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掠影:风雪中的感动

2016年12月25日,冬日里的第一场雪雨悄然而降,恰似给美丽的凤凰城披上一层薄薄的美妙面纱,使其越发显得无比神奇而令人神往。

凤城掠影:风雪中的感动

中焦盐化日化分公司生活区,一群孩童正在尽情地迎风雪戏耍。“磨剪子了磨菜刀……”一位光着头,面色红润,身板硬朗的老人略显沧桑的吆喝声,引得孩童们好奇的围观。

畏寒却步,躲在暖气房中的人们不时走出来,也不问价钱,双手把需修理剪、刀、斧等物件递到磨刀人手中。

磨刀人正襟危坐在特制的小巧玲瓏的小板凳上,像医生把脉病人那样,用看似笨拙粗糙而十分灵巧异常的手,上下左右,仔细端祥摩挲手中的物件。然后,小心翼翼地或用手动沙轮轻轻打磨,或用小铁锤轻敲打,最后在砥砺石上耐心精细研磨后,凝视一番,确认达到要求,会心一笑,就双手将物件递到主人手中,点点头,顺手接过主人手中的五元钱。

整个过程,像电脑编排的固有程序,有板有眼,有条不紊,简直是在欣赏一场精彩绝伦的文艺演出,令人赞叹不己。

凤城掠影:风雪中的感动

中午11时许,西楼王师傅接过磨刀师傅递过来的精心修好的四把剪、刀,交给磨刀师傅20元钱,磨刀师傅顺手退回5元遭拒,磨刀师傅显得有点生气:.“你的活多,优惠,这是规矩”。遭拒的王师傳,过了一会儿,从家里为磨刀师傅送来一件八成新的时尚大氅和一杯热茶水,磨刀师傅欣然接受,点头称谢。

这平常人的寻常事,却让人倍受感染,我不由自主的主动上前与磨刀师傅搭讪交谈,得知:磨刀师傅名叫王金平,64岁,中共老党员,退伍军人, 系安徽省亳州人,与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同乡,每月能领取国家各种津帖补助300余元。

凤城掠影:风雪中的感动

他有三男一女,三个孙子三个孙女,家家住二层小楼,备有小桥车。身板硬朗的老伴,为儿女作家务,自己现租住在北郊拖厂旁一小区,平时爱喝点小酒,但从未醉过。在运城己好多年了,每年夏收、春节回家两次。

“真是儿孙满堂,家兴人旺,令人羡慕的幸福之家啊!那你为啥还出来讨此营生?”我不由自主地感慨道。

磨刀师傅颇具神秘的莞尔一笑:“昔日背乡离井,走街串巷,饱受人间冷暖,是为养家糊口,那叫谋生活讨营生。

现在国強民富,服务大家,受人尊重,叫余热生辉,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三产业”。

磨刀师傳呷了一口刚才王师傅送来的酽茶,继续说。

“过去我村有好多人靠此谋生活,凭双脚板,走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我也曾去过阿庆嫂的沙家浜,刘胡兰的云周西村,革命圣地延安,最后在咱运城长住下来,因为这里四季分明,还有关帝舜帝忠义德孝精神滋养的父老乡亲。我常对人讲,我与关老爷是同乡,河东是我的第二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