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餐厅》看企业的经营之道

从《中餐厅》看企业的经营之道

最近芒果台热播的综艺《中餐厅》第三季引发了网友广泛讨论,暴露出新手开餐厅的很多问题,就其中某些流程来说,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有许多借鉴之处。

一、定价

定价涉及到企业的定位以及目标客户群体问题。《中餐厅》选址在意大利一个中高端的旅游景区内,明星们通过超市采购、周边餐厅用餐等方式,了解到了菜品的成本价和售价,因而制定出适宜的价格。这档节目的主旨是推广中餐文化,并聘请了国宴厨师担任主厨,规格相当高,菜品质量保证,因此参照市场价格定一个均等或略高的价格是适宜的,没必要为促销而降低身价。

有的时候降价并不会让客户觉得很优惠而大量购买,对品质要求比较高的客户而言,降价反而显得很廉价,降低了消费者的档次。所以企业的产品价格除参照市场价外,要结合自身产品特色,如果质量很棒、用户体验感很棒,可以制定较高的价格来吸引高收入、高品位的客户,防止自己的产品充斥在廉价品中被埋没。

二、做菜

节目中,主厨一开始事必躬亲,所有的备菜、炒菜流程都一人完成,尤其在某期错误的“套餐策略”下,工作量极其大,非常辛苦。明星们心疼主厨的同时也有不解,为什么他不将某些菜品交予其他人完成呢?这样大家分摊工作量,轻松很多。

主厨对菜的品质是有责任和要求的,必须按照主厨的标准做到完美出品,因此不能假借于他人。但是洗菜、烧水这些简单、繁琐的活是可以交给其他人完成的,在主厨的指导下也可以进行切菜、油炸、炖煮等工作,主厨负责调味、烹饪等技术性工作即可。

企业中掌握核心技能和经营天赋的人毕竟在少数,更多的人由于自身素质、经验的限制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因此重担经常压在某一个人身上,亲力亲为,疲惫不堪。这时候就需要领导者做好团队的分配与协作,能力最强的人只需负责最核心的工作,而将辅助性工作安排给其他人完成。很普遍的现象是,其他人里很多仍以不会、不懂为理由逃避或消极态度敷衍这些简单的工作,交给核心人员是完成度很差,核心人员只能大量修改甚至重新做,产生不如一开始就自己干的想法,而更不愿意将工作分配给其他人”捣乱“,领导者看在眼里却容易对核心人员的产生误解,认为是他不具备团队精神,逞匹夫之勇。

因此领导者应多观察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严格剔除团队中这些”捣乱“分子,将辅助性工作交给勤奋努力、踏实肯干的人,真正分担核心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

三、上菜

节目中,上菜时经常出现的情景是,一大波客人在饥饿中等待,有些等了很久一个菜都没上。这也存在一个原因,是主厨做菜时同时做好几份,被点单的菜品如果先做,这些菜可以先上,后做的菜只能后上。如果客人恰好点的几样菜全没有先做,或者点的菜恰好排在一口锅能容纳菜品份数之上,那么只能陷入漫长等待了。

有一个细节是,店长向主厨催菜,说有一桌客人的菜一个也没上,是否先做他们的菜,但这跟主厨做菜的顺序不符。主厨的建议是给客人免费送份汤,可以缓解客人的焦虑情绪。客人点菜的时候,除了主菜,也会点一些凉菜、甜品之类比较方便、快速做好的菜品,所以至少让每桌都有菜,可以提升服务的质量。

企业在服务客户时,应从客户需求出发,首先要让客户获得公平感,即使一开始并未达到客户最核心的需求,也可以通过满足客户的次要需求来增强客户的安全感,从而维护客户粘性、提高客户的容忍度。

四、清洗餐具

节目看下来,感觉最累的活就是洗碗洗杯子,堆得像小山一样,都是人工手洗。餐厅一天营业两次,意味着同样的工作量,中午一次,晚上再重复一次。由于当地就餐时间偏完,尤其是晚餐到8:30才达到高峰,那么结束至少到10:00,再洗大量的餐具,睡觉时间肯定到半夜了。

因此购买洗碗机是非常有必要的,解放人力劳动,同时可以进行清扫、备菜等更多的工作,有更多的时间休息、恢复体力。

企业管理也是同样,有些繁琐、量大的工作有机器的情况下可以由机器完成,没有的话也可以采取外包的模式,交给专门从事此类工作的公司,例如翻译、制作表格等,他们团队作战甚至有可套用的模板,效率很高。这些费用与企业内部人员手工承担相比,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企业建立团队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需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凸显团队的优势。如果某些岗位有不合适的员工,完成度不好,那么其他岗位的人就得来填补不合适员工造成的工作拖沓、误事;如果某些岗位根本没有员工,那么其他岗位的人也要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和精力来应对,长此以往,承担额外工作量的员工必将抱怨,领导者再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武断责怪或者加压,那么对整个企业经营都将带来不利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