,看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后,作为90后的我感触颇深,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