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餐廳》看企業的經營之道

從《中餐廳》看企業的經營之道

最近芒果臺熱播的綜藝《中餐廳》第三季引發了網友廣泛討論,暴露出新手開餐廳的很多問題,就其中某些流程來說,對於企業經營管理有許多借鑑之處。

一、定價

定價涉及到企業的定位以及目標客戶群體問題。《中餐廳》選址在意大利一箇中高端的旅遊景區內,明星們通過超市採購、周邊餐廳用餐等方式,瞭解到了菜品的成本價和售價,因而制定出適宜的價格。這檔節目的主旨是推廣中餐文化,並聘請了國宴廚師擔任主廚,規格相當高,菜品質量保證,因此參照市場價格定一個均等或略高的價格是適宜的,沒必要為促銷而降低身價。

有的時候降價並不會讓客戶覺得很優惠而大量購買,對品質要求比較高的客戶而言,降價反而顯得很廉價,降低了消費者的檔次。所以企業的產品價格除參照市場價外,要結合自身產品特色,如果質量很棒、用戶體驗感很棒,可以制定較高的價格來吸引高收入、高品位的客戶,防止自己的產品充斥在廉價品中被埋沒。

二、做菜

節目中,主廚一開始事必躬親,所有的備菜、炒菜流程都一人完成,尤其在某期錯誤的“套餐策略”下,工作量極其大,非常辛苦。明星們心疼主廚的同時也有不解,為什麼他不將某些菜品交予其他人完成呢?這樣大家分攤工作量,輕鬆很多。

主廚對菜的品質是有責任和要求的,必須按照主廚的標準做到完美出品,因此不能假借於他人。但是洗菜、燒水這些簡單、繁瑣的活是可以交給其他人完成的,在主廚的指導下也可以進行切菜、油炸、燉煮等工作,主廚負責調味、烹飪等技術性工作即可。

企業中掌握核心技能和經營天賦的人畢竟在少數,更多的人由於自身素質、經驗的限制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因此重擔經常壓在某一個人身上,親力親為,疲憊不堪。這時候就需要領導者做好團隊的分配與協作,能力最強的人只需負責最核心的工作,而將輔助性工作安排給其他人完成。很普遍的現象是,其他人裡很多仍以不會、不懂為理由逃避或消極態度敷衍這些簡單的工作,交給核心人員是完成度很差,核心人員只能大量修改甚至重新做,產生不如一開始就自己乾的想法,而更不願意將工作分配給其他人”搗亂“,領導者看在眼裡卻容易對核心人員的產生誤解,認為是他不具備團隊精神,逞匹夫之勇。

因此領導者應多觀察工作的實際完成情況,嚴格剔除團隊中這些”搗亂“分子,將輔助性工作交給勤奮努力、踏實肯幹的人,真正分擔核心人員的工作量和壓力。

三、上菜

節目中,上菜時經常出現的情景是,一大波客人在飢餓中等待,有些等了很久一個菜都沒上。這也存在一個原因,是主廚做菜時同時做好幾份,被點單的菜品如果先做,這些菜可以先上,後做的菜只能後上。如果客人恰好點的幾樣菜全沒有先做,或者點的菜恰好排在一口鍋能容納菜品份數之上,那麼只能陷入漫長等待了。

有一個細節是,店長向主廚催菜,說有一桌客人的菜一個也沒上,是否先做他們的菜,但這跟主廚做菜的順序不符。主廚的建議是給客人免費送份湯,可以緩解客人的焦慮情緒。客人點菜的時候,除了主菜,也會點一些涼菜、甜品之類比較方便、快速做好的菜品,所以至少讓每桌都有菜,可以提升服務的質量。

企業在服務客戶時,應從客戶需求出發,首先要讓客戶獲得公平感,即使一開始並未達到客戶最核心的需求,也可以通過滿足客戶的次要需求來增強客戶的安全感,從而維護客戶粘性、提高客戶的容忍度。

四、清洗餐具

節目看下來,感覺最累的活就是洗碗洗杯子,堆得像小山一樣,都是人工手洗。餐廳一天營業兩次,意味著同樣的工作量,中午一次,晚上再重複一次。由於當地就餐時間偏完,尤其是晚餐到8:30才達到高峰,那麼結束至少到10:00,再洗大量的餐具,睡覺時間肯定到半夜了。

因此購買洗碗機是非常有必要的,解放人力勞動,同時可以進行清掃、備菜等更多的工作,有更多的時間休息、恢復體力。

企業管理也是同樣,有些繁瑣、量大的工作有機器的情況下可以由機器完成,沒有的話也可以採取外包的模式,交給專門從事此類工作的公司,例如翻譯、製作表格等,他們團隊作戰甚至有可套用的模板,效率很高。這些費用與企業內部人員手工承擔相比,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企業建立團隊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需要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才能凸顯團隊的優勢。如果某些崗位有不合適的員工,完成度不好,那麼其他崗位的人就得來填補不合適員工造成的工作拖沓、誤事;如果某些崗位根本沒有員工,那麼其他崗位的人也要增加額外的工作量和精力來應對,長此以往,承擔額外工作量的員工必將抱怨,領導者再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武斷責怪或者加壓,那麼對整個企業經營都將帶來不利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