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导读:】

前些天,在观看我家小闺女在幼儿园一天上课时的视频录像时,突然发现了一件令我非常担心的事。

在孩子上课时,不管老师问什么问题,闺女都是缩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原本读写就会比别的小朋友要慢许多的,难道是现在连基本的正常课程都跟不上了吗?我满心的疑问。

昨天下午我去接孩子回家后,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她具体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而她的答复,却真的让我无地自容,令我震惊:

“那些答案我知道啊,可是老师问的是那些聪明的小朋友呀,老师又没有问我,我是笨的小朋友!”

突然在这一瞬间,我的心犹如被尖针刺扎了下,感觉自己是全世界里最失败的妈妈。

回想起来,平时在家在辅导女儿的作业时,我曾经常习惯性的说过“你怎么就这么笨呢”之类的蠢话。

可是我真没想到,我一时气急败坏时随口说出来的话语,竟然让女儿认真的记在了她幼小的心里,甚至还就此默认了自己就是一个“笨”小孩的身份。

此时我真的是无法想象,要是我那天没有观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视频,没有去问孩子不答问题的原因,女儿将来该会变成什么样子?她会不会因为我曾经那口头语的过失,从此就认定了自己就是一个“笨”小孩,什么都不会,而且还会在她未来的一生中,一直背负着这样一个自卑的枷锁?

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曾说过:

孩子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在我现在看来,这句话确实是如此的。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在家庭育儿教育过程中,很多时候,哪怕是我们口中的“笨”,仅仅只是在气头上的随口一说,其实,它也会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一种难以磨灭的伤痕。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笨”是摘不掉的帽子,是一生都避不开的痛

曾在知乎上有个热门的提问,“小时候我们身边的那些“笨”孩子,现在都怎么样了?”

在下面众多的回答中,其中有一条匿名的回答让人看了很是让人心疼:

网友说,那时在她小学阶段每次考试基本是最后一名,反应也感觉要比别人慢半拍一样,而最关键的却是妈妈竟还当着老师的面,说她是弱智。

因此,在儿时的上学期间,自卑的她几乎每天都会被同学们欺负,从而导致自己没有朋友,没有玩伴,所以在上下学时都只敢绕着对面的一条小路走,生怕碰见人。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再后来妈妈发现了她的异常,于是就给她换了一所新的学校,可是即使是在新的学校,她的成绩依旧是吊车尾。而此时在她自己看来,觉得这本就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在她心里,他就觉得自己本是一个笨小孩嘛。

再到后来,参加工作了,也是如此,和老板一起开会时,即使自己脑里有很好的想法,但也是从不敢主动的提出来的,生怕别人说自己笨,每次都是只敢在别人说完以后,才悄悄的一个人独自暗骂自己懦弱,不中用。

她说,这么多年以来,其实她自己也曾做过很大的努力去想过要如何改变目前的一切现状,可每次一想起妈妈的那句“弱智”,她就立刻失去了全部的勇气了。

一句简单的“弱智”一词,对孩子的一生来说,却会产生很多与之相关的后遗症,比如会让自己慢慢变得怯懦、胆小、退缩、自卑、自弃。

一个从未被夸赞过的孩子,怎知聪慧为何物?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正如在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人总是会按着他人期待的方向发展。

同理,在孩子的生长历程中,而那些被说“笨”的孩子,往往真的会默认自己的笨。

如果要问,那些小时候笨笨的孩子,在他们长大以后能追赶上别人么?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从小就缺乏了太多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对于他们而言,“笨”就好像是一顶一生都无法自行摘掉的帽子,他们终其一生,都无法逃避未被认可所带来的无形的伤害。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每个“笨”小孩,都是未被看见的“天才”

心理学实验光斑效应证明,有时我们所抓住事物的某个特征,其实并不能反映出它的本质。我们由此得来的结果,也都存在着片面的错误。

同样的,有些孩子,即使看上去是“笨笨的”,其实,他们本来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只是我们所看到的“缺点”,就好像是光斑一般,掩盖住了其它的优点。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在演义界有位著名的导演,他叫李安,是华语影坛当之无愧的大师。他在电影艺术上的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可谁能想到,这么有造诣的李安,他也曾一度为自己的成绩差而黯然失落呢?

小学的他,因为数学成绩不好,曾被老师体罚;

高中三年,每到数学科考试时,手心就会开始不停的冒冷汗;

第一年高考,因为数学分太低拖了后腿,而落榜了;

复读一年,还是失败了,数学只考了0.67分,简直让家人失望不已……

据他自己回忆说,他一直都很听话,每次在考试之前也都是在家进行认真的复习,并没有出去玩,可是结果这样还是无济于事。而他的兴趣总不在那些所谓的公式定理上,而偏重于在他脑海中无端浮现的画面之上。

因此,到后来李安便认真的抓住了这些所谓的幻想,从此就开启了他的电影人生之梦,最后他却成了华人导演的标杆。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我们永远不能以爬树的能力,去评判一条鱼。同样的,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又岂能因为孩子短暂的落后,某方面的“笨”,而去否定他的全部呢?

那个笨笨的孩子,也在努力成长。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能看见天才的父母,大多是这样

当然,李安导演电影人生的成功原因不是“笨”,而是他善于抓住了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并且凭借着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拼搏而来的。成年的李安能懂得熟知自己长处,把握住时机。

可是我们年幼的孩子们呢,他们连如何认清自己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又如何能够去复制一个成年人的成功呢?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因此,他们所能依赖的,也只有靠我们作父母的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已。

说到此,不仅让我想起了一部由真实事迹所改编的电影——《恩赐妙手》。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曾创下医学史上多个“第一”:

世界第一例心脏搭桥手术;

世界第一例完全变性手术;

世界第一例脑部连体婴儿分离手术;

……

他就是美国传奇神经外科著名的医生本·卡森。

这个出生在贫民窟的黑人男孩,在他很小时就失去了父亲,一家三口仅靠着母亲微薄的薪水度日。

小学阶段的他一度曾被全班公认为笨蛋:每次考试时经常都是考零分,成绩单清一色的F(不及格)。

一个曾经考试几乎垫底,被公认为笨笨的他是如何将自己的这一手烂牌翻盘,最终逆袭成为全球顶尖的医学专家的呢?

其实,所有的答案都在他的母亲身上。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面对一个成绩如此不好、而且脾气也差的小孩,本.卡森的母亲在他的成长历程中都做了什么呢?

1.对孩子肯定和尊重,绝不会说孩子笨

卡森的母亲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她知道父母就是孩子的能量补给站,即便是全世界都在否定卡森,而她也应该做那个唯一的支持者。被打击的卡森在丧失了自己的信心,她就在他背后鼓励他,给他坚定地信心,并告诉卡森:“你是聪明的男生。”

2.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告诉孩子不努力的后果

小时候的卡森并不懂不努力的结果是什么,而她就把现实赤裸裸地摆在他面前。

3.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帮忙解决

进步之旅不是坦途,她却能一直走在卡森之前,做好卡森的清道夫。

卡森因为近视而看不清书时,收入微薄的她毫不犹豫地给他配备眼镜;

卡森说自己没有想象力,她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启发他;

卡森的状态过于安逸,她会强迫他每周都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4.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

她深知,教育并不能仅靠她一人单薄之力,好的学习环境同样是很重要的。 所以,当卡森被有种族歧视的老师歧视时,她选择了站在卡森身边。 逃离那个对他不公的环境,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的自尊,帮助他成长。

5.和孩子一起成长

和别的妈妈不同,卡森的母亲没有停在原地,目送儿子远去。而是用努力奔跑的姿态,与孩子共同进步。 所以工作之余,在陪伴孩子学习期间,她也捧起了书本。

就是这样,没有棍棒,没有责难,更没有恐吓,这个不识字的妈妈用她自己独特的耐心与智慧,让当初的笨小孩蜕变成受人尊敬的大名鼎鼎的外科医生。

这一切,全基于一个慈母的柔情。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人有早成,也有晚达

其实,为人父母之心,大抵相同。只因爱之深,才让焦虑蒙了心智。

很喜欢张文亮教授的那篇《牵着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在家庭育儿教育中,我们每个父母在养育孩子时,不就正像是牵着蜗牛在散步么?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我们时刻不停地催促着他们要加快脚步前行,时常焦虑,时常惶恐,就怕一停下,就担心着会被赶超、会被落下。

正是因为这份为人父母的焦灼,往往让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每个孩子都是最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未来,又有谁能判定?

人有早成,也有晚达。

只有无条件的尊重与支持,才是治愈“笨”小孩的一剂良方。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小结: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其实所有的点滴成长都值得被珍视,如果你身边也有个看上去“笨笨”的孩子,别忘和他们说一句:

“你慢,没关系,我等你。”

我想这世上最动听的语言,莫过于此。

孩子为什么会变“笨”?其实,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我是萌萌妈育儿经,致力于家庭育儿经验的分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很乐意与大家互换育儿历程上的心得体会,期待您的关注,快乐与您共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