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武王的心理入手,浅析他为何要举鼎

秦武王举鼎绝膑这件事在历史上总被人津津乐道,这一天秦武王来到洛阳,与孟说比试武力,看谁能将大鼎举起,于是秦武王就举起了“龙文赤鼎”,但是由于鼎实在太重,秦武王的身体承受不了,所以“两目出血,绝膑而死”(《帝王世纪》)。那么秦武王为什么要去举鼎呢?

对于秦武王举鼎的原因,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秦武王自认武力过人,不服输,喜欢跟人比试武力;二是认为秦武王是个有野心的人,举鼎是为了秦国霸业,想要直逼周天子之位。

那么,这两种观点成立吗?秦武王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从秦武王的心理入手,来浅析这两种观点。

从秦武王的心理入手,浅析他为何要举鼎

大秦帝国秦武王剧照

01

第一个观点看起来挺有说服力的,也是大部分人认同的,毕竟“武王有力,好戏”(《史记·秦本纪》),秦武王一向都是孔武有力的,喜欢跟人摔跤比赛,而且因为自己喜欢武力,还把当时的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都请来做官,时常跟他们比试武力。

而当时的九鼎,非常的重,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人能举得起来,这就激起了秦武王兴奋的心情了,秦武王觉得,别人都不行,自己可是秦国力气最大的人,应该可以举得起来,而且先前他的属下孟说虽然不能将鼎整个举起,但是也能搬离地面,秦武王当然不能服输,输给孟说不是太没面子了,一定要超过孟说。

而且从秦武王的心理来看,如果他能举起别人不能举起的九鼎,会有很大的自豪感,这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每个人都有的“成为伟人之欲”(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引),秦武王心里希望能成为一个“伟人”,在自己擅长的“武力”上,受到别人的仰慕和崇拜,满足自己的自重感。

注:当时九鼎的重量众说纷纭,但是现在出土规格最大的青铜鼎为“司母戊鼎”,重为八百七十五千克,所以九鼎的重量应该不会超过这个数字。

另一方面,秦国地处西边,跟蛮夷接邻,为了抵抗他们的侵犯,秦人一向都是英勇强悍,一直有尚武之风,连商君都说“抟民力以待外事,然后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 ”(《商君书·农战》),所以人民的“武力”越强大,国家的军力也随之增强,因此秦国的“尚武之风”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秦国发展的步伐,使得秦国士兵强劲,国力强盛

而秦武王觉得自己作为一国之主,又是尚武的推崇者和领导者,当然有义务给全国的英勇将士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而举重是当时力士的主要表现方式,如果秦武王能举起周天子的国宝九鼎,自然能给秦国的将兵很大的鼓舞,为他们增加勇猛的士气,有利于秦国的开拓和发展。

所以,第一个观点是成立的,秦武王确实不服输,喜欢跟人比较,满足胜利的自重感,同时也想给秦国的英勇士兵一个好的榜样。

从秦武王的心理入手,浅析他为何要举鼎

芈月传秦武王剧照

02

第二个观点有些人是不认可的,毕竟很多人觉得能把自己作死的秦武王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其实历史上的秦武王也并不是那么的没用,他也做了很多有利于秦国发展的事情。

秦武王继位后,秦惠王刚刚兼并的巴蜀就发生了叛乱,“丹、犁臣蜀,相壮杀蜀侯来降”(《史记·秦本纪》),秦武王为了安定巴蜀,于是派甘茂等人攻伐巴蜀,杀死陈壮,然后讨伐丹、犁两个部族。过了一年,秦武王开始在秦国设置丞相之位,任命甘茂、樗里疾为左右丞相,这是秦国首次设立丞相之位,所以可以看出秦武王其实是个有作为有想法的国君。

在治理了一段时间的国家后,秦武王想要“车通三川,窥周室”(《史记·秦本纪》),于是就派人攻取韩国的宜阳,

由于宜阳是个大县比较难攻克,因此很多人反对,但是秦武王还是仍然坚持要攻克宜阳,最后通过增加士兵,终于将宜阳攻克。那么为何秦武王那么坚持要攻克韩国的宜阳的,其实先前张仪的想法也跟秦武王相同。

《史记·张仪列传》记载:仪曰:“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刚开始周天子是居住在镐京,而将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放置在洛阳,如果哪个诸侯要取代周天子,都要先占有镐京和洛阳这两个代表权力的地方,秦武王觉得秦国早已经占有了周王室的旧都镐京,现在只要拿下洛阳就能控制天下了。但是现在又不能马上攻伐周王室,所以秦武王决定先通过蚕食周王室旁边的土地来威慑周天子,而在周王室四周的韩国就成了最佳地方,这可是控制京畿最有利的地方。

在攻取了韩国的宜阳之后,秦武王就开始进窥周王室,所以才有了秦武王举鼎的事情。秦武王终于看到了代表天下权力的九鼎,心里很心动,想要拿下它,拿下它就等于拿下了它象征的权力。

这时秦武王的心理,是想要通过举鼎来直逼周天子的位置,想挟天子以令天下,因为九鼎从夏商周三朝都是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是国家政权存亡的标志,随着朝代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秦国占有了九鼎离称霸天下就不远了。

所以,第二个观点也是成立的,秦武王确实是个有野心的人,想通过举鼎直逼周王室,进一步称霸天下。

从秦武王的心理入手,浅析他为何要举鼎

结语

从秦武王的心理入手,浅析他为何要举鼎。秦武王举鼎,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是为了窥视周室,好进一步挟天子以令天下。虽然秦武王这次举鼎失败了,绝膑而死,但是仍然推进了秦国的发展,也让秦国的士兵更加的英勇善战,为以后秦国的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史料:《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杨宽《战国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